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輝
【摘 要】 在新課標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對生活素材進行挖掘和整合,將其和課程知識結合在一起,這對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引發極為有利。要用心對生活素材進行篩選,將學生內在的心理體驗和感悟構建起來,要對個性化、多元化和生活化的情景進行創新,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
就高中生來說,思想政治學科的枯燥性較強。諸多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的學習需要借助死記硬背才能將相關知識記住,興趣較低,學習動力不足。實質上,高中政治和學生的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若是教師可以將此特點抓住,則能使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
一、課前預習生活化
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前提。教師應立足于教材知識,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將課前學習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其走進社會,感受生活,這樣既能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同時還能讓學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其認知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征稅和納稅”前,教師可以對以下課前預習任務進行設置:了解我國主要的稅種有哪些;向父母詢問他們是不是納稅人,納的稅有哪些。這些生活化的課前預習任務,既和學生的生活相貼近,同時還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二、實現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教學過程的生活化也就是教學環節的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學環節有導入、課堂教學和課后提升三個環節。而其中導入環節是最基礎的環節,也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教師在導入環節,將新課導入前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借助生活實例引入和導入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政治教學,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出來,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
例如,在教學“生活與消費”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用“天價蝦”、“天價魚”等新聞報道中的真實案例為例,將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要有意識的把一些生活小常識和政治新聞插入,以此使課堂氛圍更為活躍,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相關知識點,借助分析生活中具體事例,讓學生把知識點真正理解并掌握到,和學生內心深處的疑惑相接觸。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
要想實現高中政治教學內容生活化,就必須做到教學內容具有生成性、多元性和開放性。多元性即為課堂教學要從多角度看待社會現象和對政治問題進行探討。例如,在教學“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時,學生思考討論“科學技術屬于意識范疇還是物質范疇”,在討論的過程中,自然聯想到當前中國在科技上取得的成績、改革開放的巨大發展,進而自然呈現出鄧小平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教學內容,并在學生感悟的過程中,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開放性即為承認教材內容是十分重要的課程資源,但絕對不是只有這一種資源。教師應在課堂中納入學生生活中接觸的政治內容,利用實例把抽象而又深奧的政治理論講述給學生。
結語: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激發出來,讓學生深刻了解到思想政治知識的作用和價值。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予以優化和改善,促使生活化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季良銘.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究[J]. 中學課程資源,2017(5):10-11.
[2] 李俊玲.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生活化[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