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 要: 隨著高中歷史教學改革方案的推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傳統歷史教學方法得到創新,高中歷史教師專業素養得到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效果顯著增強。對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來說,需要結合學生情況及自身經驗,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以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提升作為教學目標。強化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關鍵詞: 高中歷史 發散式教學理念 實踐應用
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師應將發散式教學理念有效應用到高中歷史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高中歷史課堂的主體。發散式教學理念相比于傳統歷史教學理念,尤其具有非常明顯的特征優勢。發散式教學理念對高中歷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歷史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需要付出更多時間與精力,對高中學生的發展可謂百利而無一害,能夠啟發學生邏輯思維,激發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興趣,從而實現提高高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一、發散式教學理念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意義
對于學生的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比如教學內容與方式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教學模式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尤其對于高中學生來說,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特點,了解和研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過程,從學生角度入手進行發散式思維教學理念的滲透,從根本上提高高中學生思維發散能力。當前,高中歷史課堂出現學生參與主動性差,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方法不正確和知識結構混亂等現象,不僅影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而且導致學生高中歷史成績不理想。與傳統教學理念相比,發散式教學理念能夠更好地滿足高中歷史教師與高中學生的要求,為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過程提供理論指導,為高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供科學方法。
發散式教學理念是伴隨著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應運而生的一種理念,強調高中歷史教師在學生歷史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幫助高中歷史教師發掘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最終尋找到最科學合理的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當然,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對高中歷史教師與學生來說都提出了巨大挑戰。發散式教學理念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素質,對發散式教學理念有深入的了解,要求教師將發散式教學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然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發散式理念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知識學習中,對提高自身學習能力抱有積極態度,還要求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高中歷史教學培養思維發散能力。所以,發散式教學理念對高中歷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二、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的運用
1.設置情景教學引導學生融入歷史課堂。
情景教學已經廣泛應用到高中各個科目教學中,其教學效果顯著。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將發散式教學理念與情景教學有效結合,嘗試通過情景教學過程將發散式教學理念應用到高中歷史課堂實際教學中,從而調動高中學生參與歷史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盡早融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情景教學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全身心融入歷史課堂學習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同時有利于活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環境中緊隨歷史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習歷史知識。
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抗日戰爭的爆發”時,就可以設置情景教學,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實現學生思維發散的培養。首先,歷史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有關“抗日戰爭的爆發”的紀錄片,讓學生感受戰爭的氛圍,將學生思維引入那個時代;其次,歷史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假設你身處戰爭年代,你會做些什么?”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及紀錄片內容,發散思維進行問題討論;最后,由歷史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同時鼓勵學生對其他歷史事件進行同樣的思考。
2.擴大教學范圍,開闊學生歷史知識視野。
由于涉及范圍廣、涵蓋內容復雜,高中歷史內容的學習范圍不能局限于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內容,需要適當的延伸性學習。這就對高中歷史教師提出要求,歷史教師要為學生推薦相關歷史課外讀物,或者推薦學生觀看相關紀錄片,再或者瀏覽相關圖片及參觀歷史博物館等。高中歷史教師除了將教材知識傳授給學生之外,有義務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大歷史學習覆蓋面,培養學生延伸課外知識,增強學生課外知識學習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
高中歷史教師要擴大教學范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組織學生聆聽歷史專家講座或者舉辦歷史知識相關競賽等。在擴大教學范圍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最科學最合理的課外實踐活動,同時歷史教師要為學生布置課外活動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參與課外活動,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發散能力,盡最大努力完成課外活動任務。高中歷史教師通過擴大教學范圍開闊學生歷史知識視野,鼓勵學生自主培養思維發散能力,從而全面提高高中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3.營造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歷史想象能力。
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是培養學生歷史想象能力的方法之一。高中歷史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發散式教學理念,以學生發散思維培養為主要目的,讓學生以歷史事件或現象為基礎發散自己的思維,對歷史事件或現象的發生及過程進行思考。其實,這一教學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想象能力的過程。歷史事件或現象發生在過去,學生只能根據現存歷史材料進行想象,想象歷史事件發生的環境及過程,通過想象過程掌握歷史知識。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重視高中歷史課堂環境的營造,為學生歷史想象能力的培養提供輕松、愉悅、自由的環境。
高中歷史教師要營造活躍的課堂環境,有利于發散式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有利于學生歷史想象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同時活躍的課堂環境能夠減輕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有利于學生放松心情,進而促使學生順利完成歷史想象過程?;钴S的課堂環境可以通過選擇高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或者教學形式實現,引導學生將課堂內容與自身興趣愛好有效聯系,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高中歷史課堂學習過程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充分發揮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作用。
4.完善教學結構,促使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需要以學生具備完整知識框架體系為基礎。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完善教學結構,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當學生具備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之后,高中歷史教師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發散式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想象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深層次內涵,有利于學生提高歷史考試成績。完善高中歷史教師教學結構,培養學生歷史想象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對高中歷史內容的整體印象,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構建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模式。
完善教學結構,要求高中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對高中歷史課程教學內容了如指掌,同時要求高中歷史教師能夠根據學生情況及教學任務要求,認真梳理高中歷史課程教學內容,對高中歷史知識進行分類與整理,建立科學合理的歷史教學結構。除此之外,高中歷史教師還要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學習情況為中心,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讓學生在了解每一個歷史知識的同時構建完整的涵蓋所學歷史知識的結構體系,為學生今后高中歷史知識復習提供堅實基礎。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重視教學結構的完善,重視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建立,為發散式教學理念的運用提供堅實基礎。
總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要避免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不斷嘗試和探索創新性教學模式與手段。為了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有效運用,我們要認識到發散式教學理念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同時嘗試運用具體措施增強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應用。重視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將發散式教學理念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的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繆建明.發散式教學,培養歷史學習能力[J].內蒙古教育,2018(02):72-73.
[2]薛立林.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散式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