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聽力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聽力教學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聽力教學講解,要重視聽力講解的方法,積極創新授課思路吸引學生興趣。同時教師應加強學生日常聽力訓練,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
關鍵詞: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研究分析
在現階段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只重視筆試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英語聽力的訓練,學生的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不僅影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全面發展,也使學生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對此,教師就要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英語聽力的訓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使學生的英語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一、注重日常詞匯積累,減少聽力障礙
限制學生聽力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詞匯,詞匯量的短缺導致學生不能理解聽力材料中提出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無法進行正確作答。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聽力詞匯的積累,努力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教育學生不僅要掌握課本中所需的單詞,還要將聽力材料中頻繁出現的單詞熟記,避免在聽力環節中出現聽不懂問題的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在平時聽力訓練時遇到的陌生單詞記錄下來,在日常積累、教學訓練中逐漸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增多,就可以理解掌握聽力材料的內容,自然能在聽力環節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可以減少答題的時間、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學生準確高效的完成題目,可以使英語聽力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利用瑣碎時間,加強學生日常聽力訓練
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多進行英語聽力的訓練使聽力水平慢慢提高。高中的課程安排緊張,一定程度上縮減了聽力訓練的時間,導致學生的英語聽力得不到及時規范的有效訓練,使學生英語水平降低。因此,教師就要合理利用學生的瑣碎時間進行英語聽力能力的訓練。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播放一套聽力試題,讓學生每天堅持不懈的進行系統化的聽力訓練,系統化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聽力敏感度和適應度。學生答題結束后,要自行檢查出現的錯誤并進行修改,歸納出聽力失誤的原因,使日常聽力訓練成效最大化。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在英語聽力的學習中出現困難時不要輕言放棄,激勵學生勇于挑戰困難,在磨礪中鍛煉自己,使自身的能力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增加學生口語交流的機會
在英語教學中,發現大多數教師依然用漢語進行課程知識的講解,沒有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英語聽力得不到很好的訓練。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采用英語進行課程的講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耳濡目染的接受英語聽力的熏陶,增強學生的英語語境感,從而提升學生的聽力素養發展空間。另外,在教學中還發現學生存在只聽不講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聽教師講解,自己動口說英語的時間很少。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四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的,學生的英語口語缺乏訓練,某些單詞不會讀,就造成了在聽聽力材料時聽不懂的結果。由此可見,學生的口語也會影響自身聽力能力的發展,制約聽力水平的提高。教師在課堂上要增加學生口語交流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對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不僅可以解決問題,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英語口語,進而提高了學生英語聽力水平。學生的聽力和口語得到訓練提高,可以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英語素質的全面提高。
四、講解聽力技巧,進行做題的方法指導
英語聽力學習是有方法可循的,教師要為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提供幫助,給學生做題技巧方面的指導。英語聽力的題目通常為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關系。教師可以分為聽前、聽時、聽后分別向學生進行做題技巧的講解。例如,讓學生在播放聽力之前,大體瀏覽題目的內容,大致猜測問題的方向,將重點詞匯標記出來加深自己的印象。在聽力材料播放的過程中,針對性的去聽材料內容,重點聽題目中出現的詞匯。在做題過程中沒有聽出正確答案時,不要停滯在那一個問題上,影響正常的做題進度,可以先寫上一個選項并將將題目標記出來,在聽力材料全部播放完后再根據上下的題目進行選擇。當聽力部分全部結束時,學生應再仔細檢查一遍選擇的答案,避免出現錯選、漏選的現象。教師在講解中注重聽力解題的方法技巧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五、結語
英語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的講解也不能一蹴而就,教師要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英語聽力訓練成效。教師應注重學生英語聽力的日常訓練,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聽覺敏感度和語言情境感。相信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教學模式下可以提高英語聽力水平,達到英語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曹婷.克拉申輸入假說理論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江陰市山觀中學為例[J].考試與評價,2017(9).
[2]黎澤峰.聽說結合 以讀促聽——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J].廣西教育,2017(18):126-127.
作者簡介:顧秀容,四川省武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