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
摘 要:文章作者以觀摩東莞市第六屆小學音樂優質課展示活動中感悟到的音樂教學有效性追求的“簡”一詞作為論述對象,從教學目標、教學提問、教學活動、教學媒體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就如何實現有效的音樂教學進行一系列的思考和闡述。
關鍵詞:簡;音樂;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如何制定教學目標,這是我們經常關注的一個重要內容,比如匡芝蘭執教的《頑皮的杜鵑》一課,其教學目標為: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歌曲情緒和風格,通過模仿杜鵑的叫聲,提高對音樂學習的興趣。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模仿布谷鳥的叫聲、踏步走的身體律動、大小杜鵑音的歌唱等音樂體驗活動,學習歌曲《頑皮的杜鵑》。③知識與技能目標:富有童趣地演唱《頑皮的杜鵑》,做到節奏準確,通過圖形嘗試記憶歌詞并背唱。
匡老師在設計該課教學目標時,注重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對學生進行了診斷性的評價,抓住了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確立了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所能及的標準,簡潔而準確地制訂出實效的教學目標。在該目標的指引下,整堂課的教學過程呈現了孩子們享受的充滿童趣的音樂律動和歌唱體驗活動,契合了三年級學生喜歡在活動中學習音樂的特點,從而實現了有效教學。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多問自己幾個“什么”?一問這節課讓學生獲得什么;二問多長時間可以獲得;三問知識和技能如何獲得,教學活動如何圍繞目標進行;四問教學后目標達成度如何,絕大多數學生是否掌握。以此“四問”為出發點,根據不同的課型簡明扼要地制定教學目標,教師做到心中有數,課堂的基調才能做到“簡”而回味無窮,韻味深遠。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引導方式就是課堂提問,它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階梯,是觸發有效教學的引信。教師低效、無效、負效提問的現象仍較為普遍,我們不禁要發出這樣的疑問:何為有效課堂提問?提問的效度又在哪里?筆者認為,課堂提問應該建立在作品內涵的基礎上,根據作品的背景,音樂本身的特點等諸多元素進行言“簡”意賅的發問、引導,幫助學生從音樂的角度感悟、理解作品,并通過問題的質疑與交流,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得以深入。
例如:張京老師執教的《春》課例片段。
教師用小提琴演奏《春》的主題音樂,學生聆聽。
師:老師在演奏中有非常明顯的推弓動作,請你找找它出現在音樂的哪些地方?
初次聽辨樂曲主題音樂時,張老師融合自身專業技能優勢,從小提琴示范演奏入手,將高難的演奏技巧知識簡單化提問,用一個問題點出理性的音樂要素分析,引導學生思考樂曲中音樂要素和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要點,通過在音樂中模仿小提琴推弓感受主題音樂的情緒和記憶。課堂提問目標的指向性強,切入點準,表達得言“簡”意賅。
從以上的片段,筆者感受到課堂提問不僅僅是課堂環節的“錦上添花”,而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邁向音樂更高層次理解和感悟的一個階梯,如何讓這個階梯更高,取決于教師的課堂提問是否關注了作品的解讀,并且是否用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給學生在音樂的知識上建立了更寬闊的視野,在音樂體驗上感受了更豐富的內涵,做到了語言“有度”“簡潔”“明白”,增強了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音樂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完成的過程,當前有的教師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追求外在的效果而忽略學生對音樂本身的感悟和體驗。在此次活動中,課堂教學活動呈現出“簡”約自然的形態,注重實在的教學效果,關注活動的音樂性。
在胡婧婷執教的《牧場上的家》一課中,老師先帶學生模仿三拍子聲勢律動,在節奏穩定后哼唱第二聲部單音旋律,接著加入了木琴的演奏穩定音高,并提出:“音高的走向是怎么樣的?”同時引導學生一邊聽木琴的聲音,一邊和老師合作演唱。讓學生在不斷疊加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感受三拍子節奏和三拍子旋律所帶來的情緒風格進行歌曲的演唱,簡約清新的課堂由此奠定基礎。由此可見,當我們運用“簡”約不簡單的教學活動形式,充分關注音樂,關注學情,可以從更多的音樂體驗角度進行更為細膩的教學有效性處理。
在以上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交流中,筆者發現了教師處理教學活動方式異曲同工之妙,即充分關注到學生的認知與接受能力,并從淺入深,音樂要素的體驗積累疊加上與音樂作品本身做“量體裁衣”的結合,并將其形成方法“簡”化、音樂“簡”出、教師“簡”導的“簡”約教學活動形態,讓學生享受自然無痕的音樂課堂。
“排沙簡金”,原指撥開沙子來挑選金子,比喻從大量的東西中選取精華。而我們的音樂教學也正需要這樣的“簡”——教學媒體的運用。教學媒體是音樂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多媒體、圖形譜、打擊樂器等豐富多樣的媒體使用手段可以充分運用到課堂中去。而教師針對教學媒體對教學內容的及時輔助就如同畫龍點睛,要以此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佳契機,進行音樂學習的調整和提升。而這樣做的基礎就是排沙“簡”金,甄別出與教學內容最匹配、最恰當的教學媒體運用手段。
如在《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學生在這首樂曲的插部欣賞中能夠更形象地體會作曲家維瓦爾第用小提琴模擬大自然的春水、春雷的特點,教師運用了圖譜的方式,隨著音樂的聆聽用不同的線條來表達其音樂形象。

在形象的圖示引導下,學生的視覺感知與聽覺感知在此時充分地結合,很快就能用聲勢和音響準確表現出春水和春雷,理解樂曲所表達的音樂形象。因此筆者認為教學媒體的運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簡”,把握“必要”和“有效”兩個原則,學會用教學媒體的“簡”法有意識地向學生傳遞一種多元的音樂信息,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音樂欣賞,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1.自主學習不能“簡”
有些教師對學生幫扶過多,致使學生在每次進階時感到不夠有挑戰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多給學生一些自主權、個性權,不輕易“簡”掉促發學生獨立思維發展的機會,嘗試使學生發揮更多積極能動性,體現以生為本的思想。
2.課堂生成不能“簡”
預設問題是在備課中完成的,而解決問題是由課前預設、課后反思和課堂發現共同推動的。課堂是多變的、不確定的,會有各種各樣難以預料的情況需要應對解決,一些老師在遇到教學中的突發情況時,表現出要么視而不見,要么束手無策的狀況,這是不對的。課堂中的生成不能夠“簡”而不見,才能在教學中展示出駕馭課堂的能力。
“簡”也好,不“簡”也罷,其實都是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遵循音樂學習規律的音樂教學,就是恰當有效的音樂教學,讓每個孩子愛上音樂課堂。
[1]陳玉丹.音樂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謝嘉幸.關于當代中國音樂教育的文化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