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高職院校的德育概念出發,綜述高職院校現狀以及現在在高職院校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對次類現象的出現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相關提高高職院校德育實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院校德育;實效性;對策
一、德育概念
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公民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高職院校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活動。
二、高職院校出現“校園貸”亂象及原因
“校園貸”是指學生向各類平臺進行借款的行為。校園貸的出現是為學生提供方便,但問題是因為學生們不理性的消費觀念和一些心理,給了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的機會,導致上當受騙。
其實“校園貸”亂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生社會經驗少。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都是剛成年的孩子,都是剛剛脫離父母的懷抱,接觸到社會。社會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新的,因為沒有遇到過,所以輕易相信,導致被騙。其次,是學生本身的自制力差。來到學校的同學們,每個人的家境不一樣,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也不一樣。有的同學因為攀比心理太強,而自己的硬件跟不上,企圖得到一樣的東西,所以內心的欲望引導他一步步走向“校園貸”這個無底洞。最后是社會相關部門對高職院校學生消費情況的疏于監督和管理,才讓“校園貸”有機可乘。因為“校園貸”提供更加方便的貸款手續,不問用途,不需要監護人的陪同與證明,這樣更加吸引了那些本來內心就有欲望的人,使學生更容易走向“校園貸”。
三、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學生人數逐年增多,伴隨而來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問題。
(一)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目標與學生實際情況脫節
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目標應是提倡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新思想,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針,講這些政治道德思想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中。而現實當中是空說口號,有很多的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沒有真正地貫徹落實。首先德育工作只是日常進行,卻沒有創新。其次,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不高,沒有很好的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是對學生提出不可能實現的要求,過分追求表面,而忽略了實際情況。
(二)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缺乏整體合作
每個高職院校幾乎都有一個主管德育工作的機構,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平時很少交流,有好的教育與方法不去交流討論,不去看看可行性的大小,這樣的工作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再者,傳統的教育方式,老師上課只負責地去講,而忽略了要以學生為主體,沒有考慮到學生對自己所講內容的接受能力與程度,這樣只會是事倍功半的結果。
(三)德育教育內容老套說教乏力
德育內容是整個德育工作的核心,要不斷地更新內容,每年德育教育工作者用的都是同一套教材,里面的內容已經很老套了,不能提起同學們的好奇心,也沒有課堂上應該有的那種感染力。具體表現為模式化說教,嚴重混淆理想道德和現實之間的差別,忽略學生的實力情況。
四、提高高職院校德育實效性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把思想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從學生根本抓起。可見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的重要性,想要改變就要從問題根本去認識解決。
(二)正確認識周圍環境對院校德育情況的影響
西方知識的引入對高職院校的同學有利也有弊。有益的方面是讓學生看到更多從未有過的理念與風土人情,那種開放的思想引起了潮流,而問題也隨之而來了,這種西方的開放思想與中國的傳統思想在一些地方就會產生沖突。我們要倡導“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思想,所以要有一個度,要能正確認識這種環境帶給我們的影響。
(三)利用學校開設的思想理論政治課,宣傳德育教育
思想理論教育課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吸引更多的同學,讓同學們真正地了解到高職院校德育的重要性。同時也要提高全體老師的思想政治觀念,讓老師們學會以學生為主體去進行德育教育。
(四)高職院校多舉辦有關德育教育的講座與活動
高職院校可以邀請一些專業老師來進行講座論壇,讓學生對德育教育引起重視,其次,可以多舉辦一些有關高職院校德育的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參與活動,真正地明白德育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意味著什么。
(五)加強硬件措施,利用互聯網
充分利用互聯網,可以建立屬于自己院校的專門互聯網網站,定期宣傳有關德育的知識。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同時也要加強隊伍建設。
五、小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對整個社會的未來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從各個方面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并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實效性。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從而構建全面化發展的優質人才,為社會和企業提供發展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林韌卒.高職院校德育體系整合創新[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
[2]周立華,張鈴娣.高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創新問題思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3]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學專題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林娜.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思想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沈文秀(1982—),女,江蘇宜興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繼續教育和學生管理。
注:本文系2017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校園貸”現象下高職院校德育體系整合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FDY701,項目負責人:吳軼英)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