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珍秀
摘 要:民間游戲來源于生活,具有簡單易學、取材方便、有趣、可操作等特點,非常適合幼兒園,特別是農村幼兒園開展。科學有效地將民間游戲與幼兒園的課程相整合,可促進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中得到全面發展,是開啟快樂的“金鑰匙”。
關鍵詞:民間游戲;快樂鑰匙;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1.趣味性
民間游戲蘊含豐富的趣味性,其內容生動活潑、節奏感強。有的游戲還配有兒歌、繞口令、風俗、民情等,令幼兒百玩不厭。如游戲《開鎖》,先讓幼兒圍成一個圈,手拉手當鎖,一人當開鎖人,大家一起唱:“金鎖鎖,銀鎖鎖,一把鑰匙……”當唱到“咔啦,咔啦”時,小朋友的手才能打開,打開鎖后,小朋友應往哪個方向跑?(指定方向)回到哪里?(指定方向)。幼兒邊唱邊玩,興趣盎然,自始至終沉浸在歡樂愉悅之中。
2.簡單性
民間游戲簡便易行、經濟實用,能滿足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深受幼兒青睞。如《石頭剪刀布》對幼兒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且簡單又有趣的游戲。這個游戲最值得推薦的地方是它不需要任何的輔助材料就可以讓幼兒不僅玩得開心,而且還開發智力,提升能力等。
3.隨機性
民間游戲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不受時間的長短、空間的大小、人數的多少等限制,只要有興趣,有想玩的愿望,就能盡情玩耍。如游戲《我們都是木頭人》播放輕快音樂,幼兒隨意走動,當教師說“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許說、二不許動,三不許露出大門牙”時,幼兒便要停止動作,做出一個喜歡的造型(如模仿小動物),并保持身體靜止,教師故意做滑稽的動作或說幽默的言語,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進一步考驗幼兒的身體控制能力,看誰堅持的時間最長。幼兒熟悉游戲規則和游戲方法后,由幼兒組織活動,以增強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可操作性
民間游戲因為玩法有趣,材料簡單,可操作性強,深受幼兒的喜愛。如游戲《做客》,一位幼兒蒙住眼睛當主人,其他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邊走邊唱:“今天天氣真好,去看我的朋友,砰砰砰砰砰砰砰,來把門兒敲”。教師隨機點一位幼兒(咚咚咚)敲門,蒙住眼睛的幼兒問:是誰呀?點到的幼兒模仿自己喜歡的動物叫聲回答(如汪汪汪,我是小狗;或嘎嘎嘎,我是小 鴨……)讓蒙住眼睛的幼兒猜出這位客人(幼兒)是誰。游戲反復進行,幼兒自醉于其中,手舞足蹈地模仿著各種動物的形象和叫聲。
1.科學選材
科學選材是民間游戲開展的關鍵所在。要讓幼兒接受并喜歡民間游戲,在內容的選擇上,應注重游戲的有趣性、簡易性。有趣性是讓幼兒對活動感興趣,簡易性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隨時進行游戲。如游戲《抬轎子》,內容不僅簡單、易于接受,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開展,更重要的是十分有趣、操作性很強,幼兒在游戲中能體驗到快樂,學到知識。
2.形式多樣
在游戲形式上,靈活變換游戲對象和形式,從單一游戲方式向多種游戲方式轉變,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使游戲變得生動并賦予想象。如游戲《丟手絹》,可以不斷更新、變換游戲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幼兒游戲經驗的提升。
3. 創設情境
為了使民間游戲活動更具趣味性,可以在傳統的游戲玩法中加上音樂的元素使幼兒在情境中進行游戲。通過游戲、感受音樂、創新游戲等環節來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掌握游戲的玩法,幼兒能體驗到民間游戲帶來的快樂。
4. 靈活處理
任何游戲都無法面面俱到,需要教師靈活處理,有些規則或玩法需要經過改編、加工以后才更具有游戲性、趣味性。如《老鷹抓小雞》,傳統的玩法是“小雞”被捉到后就被停止游戲,關在“雞籠”里,眼睜睜地期待直到游戲結束,失去了接下來游戲的機會。若把游戲規則做些調整,就會讓幼兒人盡其歡。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不失落。
總之,民間游戲對幼兒教育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不僅是教師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不竭源泉,更是開啟幼兒智慧,啟迪幼兒心靈的“金鑰匙”。
[1]潘 歌.幼兒園開展民間游戲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2011(19).
[2]胡曉麗,楊梅花.幼兒園傳統游戲的實踐與研究[J].人間,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