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梅
【摘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進程也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向前邁進。這其中,便出現了處于農村和城市過渡邊界的特殊發展區域——城鄉接合部。這一區域的經濟、社會、教育等都呈現出了比較鮮明的地域特征,既有城市的印記,又包含農村的蹤跡,而深受城鄉接合部教育現狀的影響,對應地域的小學生在價值取向方面已經呈現出諸多值得社會各界深入關注的特點。因此,分析城鄉接合部小學生的價值取向及影響因素,對于更好開展學生教育、促進學生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城鄉接合部;小學生;價值取向;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城鄉接合部小學生價值取向特點分析
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教育發展區域,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由于受到各方因素的影響,其生活、學習、認知等方向都呈現著城市和農村之間的雙重色彩,一些學生的價值取向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扭曲,這對于正處在人生發展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分析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價值取向特征,對于幫助學生糾正認知誤區、塑造完美人格、確立正確價值導向是十分必要的。
(一)注重物質享受,生活攀比現象比較突出
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大多數都經歷了由農村到城市的生活過渡。長期以來,由于自小在農村生活,所經歷的生活磨難相對較多,這種人生起步階段的生活困頓,使得其在內心深處有著強烈的物質需求。當他們步入比較接近城市的生活環境時,掩藏于心底的物質欲求瞬間被激活,對于豐富物質的期待將轉化為實際索取的行動,進而在生活中大肆獲取自己以前所沒有接受過的資源,這便直接觸發了物質享受的神經,以致多數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普遍以享受和攀比的姿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首先,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熱衷于裝飾打扮。通過大量了解可以發現,處于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在衣著打扮方面都比較喜歡品牌甚至名牌,對于這些孩子來說,身著一件品牌服裝,將會讓自己的身份與眾不同,更能展現出自身的個人魅力。于是,在這一認知理念和生活風氣感染下,城鄉接合部的學生在外表裝飾方面都比較注重。穿名鞋、著名裝、戴名表等顯現比較普遍,甚至還有一些小學生在手機、飾品、發飾等方面也向著名牌方向去靠近。
其次,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崇尚于物質攀比。城鄉接合部的生活資源相比農村非常豐富,為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諸多便利。但是一些小學生利用這些便利大肆攀比,在攀比風氣的影響下,更多的學生無心學習,只是將比較低級的物質追求確定為必須追捧的生活形式,這對于學生正確生活觀的形成是極為不利的。
最后,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沉溺于生活享受。處于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雖然仍舊存留著農村孩子所獨有的樸實與善良,但由于生活資源的刺激,使得其很容易在不良導向的驅使下迷失自己,進而在生活中表現出少有的好吃懶做、無所事事。面對諸多的物質誘惑,這些孩子在長時間獲得物質便利的同時,以享受的姿態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浪費、懶散已經成為其生活態度的最好寫照。
(二)缺乏自我關注,自我意識依然不強
大多數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雖然身處城市邊緣,但其在心理上依然沒有將自己置身于城市孩子的范圍之中,以致其自我意識普遍比較欠缺,經常會表現為學習和生活方面都不夠自信,不能以飽滿的熱情和自尊融入學習之中。這種長時間的自卑,給這些孩子在心靈深處留下了比較大的陰影。由于不能正確認知自己,這些孩子的學習潛能發展也受到了一定抑制,經常以得過且過的狀態去面對學習,學業發展受到的影響自然很大。
(三)價值取向模糊,認知能力比較低下
由于網絡資源的極大豐富,更多的城鄉接合部小學生面對魚龍混雜的信息和資源,經常會在不加選擇中去接受和應用。這使得城鄉接合部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他們對于自己的人生發展規劃不明確,對于自己的價值取向沒有顯著定位,經常在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過程中維護自己的意愿。這也直接導致了一些學生由于認知能力低下而沾染了很多的不良習氣,思想膚淺、道德低下、好惡意識淡薄。
(四)學習能力不強,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
面對諸多不良習氣的影響和干擾,一些城鄉接合部的學生往往表現出厭學情緒,每到學習時段,這些學生總會表現出無精打采、疲倦不堪的狀態,對應的學習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思想方面對于學習的不夠重視,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發展,以致更多的學生在學習時總是提不起興趣、打不起精神,逐漸發展下去,便出現了上課睡覺、不專心聽講、不按時交閱作業、對學習不夠重視等問題,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出現這些特點的影響因素
城鄉接合部小學生價值取向方面的問題,與很多因素有關,但主要都集中在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層面。
(一)來自家庭方面的影響因素
家庭作為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起著特別重要的影響。然而,多數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都屬于務工隨遷子女,其受到來自父母關愛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干擾都比較少,這使得這些孩子基本處于經常無人管教的成長狀態之中,其思想意識不夠健全、認知能力比較低下、價值取向有所偏離,在為人、處世、學習等方面都不能以較高的標準和規范去約束自己,只是在人云亦云的跟風和模仿中發展自我。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影響城鄉接合部小學生價值取向的主要因素。
(二)來自學校方面的影響因素
