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摘 要:微課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學資源,在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和應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采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能有效解決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微課;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應用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社會對學生的計算機技術要求日益提高,而學生的計算機技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就業能力的提升都來自于高校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教學質量的高低,為滿足社會對學生計算機技能的需求,高校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新的技術形式進行改革。微課教學作為信息化教育的新起之秀,有著明顯針對性強、短小精悍以及資源廣泛的教學優勢,能夠讓學生從自己的自身能力優勢中滿足自己不同層面的知識需求,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達到教學目的。
一、微課概述
微課的概念是 2008 年美國的戴維?彭羅斯提出的,微課是按照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將完整的知識點拆分成許多微小的知識點,再將這些微小的知識點制作成小視頻,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學過程中圍繞各個小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的過程,然后再重新構建組合成一門完整的課程。微課的核心是課堂教學視頻,另外還包括與之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學生反饋和教師點評等內容。它們之間以一種組織形式構建一個主題突出,半結構化的資源單元應用的“小環境”,微課教學的應用主題突出和易補充的半結構資源體系。具體而言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1、時間短。作為微課教學的核心組成,微視頻時長一般在3~5min 之內,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這樣可以保證學習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完全集中,最終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資源小。微視頻及配套資源的總容量一般都很小,在幾十兆左右,并視頻格式也一般采用可在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便于教師和學生在線觀看和研究。
3、內容精煉。每個微視頻都是為了突出某個知識點(比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微課的講授內容多以小知識點來呈現,使講授內容碎片化、點狀化,使傳統錯綜復雜的教學內容更加精簡。
4、形式多樣。以形式多樣的微視頻為核心,配合各種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等相關內容,組織生動的微課教學。
二、微課對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義
1、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微課教學具有可重復性,學生能夠在課后重復觀看視頻學習課程內容,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微課內容除了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外,教師還可以將它們發布到網絡教學平臺或者網絡課堂中去,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借助網絡能隨時隨地在線播放觀看這些微課視頻,或者下載學習資料,使學生真正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自主學習的效果。
2、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學生通過課堂及課后微視頻的自主學習,可以達到分層教學的效果。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或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反復觀看、反復練習,最終達到掌握知識點內容的目的,這樣就不會使得存在差異的學生因為學習內容過難或過簡單而失去學習興趣。
3、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難度大,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也是枯燥乏味,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高效率的吸取課堂知識點。微課課堂就是簡短的幾分鐘視頻教學,這種教學時間短,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有效融人到視頻教學中,會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微課教學是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與教師長時間講課不同,所以學生不會感覺枯燥、知識難懂,這樣也容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輔助傳統教學課堂教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知識繁多難懂,所以教師在講解復雜的知識點時可以運用微課教學,將復雜的知識點分成幾個小知識點,制成微課視頻,每一節微課講解一個知識點,這樣使得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任務等形成一個聯系網,將教學課堂設計為一個內容完整,主題突出的結構型資源環境。所以對于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微課起到了很好的教學輔助作用。
三、計算機基礎微課的制作
要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首先是微課的制作,為了讓制作的微課能夠增強教與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其制作過程要注意以下幾點:
1、知識點的細化。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概念性的教學內容較少,主要是一些操作性的知識,將操作性的知識由簡單到深入進行劃分,再歸納細化出多個知識點,例如文檔操作的應用中可以由簡單到深入提取出字體設置,段落設置,頁眉頁腳分節設置,文檔樣式使用,文檔目錄的制作,腳注題注的使用等知識點。
2、教學設計的撰寫。根據選定的知識點,確定該知識點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教學目標,進行必要的學情分析確定可行的教學策略,最后撰寫微課程腳本。微課程腳本的設計可通過以下三步完成,首先是知識點的引入,通過各種生活現象、遇到的實際問題等設置疑問或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對于目錄的使用,可通過目錄不能自動更新問題進行引入;其次是知識點的講授,該過程要突出知識點的重點內容,圍繞重點巧妙啟發,積極引導,并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知識點,最終解決知識點引入時設置的疑問及懸念;最后通過總結達到畫龍點睛的目的,加深學生印象。
