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運用越發普及,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高校共青團組織需要轉戰新媒體教育陣地,以網絡化的組織、工作方式引領青年、服務青年。本文探討了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將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是新媒體時代的必然趨勢,研究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新媒體 高校 共青團工作 網絡化
新媒體時代,青年學生受網絡化媒體的影響越發明顯,可以用“網絡無處不青年”來形容。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是否實現團組織網絡化決定了團組織能否繼續完成引領、凝聚青年的光榮使命。高校共青團應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認真研究新媒體時代的特征,并根據新媒體時代的特征轉變工作方式,為共青團工作注入“新能源”。
一、新媒體時代的特征
新媒體是在計算機技術、電信通訊技術、數字廣播技術基礎上出現的泛媒體形態。通過在線網絡媒體和離線數字媒體等形式實現個性化、精細化和聯動化的傳播方式,實現點對點、點對多、多對點及多對多的傳播。新媒體概括來說具有以下四個特征:
(一)信息的開放性
信息的開放性是新媒體的重要特征。新媒體時代,幾乎所有信息都能在互聯網上即刻生成、瞬間傳播,具有實時互動、高速共享、多路傳遞、隨時隨地獲取和傳播的特征。在互聯網上“即時新聞”已成現實,并且正以每分鐘乃至每秒鐘為周期更新信息。每個人都可以制造信息也可以傳播信息,主流媒體一家之言的時代已經終結。
(二)傳播的廣泛性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普及,新媒體傳播手段逐漸實現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的無縫結合,形成了多種媒體立體宣傳報道的傳播形式,從而將需要傳播的內容更真實有效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各種媒體全方位、全天候的傳播,使受眾更廣泛。
(三)網絡的虛擬性
網絡具有身份虛擬、交流匿名等特點,很多大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平等交流、展現自我,有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傾訴的話可以在網絡里訴說,有些在實際生活中無法達成的需求在網絡里可以暫時得到滿足,這樣容易導致大學生過度依賴網絡,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使大學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容易導致道德滑坡、法律意識淡薄。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新媒體輿論傳播主體多元化對高校共青團組織思想引領工作帶來挑戰。
當今時代,人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個個都是信息的傳播者,傳播主體變得多元化,傳播途徑也與日俱增。高校青年獲取信息便捷,傳播信息快速,互動溝通無障礙,他們的思想越發活躍,受網絡影響越發深遠,給高校共青團組織思想引領工作帶來挑戰。
(二) 新媒體平臺廣泛使用對傳統高校共青團工作方式帶來挑戰。
青年學生接受新興事物快,能夠熟練運用互聯網技術,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在學生中廣泛使用,這些平臺已經成為學生了解信息,溝通交流的主要陣地。在開展團日活動、社會實踐等第二課堂活動時,傳統的宣傳組織方式已經不能有效發揮教育作用,對高校共青團工作方式帶來挑戰。
(三) 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對團干部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媒體技術對團干部媒體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團干部仍以傳統工作方式開展共青團工作,與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脫節。同時,校園意見領袖在高校青年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受網絡的影響,這些意見領袖的水平參差不齊,個別意見領袖的言行可能會誤導其擁護者,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四) 新媒體時代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新媒體時代,青年學生在網絡中具有較高的話語權,個性得到充分凸顯,共青團傳統的工作陣地已經無法滿足青年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導致共青團工作的號召力減弱、影響范圍縮小,給團組織傳統的工作方式帶來挑戰,因此進行共青團工作網絡化建設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的探索與實踐
(一)建立新媒體服務平臺,完善團組織功能。
編織適合高校共青團的思政教育的新媒體體系。圍繞主題網站,建立微博、微信、手機報、人人網等多位一體的交叉互動式服務、宣傳、交流平臺。同時,建立網絡化團務工作平臺、網上團校培訓、網上通知資訊等。
(二)將團屬新媒體體系與校內信息化辦公和校外團學工作相連接。
將團屬新媒體體系與學校信息化辦公相連接,實現團務工作的辦公自動化,包括網上資料傳遞、網上團校培訓、網上團員注冊、網上數據統計、網上宣傳動員等工作。其次將團屬新媒體體系與團中央、團市委和其他高校團學工作相連接,實現共青團工作的互動和學習。
(三)創建團組織三級校園網絡實現有效服務全體大學生的目標。
校團委利用新媒體在全校二級學院分團委建立博客群,學院分團委在各班級團支部建立博客群。同時,以博客群為平臺建立以校團委為中心的網絡分團委和網絡團支部,形成校-院-支部緊密連接的網絡團支部。通過設置博客板塊增強教育板塊內容的創新性和實用性,通過運用多種信息輸出形式提升宣傳的直觀性和趣味性。結合各學院的專業特色和學生的需求,利用網絡博客開展網上博客設計大賽、讀書分享會、團知識在線答題比賽等科技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團組織三級網絡實現了全面覆蓋全體青年,使共青團工作真正面向全體學生。
(四)創建維護青年大學生的網絡新載體。
在傳統的共青團工作模式中,共青團員多數時間處于被動接受信息和任務的狀態,沒有合理的途徑去反映問題和維護權益,團組織也沒有相應的渠道和平臺獲取團員的信息輸入,長此以往容易引發不穩定因素,團員的合法權益也得不到維護。共青團組織利用新媒體,在博客三級平臺創建信息交互的陣地,為團員反映問題和維護權益搭建平臺,共青團組織也能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做好網絡監控和督導,把不利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因素消滅在萌芽階段。同時,借助這個平臺共青團組織可以設置特色板塊,開展網絡法律知識普及、法律在線解答等增強青年學生的維權意識,為學生成才成長保駕護航。
作者簡介:邢月軍(1986—),女,漢族,籍貫:河南安陽,單位:重慶工商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規劃課題“立德樹人視閾下大學生廉潔教育研究”(批準號:2017-GX-3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