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景 劉強

[摘 要] 為了分析“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因素多且關系錯綜復雜難以管理的問題,首先采用ISM模型對“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面臨的風險及風險間的關系進行定性分析,找出關鍵風險因素,并按對系統的驅動力和依賴性對各風險因素進行整理和分類,建立適用于“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的解釋結構模型。然后通過層次分析法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確定各風險因素的權重。由此定性定量相結合,確定風險排序,劃分風險等級,從而為管理者對“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進行風險應對及風險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解釋結構模型(ISM);層次分析法(AHP)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35
[中圖分類號] F2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1- 0075- 07
1 引 言
“一帶一路”戰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習總書記提出的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政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我國承包及參與的國際工程項目急劇增加。據統計,2016年我國的建造合同總額為764.6億美元,而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建造合同總額達到474.9億美元,占全國總額的62.11%[1]。雖然我國在“一帶一路”的進程中工程項目所占比重較大,但是由于沿線國家有著不同的法律、國情等,因此沿線的國際工程項目也面臨著眾多復雜的風險[2-3]。
近年來,不同的專家學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工程面臨的風險進行了研究。李香菊 等通過模糊層次分析法對稅收風險進行定量分析,提出海外投資稅收風險的防控措施評估[4];蔣姮對“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風險進行定性分析,提出了根本性緩解措施[5];盧藝以某國企在中東地區S國的建設項目為例, 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資和經營風險進行定性分析,為防范企業投資和經營風險提出就建議和策略[6];周偉 等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對中國在“一帶一路”OFDI 的國家的政治、金融和社會文化風險進行定量分析,認為中國在“一帶一路”東歐的OFDI政治、金融風險較小,在“一帶一路”OFDI的社會文化風險較大[7]。
這些研究只是對風險進行定性分析或者對某一種風險進行定量分析,沒有對風險間的關系進行綜合的定量分析。本文將以解釋結構模型(ISM)與層次分析法(AHP)相結合的方法對“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及風險間的關系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找出影響“一帶一路”戰略順利實施的關鍵風險因素,識別風險間的相互關系,確定風險排序,為評估風險及管理風險提供一定的依據,從而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進行提供一定的參考。
2 基于ISM-AHP方法的風險分析過程
解釋結構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簡稱ISM)是由華費爾教授提出的為分析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有關問題而開發的結構模型化工具[8]。該方法通過一些基本假設以及圖、矩陣的有關計算將復雜的系統分解成多級遞階的結構模型,屬于靜態的定性模型。“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這一系統具有高度復雜性,面臨多種風險因素,各風險因素之間存在相互關系。通過建立風險的解釋結構模型,可以識別“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工程項目面臨的風險等級,找出關鍵風險因素,確定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由托馬斯塞蒂教授提出的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多準則決策方法。通過將復雜的綜合問題分解成若干層次和若干因素,對兩兩因素進行比較判斷,建立判斷矩陣,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對應特征向量,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權重,為最佳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9]。通過層次分析法能夠將“一帶一路”沿線工程項目所面臨的風險進行量化,從而為找出最關鍵的風險因素提供數據支持。
基于ISM-AHP方法對“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工程項目風險分析的步驟為:
(1)識別項目的風險因素
首先需要識別風險,通過文獻調查以及專家咨詢法找出可能導致“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出現問題或者失敗的風險因素。
(2)構建項目的ISM結構模型
采用專家調查法分析比較已識別的項目風險因素的相互關系,從而構造“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所面臨的風險因素間的鄰接矩陣,繼而轉換為可達矩陣以及重排列矩陣,最終得到風險的解釋結構模型。
(3)利用AHP對項目風險進行定量分析