3、微視頻的錄制。根據對應知識點的教學設計過程,若要使用微視頻,則通過網絡搜索知識點相關的圖片、視頻等素材,利用攝像機,麥克或錄屏軟件進行微視頻的錄制。為了微視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些微視頻首先要畫面具有美感,讓人賞心悅目的視頻總是能夠吸引學生,因此如何利用知識點素材,拍攝方法,拍攝角度,讓視頻的內容與優美的形式達到完美統一非常重要;其次視頻畫面要動靜結合,動態的的畫面能夠使我們的知識點精彩動人,而靜態的畫面則能夠給學生更多的思索空間,通過動態畫面與靜態畫面的有機結合,增強微視頻的教學效果。
4、微視頻后期的編輯。視頻錄制完成后,要讓其能夠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還要對視頻進行后期的制作與編輯,包括將拍攝視頻和錄屏視頻進行反復斟酌與整合,添加片頭片尾,添加背景音樂、字幕及過場動畫等等。
四、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教學資源平臺的建立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疑難點多,操作應用性強,自主學習資源非常重要。課程的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很多知識尤其是一些操作步驟,教師通過邊講解邊演示的方式完成教學。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存在很大差異,有些學生講解一次就能夠掌握,并希望有更深入的學習,而有些學生則必須通過反復講解才能掌握。 若課程教學中一直存在這種“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狀態,學生會逐漸對這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實際教學中搭建并使用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微課教學網絡平臺”, 通過在網絡平臺中共享微課教學資源,包括課程的課程簡介、課程計劃、課程設計、微視頻和微課件等課程資源。 對于“吃不了”的學生,在課堂上如果沒有掌握一部分知識,可以通過網絡反復觀看相關微視頻及其他多媒體資料,掌握相關知識;對于“吃不飽”的學生,平臺上增加了進一步深入學習知識點的微視頻及資源,通過這些資源的學習,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其自學能力。網絡平臺還提供在線交流平臺,增加學生和老師的互動,通過網絡解答或網絡討論等形式,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構建微課的開放性平臺,讓學生能夠同步到課程學習,不僅可讓學生鞏固學習,還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到了監控的作用,方便教師對學生課后的學習指導糾正。
五、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教學應用
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性很強,為了改善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現將微課引入到課程教學中,利用各式各樣的微課資源,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全新的教與學的互動體驗。
1、高效課前預習。微課在課前的應用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將各章節的知識點以及本節學習內容和目標告知學生,然后將課件和微課發送到網絡課程平臺,學生按照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終端登錄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除了可以通過課程完成自己的基本學習之外,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選擇一些拔高類的學習內容,以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中若遇到不清楚的問題,還可以在線提問教師。另外,微課的主要作用是有效梳理課程的知識點,這就需要任課教師深刻理解課程,并把握課程的難點、關鍵點,需要建立在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首先,重新規劃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各章節,將課程整體看作是一個項目,從而將原有的章節劃分為若干個子項目,將子項目劃分為子任務,最終的子任務由不同的知識點構成。微課是針對每一個知識點制作 5 到 10 分鐘的視頻。由于課程整體是按照項目的模式規劃的,因此,微課除了要介紹清楚知識點外,還要充分考慮到知識點與子任務、知識點與子項目以及知識點與項目整體規劃之間的關系。
2、生動的課堂應用。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師生交流的最佳平臺,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具體知識靈活運用到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巧妙的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合理設計拓展練習,鞏固學習效果;建立教學專用的 QQ 群進行學習討論,與教學相關的資源和文件都發布到QQ 群上,學生隨時可以下載使用。在課堂上,教師的講授以原理或理論內容為主,再將具體應用展示給學生,這樣,教師可以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學生有問題也可以隨時請教教師。比如,在“Flash”制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軟件及時向學生展示動畫制作過程。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理論知識融入演示過程中,這樣結合著案例演示,層層遞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課前的充滿疑問環節進入到課堂中一步一步解決疑問、解決問題的環節,一方面可以將理論知識充分吸收,另一方面還可以將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向教師提問,使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前微課的補充下取得最佳效果。
3、構建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通過對微課和大學計算機基礎現狀的分析,不難發現微課可以很好地融合于現有的教學模式中去,構建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就是把某些基礎的重要的知識點制作微課,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或者其他方式傳遞給學生,由學生課前根據自身水平自主學習,減少學生間差異,課上這些內容將不再重復,由“先教后學”的過程轉換為“先學再教”的過程. 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知識傳授通過圍繞知識點或者某一教學主題的微課得以實現,知識內化通過課上學生集中討論,協作探究,教師引導啟發,知識擴充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黃學中. 芻議微課在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
[2]陳作聰,曲明鑫. 微課在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2)
[3]吳疆.微課程和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規范 [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4]余泰,李冰.微課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4)
[5]祁博.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