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在收購農產品時按“前免后抵、自開自抵”的辦法來計提進項稅額,旨在降低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生產成本,但也給一些不法企業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騙取增值稅提供了機會。本文對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的手段以及解決思路等內容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農產品;收購發票;問題;思路
農產品收購發票是指一般納稅人在向農業生產者購買其自產的農產品時,自行開具的交易業務憑證。除核定扣除試點地區外,企業仍然采用憑票抵扣的辦法來抵扣進項稅額。現實的交易中農產品收購發票的使用存在著一定的漏洞,企業利用各種手段,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旨在減少企業的應交稅額。這種違法行為嚴重的影響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目前還沒有比較完整的能從根本上抑制虛開收購發票行為的方法,該問題仍然是目前我國農產品發展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將從分析企業虛開農產品發票的手段入手,主張應加強收購對象的發票管理意識,在完善相關的制度法規的同時,引進信息化技術,為加強農產品收購發票的管理提供相關的建議。
一、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的手段
(1)虛列金額或數量。利用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性,多列單價或數量。農產品具有自身的天然屬型,如地區性,季節性等特點,加之受市場規律影響顯著,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無法判斷該產品是否還有利潤可取,可能會產生羊群效應。使得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幅度大。此外收購價格可能參雜其他費用成本。購進農產品時,運輸費只能按7%來抵扣,而運輸途中發生的裝卸費、保險費等其他的費用則不能抵扣進項稅額。由于現金交易的特殊收購方式,使得相關部門將運輸費,裝卸費等一些無關的費用巧妙的擠入總的收購價格之中[1]。
(2)到推定票。企業在收購農產品時沒有在規定時間向對方開具收購發票,而是根據當月應交增值稅的預算,倒推計算需抵扣的進項稅額,通過調整農產品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來增加或減少抵扣額。或者在期末根據當期的生產成本大小,倒推計算出需要抵扣的金額,虛構投售人、收購數量和單價,達到少繳稅的目的,將應交增值稅稅額控制在預算范圍內[2]。
(3)與收購對象合作。企業農產品收購對象大多是農民個人或者中間商,其分散且數量多,并且在收購時大多都是現金交易。其大多數缺乏索要發票的意識,有些甚至為了能與企業有長期合作關系,積極配合企業接受相關部門的問詢與調查。
二、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的影響
(1)企業虛增進項,少繳稅。一般納稅人企業的增值稅是按月交納,企業根據預算,可將應交增值稅控制在預算范圍內,少繳增值稅。其次,企業所得稅是基于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一定比列計算,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具有較大的影響。在現行政策下,以收購農產品買價的10%計入增值稅進項稅額,剩下的90%則作為原材料的采購成本進行核算。若通過虛擬生產和銷售過程,虛增企業的主營業務成本;若通過虛構非正常損失,會計核算最終會增加營業外支出,最終會減少企業的應納所得稅額[3]。
(2)偷稅行為催生不公平的行業競爭。將農產品收購發票當作調整各期稅額的“調節器”,調節各期的應交稅額[4]。這種虛開發票的行為降低了企業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比性,現實的稅負差異不利于行業內的良性競爭,對與遵紀守法的企業來說是不公平的競爭,不利于行業內通過良性競爭來實現優勝劣汰。
三、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問題的解決思路
(1)引進信息化技術。首先,建立農產品電子信息平臺,分類管理農產品,按季度定期對相關農產品企業進行檢查評估。通過平臺,及時更新農產品的相關價格,以便企業和銷售者能及時的獲得最新的價格信息。并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規范收付款證明。鑒于電子商務中的QQ、支付寶、微信收付款的便捷性,收付款時會有收付款金額證明。在某些地區,可規定采用電子付款方式進行交易,明確要求企業在開具收購發票時附上付款憑證。采用現金支付方式進項交易的要求在收購發票上注明聯系人的聯系方式。其次,要求收購企業建立收購對象的電子信息檔案庫,在開具發票時,必須以真實的信息身份開具發票。
(2)建立大型的農產品交易市場。企業自行開具收購發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產品收購的單價和數量是企業計稅的基礎。當地的政府可以考慮建立大型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效仿中小型賣場。將農產品按分類管理,分區域進項統一開票管理。先在指定區域開具收購發票,再取貨。進而約束企業的自開自抵,多列數量和單價的行為。
(3)加強發票管理意識的宣傳。介于收購對象的特殊性,大多數農民或者散戶都不會索取發票。發票對她們來說只是一張紙,沒有明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當代的農村信息化建設已經普遍,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注重加強發票意識的宣傳工作。讓銷售者知道索要發票是維護自身的權益,如果不索要發票,虛增的那部分增值稅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從源頭上堵塞企業通過多列數量和單價的方式來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的行為。
總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助推器。而在當前的農產品收購發票管理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筆者認為,要從源頭上解決虛開收購發票的問題,應從虛開所依據的根本數據來源入手,將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與信息化建設相結合,從企業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相結合來致力于解決虛開收購發票問題,并應大力培養、宣傳銷售者的發票管理意識,發動數據來源方一起解決目前的問題。希望筆者的幾點建議能對完善農產品收購發票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帥.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管理[J].現代商業,2017(14):142-143.
[2]安徽省國家稅務局課題組,王陸進,江時益等.農產品增值稅抵扣管理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稅務研究,2008(4):77-80.
[3]滕昊,蘭慶高.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扣除新政效應分析[J].地方財政研究,2013(3):48-53.
[4]李慧,李小健.農產品收購發票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財會月刊,2011(22):8-9.
作者簡介:王制楊(1994—),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會計與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