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均超
摘 要:創新“車間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加強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構建具有中職特色的教學車間,將教室與車間合一,深入開展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在課堂中體現“教學做”的統一,培養學生具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車間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做;專業技能
中圖分類號:U461? ??文獻標識碼:A
“車間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將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直接設在“車間”,改革教學方法,師生雙方在車間邊教邊學邊做,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模式,是具有 “教學做”統一的現代職業教育特色的一種模式。創新“車間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師解放思想,樹立課程體系改革適應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為導向的新理念,校企共建專兼結構教學團隊。
(一)校企共建“車間課堂”的教學車間
1.共建“車間課堂”的實訓基地
聯合北京中德諾浩、深圳博世、斯必克(SPX)、上海麥特、奔騰、北京運華天地,上海景格等公司及南寧市車之緣進口汽車有限公司等市內汽車維修知名企業,共建校內車間課堂的實訓基地。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引入博世、斯必克(SPX)、奔騰、PPG公司等企業先進的儀器設備,重點擴建“汽車發動機”“ 汽車底盤”“ 汽車電氣”等實訓室,完善“汽車整車實訓室”,建立“博世實訓室”“中德諾浩實訓室”等集“學做合一、生產與實訓合一、教學與技術服務合一”的車間化實訓教室,按照企業的標準進行實訓管理,突出汽修企業“7S”管理理念。
此外,像“中德諾浩汽車教育”項目還從實訓車間建設標準、建設方案、實訓設備配置到課程體系、教學過程管理、師資培訓、就業服務等全方位對學校進行指導,從而指導學校培養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汽車技術與服務的高級技術人才。
2.共同營造車間課堂的文化氣氛
聯合上海景格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汽修車間化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資源優勢,引進企業文化,分階段、分層次構建汽修車間課堂教學建設體系,從專業文化、環境文化、制度文化和實踐文化等方面培養學生熱愛汽修專業、向往汽修技術,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努力打造成一個企業文化濃厚、面向全區開放的示范性校內車間化實訓教學,把本專業建設成為廣西同類專業中起到示范作用的汽車維修類綜合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
(二)實施“車間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實施“車間課堂”教學模式,引進企業技術人員,按照企業的做法進行相關課堂教學,改革教育教學方法,通過“車間課堂”教學,師生充分利用車間上的設備、儀器、工量具等,積極探索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從方法上保證“教學做”的統一。
1.“車間課堂”教學模式的“教”
在上“發動機氣缸磨損的測量”課程時,教師在實訓車間對著已經拆解的發動機進行講解:“氣缸是發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氣缸磨損程度是發動機是否需要大修的重要技術依據之一。當發動機氣缸磨損達到一定程度后,發動機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明顯下降,潤滑油消耗也急劇增大,因此,通過測量氣缸磨損狀況,可正確做出發動機是否應當大修的準確判斷,對提高發動機修理質量以及發動機的動力性和經濟性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師講解理論知識后啟動一臺冒藍煙的小車讓學生觀察故障現象。
2.“車間課堂”教學模式的“學”
學生觀察故障現象并描述講解后,教師進行發動機氣缸磨損的測量示范教學:①實訓設備:豐田5A發動機;②實訓工量具:游標卡尺、千分尺、量缸表;③測量部位:上、中、下徑向截面直徑;④技術要求:最大圓度誤差和最大圓柱度誤差均為0.025mm;⑤測量步驟:清潔、定基、選桿、裝表、調零、測量、計算、整理;⑥示范整個操作流程。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認真對發動機氣缸進行觀察、分析、領會,了解氣缸磨損測量方法。
3.“車間課堂”教學模式的“做”
①教師布置實訓任務;②全班分組并安排發動機及工量具;③各組學生輪流動手操作,并做好測量記錄;④一名學生在操作的同時,本組其他四位學生作為裁判給予評分;⑤各組討論測量結果,對發動機氣缸磨損的規律等知識進行分析,并派代表做講解;⑥教師對各組學生的實訓結果進行點評,并對學生沒有提及或測量錯誤的地方進行補充及更正;⑦學生按工作流程要求,注重7S理念,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三)打造一支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車間課堂”師資團隊
(1)與廣西全越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南寧市車之緣進口汽車有限公司等4S店進行深度合作,利用學校在校內建設“國家級汽車運用與維修示范性專業”的契機,組織實施“校企互派”計劃,專業教師全面參與“車間課堂”建設,從設計、施工管理、帶學生實訓實習等各個環節,極力打造“雙師型”教師,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現場車間管理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2)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對口互派到學校任教或指導學生實訓實習,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知識的系統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3)組織任課教師學習現代職業教育理論,改變觀念,了解和熟悉“車間課堂”項目教學模式和項目教學程序。
