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慶一
摘 要: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和拼音教學的順序始終存在爭議。2016年,廣東省率先改革教材,將人教版一年級教材中的拼音和識字同時學習的這一順序做出了變更,變更為先識字再學習拼音的這一順序。這一次的教材改變廣泛引起了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并且對其順序的變更褒貶不一。就先識字后學拼音的這種教材的變更和編排方式的原因進行解讀,對先識字后學音的教材編排亮點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拼字;識字;順序;優勢
一、先識字后學音減輕初入學學生負擔,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教材改編前的語文教學內容安排是識字和拼音共舉,并行學習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的優勢是便于幫助學生既能夠認識基礎簡單的漢字,也能學會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拼音,使學生在不知如何讀漢字的時候擁有拼音的支持,讓拼音在學生的識字過程中充當拐棍的作用。這種教材的編寫方式確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站在知識本位的角度分析這一安排也無可厚非。但是,識字和拼音并行的方式卻未將學生本位的教學理念納入其中,其明顯的弊端體現在學生的學習任務量上。入學之初,學生對上學和學習的概念還相對模糊,將拼音和識字的任務一并交給學生,讓學生承擔雙重學習壓力,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更未從學生的心理狀態出發考慮學生知識的接受量是否符合其承受能力。因此,通過對教材的改編,先在入學之初給學生的學習留有一段時間的緩沖期,在任務輕、壓力小的環境中逐漸增添學習內容,既不給學生施加過大的壓力,也便于教師循序漸進的施教,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中的階段性和順序性。
二、先識字后學音為學生建立良好的首因效應,增加學生快樂學習的直觀感受
心理學中,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能給學生心理產生最明顯、最強烈直觀的記憶和感受。含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材等課程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置必須要以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為前提,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進行施教。一年級是學生入學最初始階段,也是為學生建立“學習是快樂的”這種直觀感受的最佳時期。因此,在改編后的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就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這一特點,通過改變教材中的識字和拼音順序,并利用象形字結合圖片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文字的識記,既能夠消除以往學生對拼音學習產生的無聊和枯燥情緒,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語文的學習任務輕、難度小的首因印象,更便于學生產生快樂學習、語文學習簡單的直觀印象,便于教師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自信心,從而產生更佳的教學效果。
三、突出識字的重要地位,拼音作為輔助手段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也是順利進行語文教學的前提。低年級語文的教學任務主要體現在文字的識記上。拼音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輔助漢字的學習,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不能正確讀漢字時利用其進行拼讀的作用上。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始終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也是學生繼續順利學習語文的前提,拼音只是文字學習的過渡手段。因此,通過改編教材,先識字后學音這一順序調整,幫助學生、教師以及其他關注低年級語文教學者認清識字和拼音的地位,強調漢字本位的特點上,促進漢字和拼音的合理定位。
四、突出我國文化傳統,直觀展示主要教學內容
教材開篇就展示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內容,這種凸顯我國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在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就給予學生最直觀的沖擊和深刻的印象,通過這種信息的傳遞和感染方式使語文教學任務更加明確。而在傳統的教材中,拼音和識字并行的方式進行排列,就難以凸顯我國的傳統文化這一特點,反而使得漢字教學的安排以拼音為中心,圍繞著拼音的教學而設置,使語文教學主旨和任務不明確,并且大有喧賓奪主之勢,更難以從學生學習伊始向學生滲透我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五、先識字后學音降低了拼音學習難度,促進了學生學習難度階梯狀增長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新知識的生成應當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構建生成。可見,最佳的教學方式應當是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而缺乏學習基礎的教學必然是機械的識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相對較差。傳統教學中,識字和拼音并舉并不符合這一學習理論,在學生尚未有任何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機械地學習拼音是非常困難的。而調整之后的教學順序,為拼音的學習降低了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已有了部分漢字讀音的基礎上再學習拼音必然降低了學習難度,能夠讓拼音和識字的學習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符合學習理論,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結構。這種教材的編寫和布置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轉化效果更佳。
新的教育形勢下,教材的安排也在經歷改革和更新。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拼音順序調整,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識字主體地位、展現我國文化傳統、為學生學習降低難度并提供知識生成基礎的體現。因此,新教材的編排和順序調整也體現了我國新課改中教學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也是提升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有效性的又一重要舉措。通過積極的眼光看待教材編寫順序的改革,期待我國的低年級語文教學成果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呂虹.還識字教學一份“情”[J].教學月刊,2008(9).
[2]王彩彩.增加識字樂趣 激發識字意愿[J].教學月刊,2008(10).
[3]時光霞.淺談課外識字方法和途徑[J].小學語文(教師),2009(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