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東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信息技術,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信息知識并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由于每一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加上各個地區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同,目前我國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存在著差異性。針對目前教學的差異性提出更加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了老師和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
【關鍵詞】微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差異化;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學到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通過上機操作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培養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為此,在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的今天,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便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我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由于教學資源的分配不同,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同,加之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呈現出了差異化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借助微課開展課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筆者就如何在差異性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展開深入分析。
1.發揮微課優勢,開展針對教學
微課也被稱為微課程,主要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的形式開展教學,具有片段性的特點,能夠針對學科知識的重點、難點、學生的疑難問題以及考試重點展開重點講解,并且包括了許多不同的學習活動主題。在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時,學生可以嘗試不同種類的學習方式,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微課具有“微”的特點,能夠實現碎片化教學,讓學生可以不限時間、不限空間以及不限次數進行學習。在Flash動畫教學中,筆者將動畫制作的基本方法做成微課發布在班級QQ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針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差異性,利用微課開展教學能夠幫助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之上取得最理想的學習效果。微課視頻中有適合于不同基礎學生的教學資源,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微課這一特點,提供給學生具有不同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應當把握好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認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從而為學生分配難度不同的微課資源。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更加注重基礎知識和基礎操作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從而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基礎較好、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當為他們提供一些更加具有創新性、更能培養學生信息技能、提高個人信息素養的微課視頻,讓學生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這樣針對差異化的學習情況采取具有不同針對性的微課教學能夠很好地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信息知識和技能時,都不會產生畏難情緒,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如果沒有微課的幫助,想要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就要采取各種教學方法將知識點呈現得足夠清晰、易于理解,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是否能夠達到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學習要求,即使是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來說,實現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由此可見,借助微課來輔助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非常必要且尤為關鍵的。
2.輔助課堂教學,增強學習效果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應當具備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事件中去的能力。信息技術是一門對實踐性要求很高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每一個知識點。而且要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信息技能,同時要鼓勵學生在課堂外多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課上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熟悉程度。由于總的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增加學生的上機實踐必定會減少課堂教學的時間。如果一味地考慮學生的上機實踐,反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進度。這樣,在學生沒有掌握好基礎的情況下就讓學生開始后續的實踐,會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惑。面對教學資源的差異性,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引入微課教學能夠很好地對課堂教學形成補充,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首先微課的教學內容控制在五到八分鐘,而且每一個微課視頻都是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針對性,一般一個微課視頻都是針對一個學習重點、難點展開的。學生在上機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相關的微視頻來展開動手操作。筆者在為學生安排上機之前,通常先在一師一優課或者其他網上搜索一些與本次上機內容相關的微課視頻,沒有的話就自己錄制微課視頻,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之前先觀看微課視頻熟悉操作步驟,這樣,學生就知道從哪里入手開展實踐了,大大提高了上機課程的效率,幫助學生取得了更好的學習效果。如果學生沒有機會進行實際的實踐操作,教師可以為學生尋找相關的微課資源,讓學生能夠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熟悉實踐操作的過程,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對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很好的補充。
3.了解學生情況,布置定制作業
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開展的一種碎片化教學,這種新興的教學形式極具便捷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不受限制地觀看微課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這一特點,為學生布置“定制”作業,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為學生布置不同微課作業之前,教師首先要對本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課堂表現、聽課狀態和回答問題的情況這幾個方面作出大致的判斷。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來布置最適合學生的微課作業。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雖然沒有老師的現場指導,但微課可以在這一過程中代替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基礎性的微課作業,學生可以跟著視頻回顧課上所講的內容,也可以有針對性地觀看一些有關自己疑惑知識點的講解。介于微課視頻的便捷性,學生可以反復觀看教師布置下來的視頻作業,如果學生還有一些理解不是很透徹的知識點,學生也可以自行在網上搜索相關視頻,幫助自己更好地構建知識網絡。借助微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不僅很好地調動起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搜集或者制作一些在基礎知識之上進行拓展的微課視頻作業,讓學生能夠借助微課培養自己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和這些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更多的溝通,了解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興趣點以及擅長的領域,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推薦更符合個人特色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在自己的興趣上進一步深入拓展。教師要鼓勵基礎較好的學生主動利用微課這一平臺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果學生研究不清楚的問題再向教師尋求幫助。由此可見,在當下開展“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環境下,借助微課開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最為理想的發展。
總而言之,將微課引入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是當下針對資源差異和學生自身差異提出的最為有效的一種解決措施。教師借助微課視頻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極大地豐富教學資源,對課堂內容形成一個良好的補充。借助微課開展教學同時也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由于微課教學資源非常廣泛,針對課程中每一個知識點、重點、難點以及考點都有非常詳細的講解,這讓學生們可以自取所需,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點有選擇地挑選一些微課視頻來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在微課的幫助下,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基礎之上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久而久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也就逐漸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