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鵬娟
摘 要: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是我國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關系著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本文通過描述了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含義、主要任務和分析了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期為推動國有資產管理的加強獻計獻策。
關鍵詞:行政單位; 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對策
一、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含義
1、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的內涵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是指由各級行政單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即行政單位的國有財產。
2、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的特征
(1)資產配置的非生產性
國有資產分布于社會的非生產領域,這些單位不能直接從事物質生產活動,使用資產的目的在于保證各項行政工作順利進行,保證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
(2)資產補償的非直接性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的補償、擴大,不可能依靠單位自身的積累獲得,而只能依靠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通過財政預算撥款補足。
(3)資產使用具有服務性和非增值性
行政單位對資產的占有、使用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證國家整個行政工作的順利進行,以實現社會系統正常運轉,特性為社會提供服務,不能要求其增值。
二、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
1、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應當建立包括產權登記、產權界定、產權糾紛調處、資產使用、資產處置、資產報告和監督考核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管理工作經常化、規范化。
2、推動國有資產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應當允許合理的流動,優化資源配置。對現有的存量行政性國有資產進行優化配置。
3、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行政單位進行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保障所占有和使用的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流失。
4、監督尚未脫鉤的經濟實體的國有資產,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對于行政單位所屬經濟實體的國有資產,主管行政單位負有監管職責,防止在經濟實體脫鉤轉制過程中出現國有資產流失。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任務主要有四方面,但是仍然未完成這些任務,主要由于我國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問題。
二、當前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混亂
首先,缺乏科學的管理體系,國有資產管理總體處于條塊分割、多頭管理,職責權限不清的狀態,造成事實上國有資產無人負責的局面;其次,國有資產管理不到位,國有資產權益缺乏有效的保護,從而使國有資產受到損失。
2、預算管理機制不完善
我國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長期以來存在預算管理機制不完善的問題,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完全不相關聯,給科學管理帶來一定困難。在資產管理中的各個環節都會對預算的合理性造成影響,如一些部門在使用國有資產時過度浪費、相關領導在制定決策時未能基于實際情況等,都會導致資產配置不夠科學合理。
3、資產管理與財政管理相分離
行政單位資產管理存在與財政管理完全割裂的問題,致使帳外資產的問題屢見不鮮,由于我國行政單位對國有資產調用、轉借的情況發生十分頻繁,資產流動過程中,其占有權和使用權便剝離開來,會計核算困難。
4、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我國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在制度和實踐層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如資產管理的重點主要仍聚焦在經營性資產方面,政府績效評價的重點也在公共職能發揮和內部工作效率等方面。
5、財政部門的監管作用發揮不充分,監管不到位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數額龐大,分散于多個行政職能部門,現有的監督機制難以構成約束力,財政部很難真正把國有資產的管理落到實處財政部門往往在資金撥付控制較多,但資金撥付以后的后續工作跟不上,造成流失、浪費。
四、改善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1、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
(1)縱向上,以國家所有為前提,以出資人為根據,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的國有資產范圍,并賦予其完整而統一的權力與責任。
(2)在橫向上,進一步落實專門的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機構,既要保證它有效履行職責,又要對它自身進行有效監督。
(3)完善相關制度規定。從資金預算的批復、資產的購置、使用、報廢處置環節要層層把關,健全相關管理手續制度。
2、加強資產預算管理
資產管理不能與預算管理獨立進行,這樣會影響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性,高水準的預算管理能夠提升資產管理的科學性。高水準的資產管理能夠提升預算管理的有效性。為了加強行政單位的資產支出管理,行政單位應該加強資產預算管理力度,規范管理環節,在配置環節建立科學合理的資產購置預算制度,在使用環節建立資產調劑制度,在資產處置環節實行"陽光操作"。
3、堅持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
通過建立健全資產核算總賬、序時賬、明細賬及備查賬,運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手段,將資產登記、配置、處置、收費、評估、統計等進行信息化管理,認真做好固定資產卡的記錄與登記,嚴密核算,認真核實資產賬實、賬卡是否相符,使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與此同時,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深入性,應指派專人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并對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進行明確,將資產管理作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標,與財務管理并軌操作。
4、完善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路
從國際上看,世界上很多國家在此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績效評價成為規范和加強政府公共資產管理的主要手段。結合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引入多方評價主體:許多國家都引入了多方績效評價主體,績效評價主體不應只限于政府部門,還應該包含財政部門和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行政單位、社會公眾和第三方獨立主體。
(2)確定總體評價目標: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與經營性資產的功能定位不同,在績效評價的目標方面不能照搬經營性資產的目標設計。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的總體目標包括:保障資產的安全和有效運行、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降低成本等三項。
(3)設計分類評價指標:績效指標指用于測量公共支出效果的指數或指數體系。考慮到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種類繁多,在起步階段可以借鑒加拿大做法,采取先粗后細、先易后難等思路分類設計評價指標,如可先針對辦公用房、公務用車、信息設備等比較容易量化的資產設計指標;在指標體系上本著全程評價、重點突出的原則將指標分層次。
(4)組織評價工作:首先,要獲取真實、客觀的指標信息。對于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標,主要由行政單位在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根據部門真實情況填報,對于一些難以直接量化的指標,則可委托第三方獨立機構設計、發放、統計問卷并最終計分。其次,根據所獲取的指標信息并結合指標計分標準將指標信息量化為具體指標得分,并累計得到綜合評價分數。
5、強化監督機制,推進信息化提高透明度
(1)建立資產管理的信息系統,實現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立資產動態管理系統,使財政部門和行政部門資產信息能同步、互動,信息透明,資源共享,能更好的管理資產,減少資產的重復購置和閑置,提高行政單位的資產配置效果。
(2)建立國有資產的信息披露制度。由則政部門定期進行公布,接受大家的監督。
(3)財政部門要成立專門的機構,對行政單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和監督。
參考文獻:
[1]劉玉平.國有資產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235~238
[2]韓鳴.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初探[J].知識經濟,2015,14(78):114~115
[3]李雪麗.淺析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J].現代商業,2013,23(84):104~105
[4]張靜.我國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探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7,4(38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