林美英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小學數學教材在內容編排上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實際出發,把教材的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領悟到數學的樂趣,從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并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達到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運用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理念。如何在小學數學中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用新理念來指導教學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
一、讓學生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因此,教學要成功就必須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強調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成為他們迫切的需要。只有這樣學生才學得輕松、有趣。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可以先出示牙膏盒、牛奶盒、煙盒等,使學生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就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接著再問:長方體有什么特征?正方體又有什么特征呢?……這樣就把生活引入了課堂,使學生不僅體會到數學與自己周圍的事物直接有關,而且明白許多日常用品、建筑物等都是根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征來制作的。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每天都可以接觸到數學問題,認識到數學并不神秘,使學習數學的興趣更濃了,而且培養了學生“數學源于生活”的數學意識。
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根據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編一個“誰分得多”的故事:中秋節時,媽媽把一個月餅分成相等的四塊,小芬拿了1塊,小強說:“媽媽,我要2塊?!眿寢屝χ哑渲械?塊再等分為2塊,然后給小強。這時教師問:“你們猜一猜小芬和小強誰分得多?”這樣一問,學生就會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見。到底誰分得多呢?教師可以再讓學生用兩個學具圓分一分,引導學生觀察、驗證,得出結論:小芬和小強分得一樣多,即=。為什么呢?學生就會感到好奇,增強求知欲。此時教師可以趁機引入新課,和學生一起學習、觀察、探究,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就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生活與數學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從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聯系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促進思維發展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獲得的絕大部分數學知識是在形象中感受、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數學本身是抽象的,但數學的原形來源于生活實際,是具體的。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用具體的事物、具體的情境表示,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在教學新知識時,教師要根據沿海版教材的特點,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信心。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能力
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發展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笨梢妼W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對于小學數學,能夠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的應用價值?!弊寯祵W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學有所用、會學能用的數學本領。在教學用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時,教師設計一道這樣的練習鞏固新知:實驗學校要砌一道長32米,厚24厘米,高3.2米的磚墻,如果1立方米用磚約580塊,一共約用磚多少塊?學生解答此題時出現兩種不同情況:(1.)580×(32×0﹒24×3﹒2)=14254﹒08≈14254(塊);(2)580×(32×0﹒24×3﹒2)=14254﹒08≈14255(塊)。做成第一種情況的理由是:砌這道墻大約用磚14254塊,雖然比準確數14254﹒08塊少0﹒08塊,但是在實際砌墻時可通過多加一些沙石填補缺0﹒08塊的地方。第二種情況的理由是:0﹒08塊必須算成一塊,不然砌墻就不夠磚塊。學生的兩種想法都很有道理,把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又跟現代教學新理念有機結合。
同時,在教學幾何知識時,讓學生測量本班課室,算一算課室的占地面積和需要粉刷的面積,還布置學生測量自家客廳的面積;學習簡單的統計時,讓學生調查本班同學的身高,并制成統計表,還讓學生根據本班每組男、女少先隊員的人數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等等。通過創設機會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神奇,培養他們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只要靈活地善于處理教材內容,恰當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當中,又把生活融于數學學習中,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更輕松、有趣。
參考文獻:
[1]楊承莉.科學課堂教學低效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