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是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對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思政課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意義基礎上,嘗試構建立體化實踐性教學模式,以期實現實踐教學模式的可操作化、系統化。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思政課 立體化 實踐教學模式
思政課教學實效性亟待提高和實踐教學模式重要性日益凸顯,實踐教學模式,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是理論教學的延伸。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旨在結合我校實踐教學狀況,通過更新思政課教育教學觀念使實踐教學模式“重”起來;整合教學內容使實踐教學模式“活”起來;創新教學方法使實踐教學模式“亮”起來;整合本地資源作為實踐教學基地讓實踐教學模式“動”起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觀念、一個主體、兩個依托、三個實際”立體式系統化實踐性教學模式,以彌補傳統理論教育的不足,增強教學感染力、參與性和實效性。
一、進行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意義重大。
首先,進行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究具有必要性。近年來,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日漸重視與強化,產生一些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的核心理論,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提供基礎理論,同時也存在部分不足。主要表現;一是注重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探究,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忽視了課外實踐教學探索,應結合學生實際注意整合本地資源,創建實踐教學基地,創新實踐教學載體。二是某一方面微觀闡述的多,經驗總結形成理論比較少,實踐教學模式的并沒有形成有效的系統性成果和可操作性的體系。
其次、進行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究具有重要性。第一,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有助于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人才具備專業化和高素質兩個基本條件。現代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職業化人才,更重要的是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職業化人才。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從“學生實際、學校實際和社會實際”出發,采取課堂演講、新聞共享、翻轉課堂等多樣化教學手段,重在培養認知能力、自學能力、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和人文素養。有助于培育有用正確三觀的綜合素質高、綜合能力強綜合性應用型人才。第二,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究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素質。教師能力多樣,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是重要指標。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究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尋求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拓展實踐性教學渠道和陣地,能夠為教師的實踐教學提供一種教學運行的可操作性方案,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三,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究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我們的整合教材內容,突出職業性和生活性,著力實現教材與現實相統一,有助于改變思政課在人們頭腦中的刻板印象,優化教學效果,激發興趣點,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第四,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究有助于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優化、系統化。在高職院校中,探索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究,是在分析我校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際現狀的基礎上,嘗試進行的一種“一種觀念一個主體、兩個依托、三個實際”實踐性教學模式探究。有利于探索實踐性教學方法、拓展實踐性教學渠道。進而實現教材與現實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思想與行動相統一、課內與課外相統一的立體式、系統化實踐教學有效模式。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究路徑
第一、強調對思政課教育教學觀念進行更新,確保人們對于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含義、特點、途徑有客觀清晰的認識,使實踐教學模式“重”起來。實踐教學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實踐能力。但是在傳統的思政課教學中比較重視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學校各級領導、在職教師應當進一步更新觀念,認識到實踐教學可以有效改善傳統教學的不足,進而尋求多種途徑學習實踐教學模式,進一步探究和實踐,意識到形成系統化、可操作性實踐教學模式的必要性,真正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統一。
第二、特別重視教學內容的整合,并以此為主體,專題化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突出實踐教學模式的職業性、生活性、社會性,激發興趣,使實踐教學模式“活”起來。思政課教材內容偏理論性,多是關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知識和國家意識形態的宣傳,學生覺得空洞、說教意味濃、不切實際,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毫無關系。所以,在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進行專題化教學,在選取教學案例時著重突出結合學生實際,如在講到思修中的職業道德時可以結合學生不同專業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教學內容上理論與實際相統一。
第三、創新課堂教學,加強課內實踐,對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和深化,并以此為依托,對教學模式進行嘗試和創新,如新聞演講、唱紅歌、校園志愿者、翻轉課堂的運用更激發學生自主性,使實踐教學模式“亮”起來。具體來說,在概論課中講到土地革命的相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提前從自己的爺爺奶奶那里了解了解情況,授課時內容會更生動。在講到改革開放時,可以放手讓學生實踐做一些調查問卷或者課堂演講,讓實踐教學模式更加飽滿,在教學方法上實現思想與行動相統一。
第四、整合資源,尤其是本地資源,以此為依托,拓展教學渠道,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展開課外活動教育,讓使實踐教學模式“動”起來。“要使思政課實踐教學制度化、規范化,就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1]具體操作中,挖掘本地資源尤其是東莞本地文化資源,開展課外實踐教學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比如說,“東莞有明朝第一將軍袁崇煥,有虎門炮臺舊址,有開辟華南敵后戰場,與八路軍、新四軍并成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的人民抗日軍隊——東江縱隊紀念館”[2],這些都可以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通過理論教學和基地教學的相統一,做到扎根本地、貼近學生實際,并改變實踐教學基地流于形式到充分利用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讓實踐教學模式才會真正“動”起來,在教學載體上實現課內與課外相統一。
第五、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結合學校實際、結合社會環境的實際。無論是重視實踐教學的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內容的整合,還是教學方法的豐富以及教學基地的建設都要充分結合學生實際、結合學校實際、結合社會實際這三個實際,真正在價值觀念上重視實踐教學,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真正意義上相統一;教學內容上理論與實際相統一,并以此為主體;在教學方法上實現思想與行動相統一,在教學載體上實現課堂與課外相統一并,以豐富的教學方法和嶄新的教學載體為依托,使實踐教學模式“站”起來。
綜上所述,嘗試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有助于克服實踐教學模式碎片化、基礎化,進而逐漸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優化、系統化。為此,高職院校應當充分重視在理論教學基礎上加大實踐教學比重,對思政課教育教學觀念進行更新;特別重視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注重整合資源尤其是本地優秀資源作為實踐教學基地;扎扎實實的探究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確保系統化實踐教學模式真正立起來,能夠進行操作,以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文樹 包有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09.
[2] 吳雪逸.《從東莞地方文化的視角探討高職德育建設》 [J].時代報告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