通過層次分析法對“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工程所面臨的風險進行定量分析,找出影響工程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
3 識別“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的風險因素
通過文獻調查研究,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文獻進行梳理、歸納,并結合“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的自身的特點,在征詢了十位工程及風險領域專家的意見后,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十個風險因素。如:政治風險、法律風險、金融風險、非傳統安全風險、合同風險、組織管理風險、建設風險、社會文化風險、利益協調風險、技術風險。這十個風險因素的具體描述如表1所示。
4 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的解釋結構模型(ISM)
解釋結構模型(ISM)具有很強的解釋功能[11]。根據已識別出的“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的風險因素,構建其解釋結構模型的步驟如下。
4.1 判斷各風險因素間的關系
“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縱橫跨度大,范圍多,涉及眾多國家,項目形式多樣,各風險因素間必然產生相互影響,如何在眾多風險中找出最關鍵的風險就需要分析風險因素間影響的方向性。即其中一個風險因素的發生是否會導致其他風險因素的發生。
通常用V、A、X、O表示因素間的邏輯關系,其中V表示所在的行因素影響所在的列因素;A表示所在的列因素影響所在的行因素;X表示所在的行因素與所在的列因素相互影響;O表示所在的行因素與所在的列因素相互之間沒有影響[12]。
采用專家調查法來具體分析這10個風險因素間的相互關系。選擇10位風險相關領域的專家,通過向每位專家發送問卷的方式征求到每一位專家的意見,其結果以匿名的形式整理反饋給各位專家。其中每次反饋都能得到90%以上的回收率。最后將回收到的結果統計整理,得出10個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如表2所示。
4.2 建立各風險因素之間關系的鄰接矩陣
各風險因素間的關系可以通過構造鄰接矩陣進行分析處理。鄰接矩陣(Adjacency Matrix,用A表示)能直接描述兩兩節點間的關系,即能夠表示出十個風險因素兩兩之間的關系。通過一定的轉換規則可以將表2中各風險因素間的相互關系轉換為鄰接矩陣A,轉換規則為X表示aij=aji=1;O表示aij=aji=0;V表示aij=1,aji=0,;A表示aij=0,aji=1。鄰接矩陣A見表3。
4.3 建立可達矩陣
可達矩陣(Reachability Matrix,用R表示)可通過鄰接矩陣經過一定的計算規則轉換而來,能夠全面反映整個風險網絡中各風險間直接或間接的關系[13]。其計算規則如下所示:利用布爾代數運算法則,令A1=A+1,其中I為單位矩陣,如果A1≠A2≠…≠Ar-1=Ar,r≠n-1(n為矩陣階數),其中,An=(A+I)n,則R=Ar-1=(A+I)r-1。據此計算可以得出本文的可達矩陣為R=A3=(A+I)3,見表4。
4.4 重排序可達矩陣
對可達矩陣按照一定的順序重新排序可得到風險的重排序可達矩陣(R*)。其中對可達矩陣進行行元素累加求和可得該行因素的驅動力,即該因素對系統的影響力;列元素累加求和可得該列因素的依賴性,即該因素受系統中其他因素影響的程度[14]。因此,通過建立重排序可達矩陣即可得到對系統影響力最大的風險因素及受其他因素影響最大的風險因素。
對以上可達矩陣中的驅動力由小到大進行排序,對依賴性由大到小進行排序,最終可得到重排序的可達矩陣R*,見表5。
4.5 建立解釋結構模型
經驗證表明,系統中的關鍵因素一定具有最大的驅動力[15]。因此,通過表4可以得出,政治風險和法律風險是整個風險系統中的關鍵風險因素。將10個風險因素按照驅動力由大到小進行排序,可以得出“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因素的解釋結構模型,見圖1。
4.6 解釋結構模型(ISM)的分析
ISM模型直觀地展現了“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的等級排序及相互關系,通過解釋結構模型可以看出:
政治風險以及法律風險在整個風險系統中居于關鍵位置,對其他風險因素的發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需要嚴格防范此類風險發生,以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金融風險的影響力位于第二位,既受政治風險及法律風險的影響,其管理不善也會導致其他風險的產生,管理者在進行風險分析時要重點把握。
社會文化風險和非傳統安全風險同時居于整個風險系統的中間位置,這些風險既受前面如金融風險的影響,也會對其他的風險造成影響,一旦管理不慎會對工程項目的全局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合同風險及利益協調風險之間有相互影響的關系,這類風險一般發生在項目正式建設前的利益分配時,有效的管理模式如IPD模式可以很好的化解此類風險。
組織管理風險及建設風險在整個風險網絡中影響力較小,其中項目建設中組織管理不當對工程的建設產生影響。這類風險一般發生在工程建設中,需要管理者隨時注意組織狀態,制定嚴格的建設條例防范風險。
技術風險的影響力最小,任何其他風險的發生都可能導致此類風險的加劇,雖然此風險是驅動力最小的風險,但往往也是發生頻率最大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管理者亦不能忽視。
5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風險分析
5.1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風險分析過程
解釋結構模型從定性角度分析了風險因素間的相互關系,為了保證分析的準確性,下面采用層次分析法從量的角度對“一帶一路”國際工程的項目風險進行驗證分析。
首先對10個風險因素進行兩兩比較,采用專家打分法對十個風險因素的兩兩關系進行評比打分,標準采用1-9標度法,原則[16]如下:數字1、3、5、9表示兩個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具有相同、稍大、明顯、強烈的重要性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數字2,4,6,8表示上述相鄰判斷的中間值倒數,最終得到項目總風險判斷矩陣見表6。
