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率市場化是指在市場調節作用下,金融機構作為參與者對利率水平產生影響的過程。自上世紀末期,我國便著手開始利率市場化建設,并在2013年取得初步成效。隨著利率市場化措施的深入開展,金融貸款利率管理不斷完善,這給企業的經營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文將以中小企業為例,對其融資現狀以及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進行闡述分析,并提出相關應對措施。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中小企業;模式分析
1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1.1中小企業融資條件高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中小企業融資需要達到眾多近乎苛刻的條件。比如,需要具備必要的構架機構、固定場所、財務管控機制,同時還需要具有良好的行業發展前景;要具有償還債務的能力;要求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且2年內利潤需呈持續上漲趨勢等等。這些規定,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很難實現,給資產融資帶來一定難度,導致企業進入發展瓶頸。
1.2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
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無非內部融資或外部融資兩種途徑。內部融資主要通過企業自身資產累計實現。由于中小企業生產規模較小、利潤收益不高,可以從內部獲得的資金十分有限。因此,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我國金融市場還處于不斷完善階段,商業銀行貸款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在內、外部因素的限制在,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過于單一化。
1.3中小企業融資程序繁瑣
與中大型企業不同,中小企業資產匱乏,無法向銀行提供大量抵押物,導致其貸款審批流程相當復雜。尤其對于大型商業銀行來說,中小企業需要提供的資料、履行的程序尤為繁瑣。基于此,過于復雜的融資程序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
2利率市場化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利率水平主要由市場供求狀況決定,這使金融機構具有一定的利率自主界決定權。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求,結合市場發展動向,對貸款利率進行適當調整。這在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為其發展提供契機的同時,也對中小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2.1利率市場化促使融資額增加
從商業銀行角度出發,利率市場化賦予了金融機構對利率水平調節的自主決定權,推動銀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自主經營、盈損自負、風險自擔。這在一定范圍內,提高了銀行業務辦理的自主權限,在擺脫政府管制的同時,有效避免了脫離實際、無法滿足民眾實際需求的窘境。一方面,商業銀行放寬了對于中小企業貸款的相關要求,并簡化了冗余流程,大幅度提升融資金額,為中小企業走出發展瓶頸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在利率化市場作用下,金融機構間競爭越發激烈。為提高綜合競爭實力,金融機構采取一系列措施,紛紛進行融資產品創新,進而降低了對中小企業的限制要求,使其融資金額大幅度提升。
從中小企業角度出發,在利率市場化作用下,其融資途徑具有更多選擇。中小企業在結合自身經營狀況、發展戰略、利潤目標、還債能力等實際情況,可以對貸款額度以及貸款銀行進行最優化選擇。可見,利率市場化不僅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金額,同時,還加速了企業融資進程,為經營規模擴建、資產結構調整、融資風險防控、信貸信用度提升等打下了良好基礎。
2.2利率市場化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小企業需要不同的融資金額,其融資渠道也存在一定差異。特別是在成立伊始,中小企業需要面對較高的融資風險,而單純地依靠銀行貸款顯然無法滿足實際經營需求。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選擇企業間相互借貸的模式,緩解融資壓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深入完善,社會融資渠道不斷向外拓展,使金融脫媒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在此背景下,金融工具多樣化發展,使不同市場間的資金交換效率大幅度提升。直接融資不再被央行以及銀行間壟斷,而是大多數企業都可以實現的融資模式。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使金融市場的競爭形勢愈發嚴峻。在巨大的市場壓力面前,金融結構紛紛加入金融產品創新的隊伍中,以便保證自身資產保值以及增值。因此,混業經營將是大勢所趨,商業銀行應加強在中間業務、投行業務等方面的營銷能力建設,重視銀企合作,為企業提供更貼合實際、更多元化的金融產品。
2.3促使中小企業及時調整融資結構
由于市場經濟具有動態化、多元化特征,中小企業為適應市場發展,必須不斷調整自身管理模式,進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見,利率市場化在無形之中加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所以,企業應全面分析并掌握市場利率水平的發展動向,不斷優化自身產業結構,為減少融資成本提供一切可能。另外,在利率化市場的影響下,中小企業不得不進行產品創新,提高企業科技含量,并采用多元化的經營模式,進入發掘潛在客戶。與單一生產相比,產品多元化發展,可以有效降低經營風險,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以及利潤收益,進而為企業融資打下良好基礎。
2.4加大企業融資期限錯配的風險
就目前而言,銀行負債普遍存在短借長貸的現象。所謂短借長貸,就是指銀行負債主要由短期存款構成,較長期限存款只占有相當小的比重,即負債期限明顯小于資產期限,導致銀行資產、負債比例失衡。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后,銀行在期限風險管控以及資產負債管理上投入更多精力。尤其是在基準利率未完全成型的階段,長期貸款定價機制尚未成熟。在5年內基準利率統一的條件下,銀行更愿意選擇發放短期貸款,這導致企業想要獲得長期融資難上加難,進而使資產負債期限配錯現象屢見不鮮。