學校作為小學生求知期間的主要聚居地,對于學生各方面發展都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城鄉接合部區域的學校,由于其地域特殊性,導致對應的學生情況相對比較復雜,在教育和管理方面所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
1.學校環境方面的問題
城鄉接合部的教育環境都相對比較特殊,既有比較先進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理念,也有參差不齊的學生資源,致使學校在教學抉擇和管理落實方面不得不兼顧不同群體的學生現狀,這為學校整體性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隱患,也制約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2.教師能力方面的問題
目前,隨著精細化教育管理理念的深入推進,對于教師教育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在一些城鄉接合部學校,多數教師依然在沿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進而長時間讓學生在比較枯燥乏味的教學情境中接受知識,這種直接灌輸的教育行為,直接挫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得一些學生的厭學情緒不斷滋長蔓延,逐漸喪失了對于學習的興趣,學習發展自然也受到了制約。
3.學生思想方面的問題
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普遍有著比較嚴重的自卑心理。由于長期以來對于自身發展缺乏良好認知,進而以一種比較自負的態度面對學業,導致學習認識與自身學習實際不相符合,學習方法死板、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收獲甚微,在這種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中,其學習自信也逐步消失殆盡。
(三)來自社會方面的影響因素
社會導向對于城鄉接合部學生的影響也很大。由于城鄉接合部處于城市和農村之間,其社會環境相對比較復雜,對于小學生的不利干擾也比較多,加之小學生本身辨別能力有限,致使很多對其發展極為不利的問題或者現象被不斷放大,進而轉移至學生身上,對小學生的價值取向帶來比較嚴重的影響。比如一些社會不良習氣,經常會被個別小學生所模仿,進而在學生中間形成蔓延趨勢,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三、改變城鄉接合部小學生價值取向問題的基本對策
由于受到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城鄉接合部的學生在學業發展與自身成長方面的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顯著,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在具體改進對策實施方面下功夫做好落實。
(一)做好教育引導,鼓勵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城鄉接合部的學校,應將學生價值取向培植作為主要責任,在教育、引導、落實中不斷強化。堅持正面引導為主、輔助教育為輔的管理策略,通過有針對性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形成創造環境,讓學生在不斷接觸和感染中形成意識,然后逐步鞏固。
(二)加強輿論宣傳,創設健康向上的價值氛圍
城鄉接合部的周邊環境,對于學生的價值取向也有著比較大的沖擊。因此,做好社會輿論宣傳教育就顯得尤為關鍵。對于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來說,必須盡力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借助各種宣傳媒介開展價值取向教育宣傳,進而在周邊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為學生價值取向發展創設比較有利的價值生態,讓學生在良好的價值導向指引下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培育價值意識,形成符合實際和社會需要的價值取向
對于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來說,其價值意識將直接影響著其價值取向。因此,就學生而言,要培育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必須從自身發展方面下功夫,盡力遠離不良干擾,在思想和行動方面按照學校、社會所倡導的正確行為規范去約束自身行為,做到不模仿、不隨從、不跟風,嚴格按照小學生行為規范的標準評判自身行為的對錯,對于嚴重影響自身價值意識培育的現象和行為,應該堅決回避。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健康的價值取向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總之,城鄉接合部小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已經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很多研究者都在著力探究這一特殊教育地域中的學生問題,目前形成的科學理論和實踐指導也比較多。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地域實際,進行更加深入廣泛的研究,為促進城鄉接合部教育更好發展提供輔助。就教師而言,應該重點關注價值取向對于學生長遠發展方面的影響,進而探尋實效性對策,開展針對性落實;就家長而言,應該多給予學生成長方面的關注和照顧,讓學生在感受家庭溫暖的同時形成健康良好的價值取向;就學生而言,應該提高辨別意識,極力規避影響自身價值取向形成的不良現象,在不斷努力中塑造更加健康全面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優異的表現獲得各方肯定。在城鄉接合部小學生價值取向教育方面,只有形成各界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才能幫助對應區域的小學生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麗.淺談城鄉結合部學生的教育與管理[J].中華少年,2016(30).
[2]張之福.城鄉結合部學生思想教育策略[J].甘肅教育,2013(2).
[3]徐遠平.城鄉結合部學生群體的行為特征及其轉化[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4]張連方.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合作的探討——透視城鄉結合部高中學生家長陪讀現象[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5).
[5]沈香云.城鄉結合部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4(48).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