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娣
【摘要】漢字的終極目標是運用。語文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重建課堂教學的價值觀、過程觀,確立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高效的學習者,走出識字教學的新路。
【關鍵詞】識字教學;兩堂識字課;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是學生識字的階段。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在階段目標中,第一學段(1—2年級)對識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個,占小學階段總識字量(3500個)的50%還要多。大量的識字任務是低年級孩子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在最近的聽課調研中,聽到了這樣兩堂識字課:
課例一:教學內容《小松樹和大松樹》
生:朗讀第二段:小松樹對大松樹說:“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師:出示生字“喂、哇、呢”,這三個字剛才你沒能讀好。請大家借助拼音讀準它們。生:我會讀。請你跟我讀。師:你還發現它們什么特點嗎?生:我發現它們都帶口字旁。師:對,它們都有口字旁,放在句子中,表示一定的語氣,我們稱為語氣詞。請你再讀讀這句話,我相信你會讀得更好!生:朗讀,評價。生:我發現他把“哇”讀成了“啊”。師:“啊”也是語氣詞,還有嗎?生:還有“呀,嗎,咦,啊……”。師:你能選擇一個說一句話嗎?生:……
課例二:教學內容《水鄉歌》
生:老師,什么是“駁”?師:(圖片顯示),他是船(卡片出示)的一種,船頭裝著發動機,后面連著許多沒有發動機的船只。 就像一列水上火車。師:你還能說出諸如此類的各種“船”嗎?生:帆船。師:出示生字“帆”,帆就是掛在船上,促進船在水面上行駛。帶有帆的船只我們稱為帆船。生:潛艇。師:(板書)艇??催@個字中同樣含有表示船只意思的“舟”字旁。生:軍艦。師:(板書)艦。師:通過學習“駁”字,我們又一連認識了“船、帆、艦 艇”等字。
評析:第一位老師通過一組語氣詞帶出另外的有關語氣詞的教學,可以說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已有了開放與結構的意識,但并沒有真正做到重心下移,而是一小步一小步地牽著孩子走到老師之前設計好的內容中去。如先讀讀這三個字,再找找規律,然后回想以前學的語氣詞并能運用,步子之小,顯而易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并沒能真正明白老師教這組語氣詞的用意,更不用說在今后閱讀中能產生主動識字的欲望。
第二位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質疑,在聯系圖畫與勾連生活中認識了一串與“船”有關的漢字。雖然有的字不是本堂課的學習要求,但老師能有意識地讓孩子在課堂上學習這些生字,孩子們學習既有情趣,又不增加負擔。
識字對于低年級,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是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且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個階段。目前的小學識字教學,教師受“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的影響,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限制、程式化的現象。不少老師在教學每個漢字時,都從字的音、形、義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逐一分析、理解。 這樣的教學,對于課堂來說很費時;對學生來說形式單一、氣氛沉悶,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壓抑了個性。這就迫切需要開放識字教學,讓孩子們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有自主識字的能力。
漢字的終極目標是運用。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讀準音認清形,更要創設一定的語境讓學生運用,讓枯燥的漢字生動起來。在詞串教學中,我做了如下嘗試:
課例:教學內容一上《識字6》
情境一:圖文對照,詩意認知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立交橋?生2:立交橋就是在馬路上造的橋。師:(出示立交橋圖片)瞧,這就是一座立交橋,它像什么?生1:它像賽車彎彎曲曲的賽道。生2:立交橋像一條五光十色的長龍。生3:立交橋像我們玩的過山車。師:在魚兒的眼里,它像什么?生(齊):一條小河。師:在這條閃光的長河中玩耍的小魚是什么?生1:小汽車。生2:轎車。師出示卡片:轎,指導認讀“轎”。生3:旅游車。生4:卡車……師:(切換到課文插圖)當這些汽車魚玩累了,它們會去哪兒休息呢?生:(齊)停車場。師:停車場在哪兒?生1:(跑到黑板前指出停車場),這里有個P,這是停車場的標志。師:學會看標志很重要,還可以從哪兒看出這兒是停車場?生1:我看到這里已經停著一些轎車了,我知道這里就是停車場了。師:你能學著第五課《家》的樣子說一句詩嗎?生:停車場是小轎車的家。
出示:車。學習生字“車”
情境二:學用詞語,詩意表達。
生有感情地誦讀韻文《識字6》。
師:在城市媽媽的眼中,它們是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在你的眼中,它們又會是什么呢?出示:(一組組城市設施的圖片)。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圖片醞釀語言。
生1:小鳥是音樂家/綠油油的樹林/是鳥兒們的/音樂廳。
生2:立交橋是/一條/閃光的/長河/一條條汽車魚/在里面/自由地/游泳。
生3:上天啦/入地啦/電梯里的我/成/流星啦……
要培養“主動、健康發展的新人”,我們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重建課堂教學的價值觀、過程觀,確立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把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空間、工具、提問權、評價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從被動識字、低效識字的狀態下走出來,成為主動、積極、高效的學習者,走出識字教學的新路。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