(4)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編寫出版了《汽車發動機維修理實一體化》《汽車電氣維修理實一體化》《汽車底盤維修理實一體化》《汽車車身修復理實一體化》《汽車空調維修理實一體化》《汽車涂裝理實一體化》6本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和《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檢測與維修》《汽車維修基本技能》《汽車技能一體化實訓手冊》3本特色教材。
(四)建立結構合理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
以學生專業能力為考核評價的著眼點,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學生來學校讀書的目的主要是學好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兩者不可或缺。作為教師,我們要一分為二地評價學生,既不能只看平時表現,也不能只看期末考試,我們評價一個學生必須綜合他的各個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加努力學習。具體評價形式如下:①出勤率及平時表現,占總成績的10%。②平時作業:每單元至少安排一次作業,占總成績的10%。③階段測試:每學期安排兩次,占總成績的20%。④實踐教學測試:安排三次討論課,占總成績的20%。⑤期末測試:一次,占總成績的40%。
(一)主要成果
(1)建立了一支校企合作的“教師+師傅”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團隊。目前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有“雙師型”教師20人,聘請企業兼職教師5人。
(2)建立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單元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做”統一的“車間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了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3)建立校企共建共管校內外教學車間工作機制。建立了一個校內教學車間實體,10個校外實訓基地,確保“車間課堂”教學模式在校內外車間實施。
(二)主要成效
(1)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增強,學習興趣空前濃厚,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在學習中,學生接觸到真實的汽修行業各種項目工程、操作技術要求、現場管理等內容,不僅課程內容容易理解,還能親自實踐操作,真正體現“邊學邊干”“做中學,學中做”等職業培養理念。因此,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三)成果推廣情況
“教學做”統一的“車間課堂”教學模式首先在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進行了推廣并獲得了成功,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比賽成績、企業對畢業生滿意度、專業招生人數逐年提高,學校提煉出“車間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全校推廣,一些專業按照對口企業、行業的崗位需求和特點,進行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革,使學校2013-2017年連續五年獲得自治區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比賽獎牌總數、一等獎總數在南寧市中職學校中第一。廣西北部灣職教中心、北海職校、橫縣職教中心、馬山職校等一些設置有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中職學校分別到學校進行學習交流,他們一致認為“車間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效果顯著,具有創新點和應用推廣價值。
(1)以工作任務引領教學項目,將車間搬進學校、把課堂搬到車間進行教學,學生普遍歡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比以前大為提高;學生的上課紀律明顯好轉,自覺性也提高了,平時學習較差的學生也做到積極動手。但教學車間的安全管理被提上日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通過開展“教學做”統一的“車間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加快了課程改革的進程,促進了校企合作,加大了課程改革的力度,但開發的項目課程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是實施“教學做”統一的“車間課堂”教學的關鍵。實施“車間課堂”教學對專業課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僅要求專業課教師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也要求專業課教師具有十分熟練的實踐技能,更要求專業課教師具有理實結合的教材分析及過程組合的能力。在“車間課堂”教學過程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優化了師資隊伍的結構,而學校的專業課教師通過和企業的技術人員一起擔任教學任務,他們的視野得到拓寬,能力得到提高,但教師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專業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1]李棟學,王 屹.教改提升質量:第六屆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匯編[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1.
[2]趙英杰.探索BTEC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職業能力[J].機械職業教育,2007(2).
[3]劉旭霖.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改革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07(8).
[4]楊培娟.加強實踐動手能力 優化高職汽車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職業教育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