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
摘 要: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自信、獨立、個性鮮明,求知欲、創業欲強,領悟創新能力強,渴望改變世界,改變自己,渴望走遍世界,與世界交流。正確歷史觀教育關乎學生的成長、關乎他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更關系著我們現代化國家的未來建設和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所以應加強馬克思主義正確歷史觀教育,引導和教育當代大學生牢牢記住我們國家的歷史,讓他們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我們要用正確的歷史觀結合時代發展來激發學生夢想,傳承文化,幫助他們成長成才。
關鍵詞:大學生;歷史觀;歷史觀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觀正確與否,關系人心聚散、國家興亡、民族盛衰。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興衰更替中,錘煉了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風骨和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讓我們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秦朝,有八方來朝的強盛的漢、唐,還有充滿了屈辱與壓抑的清朝末期、民國時期,更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正在走向民族復興的、讓我們自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個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就不會從內心樹立真正的文化自信和歷史驕傲感。而當代大學生是將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生力軍,筆者認為,他們是否具有正確的歷史觀,能否用正確的歷史觀結合時代發展來激發偉大夢想,創造蓬勃事業,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塑造健康人格、實現成長成才,甚是關鍵。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鋪天蓋地的信息讓人目不暇接,也給一些大學生帶來困惑,甚至部分被扭曲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比如,前一段時間的“潔潔良”事件雖是個案,但對社會造成了惡劣影響,而且這發生在一個大學生黨員、學生干部、保送的博士生身上,不能不引起深思,這就是錯誤歷史觀導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因此,筆者認為大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教育迫在眉睫。否則,有可能還會出現下一個“潔潔良”,用錯誤的言行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因此,筆者認為,高校加強當代大學生正確歷史觀教育迫在眉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筆者認為,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边@為我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指明了方向?!氨仨殘猿竹R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教師通過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把歷史上的主旋律、正能量傳幫帶給大學生,讓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從而大幅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大學生的內心和行動上。結合“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而來的時代,而當今一些影視劇不顧史實乃至人們常識粗制濫造,脫離史實、割裂年代。例如出現的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生搬硬套的“宮廷劇”、脫離原著精神和內容的“名著改編”,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歷史觀,讓人們真假難辨,也影響了正確價值觀、歷史觀的塑造和養成,對社會、對人們都造成了消極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成長中的大學生,“潔潔良”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負面例子。因此,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個重大問題。其重大意義在于,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掌握意識形態的主動權,關系到我們黨的執政基礎、關系到“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關系到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怎么樣才能有一雙慧眼來明辨是非、去偽存真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歷史說話”,正是要在歷史中發現規律、涵養智識,以正確的歷史觀奠定中國和世界走向未來的基礎。這就是我們要具備的慧眼。因此應該緊緊圍繞當代大學生的特質,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課堂教育,強化唯物主義歷史觀教育和價值引領,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和哲學歷史社會科學育人功能。在教材編撰、課程設置上下功夫,講好中國歷史,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的中華文化傳承。
筆者所在的呼倫貝爾學院就特別注重正確歷史觀教育,開展了結合學院特點和學生特質的教育活動。突出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結合呼倫貝爾大地厚重的歷史文化,特別是紅色革命歷史文化,實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的中華文化傳承工程。比如,組織學生前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舉辦以“勿忘歷史,守望和平”情景式教學。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將講述發生在呼倫貝爾大地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歌舞情景劇《浴血興安》引進校園。專門邀請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周秉建同志作主題為《回顧、學習、繼承、弘揚》的專場報告,講述了周總理曾對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建設和對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通過三名在井岡山參加紅色教育培訓的學生舉辦大學生成長論壇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團學骨干培訓班系列講座,重溫革命歷史,弘揚了井岡山精神。組織學生觀看“厲害了我的國”等系列教育片,知道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進程和取得的傲視世界的成果。通過一系列紅色歷史教育活動,把身邊的革命歷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傳奇講給學生聽,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推翻“三座大山”,領導各族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故事講給他們聽。讓廣大學生知道我們國家的歷史錘煉了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風骨和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和平來之不易、祖國的發展來之不易、人民的幸福來之不易,都是世代為民請命、為民謀福祉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用鮮血和汗水澆灌奮斗出來的。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歡迎。這些系列活動進一步解決了一些學生在歷史認知上的偏差和誤區,強化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也牢牢掌握住黨在高校中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為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提供了堅強保障。
每個歷史時代都有最鮮明的特點,也會對那個時代的人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和刻畫上那個時代的烙印。而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從本體論上說,是要“讓歷史說話”;從方法論上說,是要“用史實發言”。把握住這兩點,才能將史實與史識結合起來,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在歷史中發現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報效國家。
[1]李殿仁.深刻理解十九大報告中的歷史觀[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8,11(1):10-14.
[2]尤月蘭.當代大學生歷史觀教育分析[J].學理論,2018(1):214-21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