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偉
【摘 要】興趣是人對認識和活動的需要的情緒表現,是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英語課堂游戲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它使教師和學生都從枯燥的讀和說的舊式教學中解脫了出來。因此,游戲教學法就是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中學英語變得形象、具體、有趣,使學生樂學,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關鍵詞】初中英語;游戲教學;重要性;方法
一、游戲教學的重要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源于創造。設計教學游戲即是對教材進行再創造。理想的英語課堂教學應向學生提供一個較好的外語學習環境,即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語的場合和機會,讓學生“沉浸”在使用英語的環境中(即我們常說的“語境”),進行有意義的交際活動,并能激勵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教學活動中來。英語課堂游戲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學習環境。運用得當的英語小游戲,雖然只占課堂教學的短短幾分鐘,卻能為當堂課堂教學帶來良好的效果。尤其重要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游戲,能迅速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濃厚的興趣長久保持下去,形成外語學習中有利的非智力因素。這種潛在因素的不斷增長無疑對以后的英語教與學產生巨大而積極的影響,所以引入課堂游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英語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符合“樂學”原則。游戲教學方法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共同參與,而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游戲教學法符合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中學生活潑好動愛表演,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教師的教法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課堂游戲要求學生,即游戲的參與者,對每一個問題,每一件事和如何去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予以及時的反應、回答和表現,這不僅使學生訓練了自己的記憶力,培養了自己的觀察和模仿能力,還能提高他們連貫語言表達的能力。利用游戲有意無意的特性,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化難為易,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英語學習上的存在問題,英語課堂上抽出一定的時間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教學游戲,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游戲教學的基本方法
1.將知識與游戲有機地結合起來。做游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中學生的興趣,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不是單純地是為了“玩”。否則,不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而且也收不到好的效果。老師在設計課堂游戲時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特點以及老師自身的條件,選擇一些與本教時所授知識有密切聯系的游戲,將知識與游戲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輕松。
例如:在牛津英語7A中教學cousin,uncle,aunt……這些單詞時,我們可以選擇“搶座位”這個游戲。教具:椅子(四把)、單詞卡片、音樂磁帶。方法:椅背上貼好所需要辨認的單詞卡片。抽5、6位學生為一組,圍成一個圈,老師說一個單詞,音樂一停,看誰先坐到貼有這個單詞的椅子上即為贏者。一輪過后,再換相同數量的學生進行同樣的游戲操練。
2.要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游戲。英語課堂教學游戲的過程是一個有序的控制過程,它有著極強的教學目的性。任何一個游戲的設計都是直接為一定的教學內容服務的。它寓思想教育、知識傳授、基本技能的培養于游戲之中。因此,游戲設計要有針對性,要合情合理,形式多樣,生動有趣,要讓學生樂于接受,勇于參與。
在七年級英語教學中,可以多用一些動手、動腳甚至可以全身運動的游戲,而且游戲的規則要簡單易懂,結果要一目了然。八、九年級游戲的要求相對來說要高一些,游戲過程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游戲結果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評定,不一定全部由老師安排,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他們創造力的發揮。千萬不要把一個游戲千篇一律地運用每個年級。前文提到的“搶座位”那個游戲較適合在低年級用,而高年級用起來就不是很恰當了。
3.游戲的開展應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必須與教學密切相關。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的重難點和其它教學要求。如,在學習表示顏色的英語單詞時,我設計了幸運大轉盤的游戲:做一個活動的轉盤,上面有十種顏色,教師問:What colour is it Can you guess?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猜紅色,有的猜綠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藍色;最后教師轉動轉盤,猜對的學生可以加分或者得到小貼紙。這種游戲目的性很強,學生的參與面也很廣。又如,在復習四會單詞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游戲:讓兩個學生用手搭起一座“倫敦橋”,讓一組學生戴著四會單詞的頭飾通過,全班學生一起唱:“Our school will shine today···”唱到某句時,音樂一停,“橋”跨了,誰卡在“橋”里,誰就要把自己的單詞拼出來,并說一句話或者讓全班學生一起拼讀。這種游戲參與的人多,可以很好地復習單詞;同時,優美的音樂愉悅了身心,大腦皮層的興奮點得以激發,這比單純拼讀的效果好得多。
4.游戲教學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在游戲中,教師的角色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學游戲多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與一般的競賽活動不同的是:“贏家”應該是大多數學生,甚至是全體學生,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勝心,又讓他們有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例如在顏色教學中可以設計“Touch the colour”游戲,由教師先示范下達命令Touch the yellow!全體學生都動手摸一摸黃色卡片,然后由其他學生上臺發布命令并尋找下一個主人。一開始發布命令后總會有些孩子做錯,他們就被淘汰出去作為剩下的比賽者的監督員,既避免他們無事可做影響課堂紀律,又使他們再次成為游戲中的角色。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不僅氣氛熱烈,而且效果也很不錯。
英語課堂游戲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它使教師和學生都從枯燥的讀和說的舊式教學中解脫了出來。但是它并不能成為教學的主要過程,對于教學過程來說它只是一部分,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探索與努力,設計各種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游戲,相信一定能更大地發揮其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提高中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王林.“英語課堂教學法的嘗試”,《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