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對于智力障礙學生來說,學校是他們接受社會教化的主要執行者,而班級是學校生活中的“兒童社會”,是智力障礙學生進入未來社會的通道,所以如何管理好班級,做好班主任工作,促進學生的發展呢?我做了如下探索。
關鍵詞:智障學生;班級管理
一、備課
班級管理雖然不像語文數學那樣是一門具體的學科,但班主任面臨的是復雜、瑣碎具體的班級管理和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教育,所以班主任也需要備好班級管理課。開學伊始備學生、備班務工作計劃,學期中途備晨會、周會以及班級活動等等。所以我將一學期的班級工作都備入班務工作計劃和班務工作安排中,再將計劃中的每一項擬訂分步實施的具體目標。具體目標滲透到班會課、晨會課和各項活動中去。這樣,今天重點抓什么事,明天重點抓什么事,有什么需要表揚或批評的人或事,如何進行等等,我做到每天的班級工作心里都有譜。
二、主導和主體
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于教學生學。這句話告訴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而學生是主體。智力障礙學生的主體性通常是惰性的,對于有的重度智力障礙學生來說甚至是不易察覺的。但是作為班主任的我并沒有因此忽略了他們的主體性,而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細心地挖掘,耐心地培養,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生理心理和智障的特點,充分以自己的教育行為達到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開展各種形式活動,因材施教,讓學生多讀、多聽、多問、多練,最大程度地發揮智力障礙學生的主體性。
三、創新
班主任常常在班級中要求學生“不能……”“不要……”。這些做法雖然能讓智力障礙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矯正不良行為習慣,但卻限制了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而降低了教育效果。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我力求做到創新,方法靈活多樣,讓學生在愉快中受到教育。
(1)創設情境,快樂教學。在對智力障礙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我充分考慮到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嚴重缺損、理解能力差等特點,盡可能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表演,在特定的情境中親身體驗。并且努力把指導變得生動形象,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快樂中受到陶冶,在快樂中得到教育,使教學受到實效。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請學生向隔壁班的老師借粉筆,同學們踴躍請戰,去時個個興沖沖,回來時卻有的歡喜,有的垂頭喪氣。為什么呢?就這樣的結果,我及時召開了一個討論總結會,讓去借粉筆的同學一一描述他們借粉筆的經過。通過一番比較,學生都明白了借東西時要用禮貌用語,明白了文明禮貌的重要性。最后我讓沒有借到粉筆的同學再去借一次,從而鞏固教學效果。
(2)善抓閃光點,巧用表揚。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注重發現智力障礙學生一閃即逝的閃光點。利用這些閃光點,適時適當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這樣通常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養能力
馬卡連柯在長期的教育中總結出:良好的班集體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正是利用班集體這個巨大的力量來培養智力障礙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
(1)責任心。智力障礙學生不易意識到參與班級管理,為班級服務是自己應盡的責任。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我將班級中的工作分解,多創設了一些崗位,針對學生的特點有意識地將各種工作分配給學生,這樣大家都有事可做,有責可負。一段時間后,在班會上對他們評估,好的表揚留用,差的批評更換別人,這樣一來就強化了全班學生的責任感。
(2)集體意識。班集體是形成兒童集體意識的直接動力,各種班隊活動更能培養智力障礙學生的集體意識。例如,拔河比賽,參加的同學竭盡全力,未參加的吶喊助威。而在“紅旗班級”的評比中,每個同學都認真積極做好值日,遵守評分細則中的各項規定,及時關心每天的得分情況,并且相互督促,保證在第二天的評比中能得到高分。我及時抓住這些閃光點,利用集體的要求和行動氣氛促進智力障礙學生形成集體意識。
(3)競爭力。智力障礙學生大多自卑,沒有自信心,缺少競爭力。在班級中,我設計一些簡單的任務,讓學生看到努力的結果,嘗到成功的喜悅。完成之后,比一比,誰最好最快,以激發競爭力。另外,前面所提到的班干部輪換也能很好地激發智力障礙學生的競爭力。
(4)互相幫助。在班級中除了競爭,還有學生之間的互助友愛。在班級座位安排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將性格不同、智商不同、行為缺陷不同的學生安排坐在一起,組成“一幫一活動”、“小組合作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也在活動中鍛煉了溝通交往的能力。
(5)遵紀守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課堂上,在各種活動中讓學生學習與日常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行為規范和法律常識。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制定的《紅旗班級評分細則》,制定班級紀律,要求學生按照紀律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班級中設置“好人好事本”和“壞人壞事本”,學期結束,根據它們評出紀律最好的學生和紀律最差的學生,分別獎勵和懲罰。
五、檔案管理
學生檔案是使班級工作富有針對性、科學性、實施性的重要保證。新生入學,要為智力落后學生建立檔案,詢問家庭情況,有無入學經驗,有何缺陷,并測定智商。在學生受教育的過程中,我細心地觀察,認真地收集學生各方面的資料:考試試卷、教學鑒定、日常表現、能力展現等等。這樣就能準確地描繪學生成長的軌跡,為我們提供教育的素材和進行總結評價的依據。另外,新班主任也可根據檔案了解班級情況,選擇人才,為管理好班級打下基礎。
六、與家長溝通
智力障礙學生的家長同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時難免忽略孩子的缺陷,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學生進入學校后,這種期望更加迫切。特別是有的重度學生家長,當他們看到孩子沒有期望中的那樣進步時,會抱怨和絕望。當面臨這些情況時,我及時開導家長,適時糾正他們的想法。在學期開始、學期中途、分別向家長展示學生現狀。學期結束召開家長會,一方面通報我們的教育內容,一方面讓學生匯報成績,同時還利用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適當的專業教育,統一認識,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者簡介:韓曉燕,江蘇省海安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