2.5可能會推高部分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
縱觀國際金融市場,大部分國家在利率市場化的初始階段,都會出現利率上浮、息差降低的現象。即便是出于降息狀態,融資成本整體減少,但其對中小企業的實際意義不大。由于存款利率上調,第三方支付平臺(如余額寶、支付寶等)的出現更是將銀行存款競爭推向新高。而具有較高利率的理財產品豐富多樣,在降低銀行息差的同時,是其不得不提升銀行貸款利率。而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中,利率水平不再由央行宏觀調控,而是實際供需關系所決定。但是,由于資本市場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一旦政治、經濟、匯率、市場環境等方面因素發生改變,都會給資本市場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進而改變利率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國民經濟進入發展新時期的當下,出現社會經濟增長速度緩慢,企業經營收入水平不高,長期利率成下滑趨勢等,這些現象與利率市場化并無太大聯系。
3利率市場化下中小企業企業的經營模式
3.1規范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
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下,中小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增加融資數額,就必須要構建結構清晰、管理規范的企業機制。首先,中小企業要與時俱進,培養現代化管理理念,改變家族經營的局面,提高融資信用意識。其次,要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在滿足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財會體系進行完善補充。第三,根據財務數據,分析企業經營優勢于不足,制定針對性發展戰略,不斷提高財務數據的及時性、有效性、真實性,進而提升企業信息透明度,消除銀企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有效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3.2加強防范和管理利率波動帶來的利率風險
利率化市場的利率水平并不是一層不變的,因此,中小企業應積極建立健全自身內部風險防控體系。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利率水平受市場供求關系支配,這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進行產品開發,提高產品質量之外,還應改變閉門造車的傳統思想,實時關注市場經濟走向,對經濟發展現狀以及利率波動進行合理化分析,并制定相關應對措施,及時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企業對于融資風險的預防把控能力。與此同時,企業還應明確自身發展目標,對生產擴建、技術研發等改革措施所需的資金進行合理預算,盡量保證預估數值的精確性,以便有效避免因融資過度造成資源浪費,或融資不足無法維持經營等問題的出現。此外,市場利率分析預測,可以促進企業精準把握融資時機,使其在市場經濟中真正發揮主導地位優勢。
3.3豐富融資渠道以及融資層次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主要將銀行貸款、企業借貸、債券或者信貸融資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而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飛速發展,租賃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新的融資模式的興起,使企業融資渠道得到進一步拓展。具體來說,科技含量較高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在上市,獲得更多資金支持,進而擴建經營規模,提高生產水平,為融資金額的提升奠定基礎。總的來說,中小企業想要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就必須結合自身發展戰略目標,制定針對性、合理化的融資方案,并對財務數據信息進行全面分析,豐富融資渠道以及融資層次,吸收一切可利用資本。
4結語
綜上所述,利率市場化可以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促使中小企業及時調整融資結構,進而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利率市場化也會加大企業融資期限錯配的風險,推高部分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因此,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規范相關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采取一系列科學措施、加強防范和管理利率波動帶來的利率風險,并結合自身發展戰略目標,制定針對性、合理化的融資方案,不斷豐富融資渠道以及融資層次,從而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為企業穩健、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推助力。
參考文獻:
[1]王衛星,趙剛. “長三角”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其破解路徑[J].管理世界,2012(12).
[2]王藝璇,王紫薇,張璐瑤. 淺談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6(11)
[3]彭星,李斌,黃治國. 存款利率市場化會加劇城市商業銀行風險嗎——基于中國24家城市商業銀行數據的動態GMM檢驗[J].財經科學.2014(12)
[4]字如鈞,郝云康,崇凌俊,范向前. 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模型構建分析——以中國農業銀行云南省分行為例[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03).
[5]王訢. 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對國有企業融資的影響——基于資金供求均衡模型的分析[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5).
作者簡介:
李曉紅(1976-),女,漢族,內蒙古興安盟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中級經濟師,現為遼寧金融職業學院金融管理專業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