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思潔 李一真
【摘 要】 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網絡輿論對大學生群體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本文探討了網絡輿論的新特征及網絡輿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機制,并提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輿論 新媒體時代 措施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論的含義及特征
輿論是指某一部分人根據感興趣的話題或事件,直接表達觀點的傾向,往往會引導事件的演變。網絡輿論作為一種獨特的輿論形式,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質,體現在:網絡輿論的及時性與互動性、輿論熱點形成的快速性與廣泛性、輿論導向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等方面。大學生群體的年齡,心理,社會角色,地位等特點,決定了高校網絡輿論具有自身特點:
1.主體的高素質、多元性和矛盾性
大學生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整體知識水平較高,致使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情緒情感,基本上能保持理性。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在年齡,社會地位,知識背景,經驗上存在較大差異。同時,由于地域文化,知識背景,家庭,等原因,輿論表達也是不盡相同。
2.客體的特定指向性及學術性
大學生自主意識強,思維活躍,對外界變化極為敏感,一旦利益無法得到重視和維護,傾訴和表達渠道受阻,校園網絡輿情進入爆發期,成為校園危機事件“導火索”。
校園網絡輿論客體與科研和學術緊密相關,網絡輿論環境具有濃厚的學術和文化氣息。因此文化和知識的傳播與交流成為校園網絡的重要部分和輿論的重要內容。
3.媒介的形式多樣性
不同于一般網絡輿論,大學生網絡輿論包括簡短感觸、隨想手記、文學作品等精彩多樣的形式。不局限于博客、微博,大學生網絡輿論更主要依托校園 BBS,通過各個板塊交流思想、討論問題。
二、網絡輿論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機制
網絡輿論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對社會群體價值觀與個人價值觀的重新建構。其中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輿論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們對社會最新動態的言語表現。網絡輿論通常反映社會各層面的最新動態,從而能夠成為意識形態中的最新線索,更方便學者洞悉輿論研究的核心、意見流動方向的總體傾向。
另一方面,輿論是通過反映社會知覺和集合意識的、多數人的共同意見,進行肯定的支持或否定的批判,從而使被社會公眾價值觀認可的事物和現象得到發揚,而被社會價值觀否定的事物和現象遭到抑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了輿論價值解構與整合功能。
三、引導網絡輿論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 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高校要做好媒介知識的宣傳和介紹工作,可以采用舉辦講座或者課外實踐等教育方式來加強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育,讓學生們對網絡媒體有充分的認識,提升他們辨別真假信息的能力,以便正確的參與網絡輿論。大學生除了要具備良好的網絡道德素養,還應樹立正確的網絡信息觀,提高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同時在信息發布與傳播方面恪守社會道德規范的要求,不制作、傳播不良信息。
(二)通過制度規范來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國網絡輿論的立法工作法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網絡立法要立新觀念。更注重公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權利的發揮,實現立法觀念從“懲處”到“懲處與自由并行”的轉。(2)網絡立法要立新舉措。網絡立法需要實現“自上而下”到“雙向互動”的轉變,積極拓展法律法規的反饋機制,創新法律法規制定的多方參與機制。
對我國高校而言,要在落實公民道德素質建設基本要求的同時,對國外的實踐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制定高校互聯網使用規范,如《校園網絡管理辦法》、《大學生網絡文明公約》等,為構建和諧、安全的高校網絡環境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就是要組建專業的工作團隊,來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專業素質。具體來講,必須把握以下幾點:(1)贏得校領導的重視。(2)重視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提高。(3)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納入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師資隊伍建設總體規劃。
(四)促進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
各高校依據時代發展的特點,用科學的理論來塑造優秀的網絡文化作品,通過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方式,建立專業的網站作為載體,來促進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使其成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來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
四、結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成為了“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應意識到在面對網絡輿論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機遇和挑戰并存著,我們既要把握機遇,又要正視困難。
由于輿論體系研究屬于新興的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相關理論體系尚未形成,所以對于網絡輿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創新性研究不夠深入,對網絡輿論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路徑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譚偉.網絡輿論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會科學,2003(5):189.
[2] 明義敬.論高校網絡輿情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蘇州:蘇州大學,2010.
[3] 劉建華.賽博空間的輿論行為——校園網絡輿論的形成機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205-209.
[4] 李振偉.網絡輿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其對策研究[D].重慶: 西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