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飛
摘 要:文化產品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愛國主義教育載體,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能起到榜樣示范、價值傳導和情懷感化作用,有助于幫大學生形成正確“三觀”,樹立正確意識形態和提升民族自豪感。當前,文化產品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面臨生產制作不夠精良、管理環節不夠規范和消費環節不夠認可三大困境。
關鍵詞:文化產品;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困境;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榜樣示范,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三觀”。文化產品通過輿論導向、文藝表演、文學作品、影視媒體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播社會主流文化取向、價值觀念。就世界觀而言,文化產品通過其紀錄片、新聞報道、地圖冊等具體形式,向受眾展現世界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幫助其對周圍世界形成完整的認識;就人生觀而言,文化產品通過影視作品、人物專訪、個人傳記等方式,直觀全面地刻畫人物形象,使榜樣人物的優秀品質更加突出;就價值觀而言,文化產品通過媒體評論、新聞報道、公益廣告等形式,用自身承載的案例作為示范,加以主流評價,幫助受眾樹立社會主流的價值觀。
(2)價值傳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意識形態。文化產業目前已成為人們精神消費的主要供應源,只有通過和借助于文化產業這一具體載體,主流意識形態的有效傳播才能得以實現。青年一代是國家重要的人力儲備,青年的信仰與價值觀如何,直接決定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正確利用文化產品價值傳導功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價值觀念的培養,文化產品的價值傳導功能即通過文化產品自身的感化,引導青年樹立主流的價值觀,教育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自身價值而奮斗。
(3)情懷感化,幫助大學生提升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捍衛精神領土的最有效武器,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底蘊的象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文化產品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青年在社會中接收的信息種類繁雜,來自外國的信息自然會對本民族文化形成沖擊,如果缺乏文化自信,就會削弱一些青年的民族認同感,降低文化自信,不利于文化傳承與保護。反之,如果文化產品充分發揮其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特點,可以達到相當出色的效果。
(1)生產制作不夠精良。面對商業化浪潮,文化產業難以避免被市場所左右,商業利益成為創作者的首要目標,生產環節的逐利化和快餐化,使得產品在形式、內涵等方面出現問題。主要表現為歷史性題材文化產品的內涵被消解,大眾觀賞類節目形勢趨同且思想含量匱乏。
(2)管理環節不夠規范。管理部門作為文化產業的第一負責人,在監管層面有責無旁貸的義務,但當前管理環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反映出國內文化市場監管的困境。
(3)消費環節不夠認可。文化產品最終是要面向消費者,在市場上進行流通的,大學生是文化市場的重要消費群體,大學生對文化產品信心不足,勢必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的發揮。大學生思想活躍但欠成熟,容易把對主流文化產品的批判當做成熟、把對社會現象的抨擊當做個性。對主流媒體的信任感降低,對愛國主義文化產品產生抵觸心理,進一步加深教育難度。青年大學生最關心最急迫的問題是如何合理規劃人生道路,實現人生價值,但當前的文化產品往往營造出一種烏托邦式的故事,如某些愛國主義電影編劇將“愛國主義”理解狹窄化,將“愛國主義”局限于革命時期題材的范圍,講述故事單調,人物形象較為刻板,時代背景與當代社會相去甚遠,難以引發當代大學生的共鳴。
文化產品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愛國主義教育載體,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能起到榜樣示范、價值傳導和情懷感化作用,有助于幫大學生形成正確“三觀”,樹立正確意識形態和提升民族自豪感。當前,文化產品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面臨生產制作不夠精良、管理環節不夠規范和消費環節不夠認可三大困境。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要緊跟時代發展,充分認識文化產品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價值意義,將文化產品中蘊含的各種思想、信息通過各種文化元素加以表達,創新文化活動形式,創造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1]史 君.文化產業發展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2]關麗蘭.文化產業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良性互動[J].人民論壇,2012(35):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