其中CR<0.1,根據判斷標準可以認為該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即得出“一帶一路”沿線工程項目各風險因素的權重值。
5.2 結果分析
根據權重大小對10個風險因素進行重排序,可以得到風險權重等級圖,見圖2。可以看出,通過層析分析法量化分析出的風險排序與解釋結構模型定性分析出的風險排序相吻合,繼而可以將“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中的十個風險劃分為五類風險。
第一類風險:政治風險與法律風險。此類風險所占權重最大,需要著重進行風險分析。正確評估工程項目所在國的政治環境和政治風險,制定相應的應急政策,嚴格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構建以規避法律風險為核心的法律風險管理系統是規范“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工程法律風險的重要途徑。
第二類風險:金融風險。此類風險具有較高權重,進行“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時,要充分研究我國以及工程所在國的經濟狀態,制定配套的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和完善網絡監督平臺,以便充分及時應對可能發生的通貨膨脹等金融風險。
第三類風險:文化風險與非傳統安全風險。管理者要謹慎對待此類風險,尊重所在國的文化及風土人情,并對可能發生的人員沖突等提前做好準備,采取恰當及時的風險應對措施。
第四類風險:利益協調風險、合同風險。“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涉及合同雙方不同利益團體,合同對利益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費用和風險等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具有相應的法律效應,因此制定一份合理完善的國際工程合同具有重要意義。
第五類風險:組織管理風險、建設風險以及技術風險。此類風險在整個風險結構中雖然處于較低位置,但是仍對項目的順利運行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視,制定詳細與準確的施工組織管理與技術計劃,并保證監督實施,確保將此類風險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6 實證分析
下面以瓜達爾港工程為例對ISM-AHP模型進行驗證分析。瓜達爾港位于巴基斯坦境內俾路支省,北鄰伊朗、阿富汗,西臨霍爾木茲海峽,地理位置獨特,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正因如此,瓜達爾港在建設過程中面臨著多方面的風險。采用專家調查法對瓜達爾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進行風險識別。選取6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其中包括國際關系學專家1位,瓜達爾港工程師1位,國際工程風險專家2位,法律專家1位,HSE工程師1位。識別出的主要風險因素為: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安全風險、管理風險、金融風險、環境風險、建設風險、社會文化風險。
6.1 解釋結構模型的建立
根據解釋結構模型,首先判斷風險因素之間的轉換關系,采用頭腦風暴法,將識別出的8個風險因素告知給6位專家,并在相互獨立的情況下寫出風險因素間的關系,將結果回收總結整理后反饋給各位專家,循環5次后,得到6位專家的意見基本一致。最后整理得到的風險因素間的轉換關系見表8。
通過重排序可達矩陣分析可以得出,在瓜達爾港的工程建設中,政治風險、法律風險與環境風險影響力最大,其次依次是金融風險、安全風險、社會文化風險、管理風險、建設風險。
6.2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風險分析
為建立項目風險的判斷矩陣,采用專家打分法對8個風險因素間的關系進行兩兩分析,以匿名的方式征求到6個專家的意見后進行處理歸納后反饋給各位專家,專家修正意見后繼續匿名詢問,經過5輪打分后得到基本一致的結論。利用MATLAB工具可直接得到8個風險因素權重,即CI= 0.088 1,CR=0.062 4<0.1,w=(0.279 9,0.218 7,0.077 8,0.110 9,0.026 5,0.227 8,0.016 6,0.041 8)。
根據權重大小對風險因素進行排序可知,政治風險為主要風險因素,法律風險、環境風險也是影響瓜達爾項目順序進行的重要因素,其次依次是金融風險,安全風險,社會文化風險,管理風險,建設風險,此風險排序與解釋結構模型定性分析出的風險因素排序相吻合,即可以得到瓜達爾港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的風險排序,從而制定相應的風險因對策略。通過查閱瓜達爾港項目工程建設相關的文獻資料[17-18],觀看建設瓜達爾港項目的中國港灣公司駐巴基斯坦總負責人王小平的訪談,發現利用ISM-AHP模型得到風險因素及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等級與實際情況大體相符,由此證明該模型的可行性。
7 結 論
本文通過ISM-AHP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因素的解釋結構模型,找出了關鍵的風險因素,劃分了風險等級,確定了風險排序。并以瓜達爾港工程項目為例進行具體分析,結果證明該模型的可行性。有利于管理者較快找到關鍵風險因素,提前做好風險應對策略,幫助管理者在面臨多個風險因素同時發生時擇優選擇風險應對順序。這對“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注:董艷景,通訊作者
主要參考文獻
[1]AEI.http://www.laohucaijing.com/News/index/125036/.
[2]喬慧娟.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背景下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管理[J]. 對外經貿,2015(8).
[3]劉強, 江涌鑫. 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框架與案例分析[J]. 項目管理技術,2009(12):59-64.
[4]李香菊,王雄飛.“一帶一路”戰略下企業境外投資稅收風險評估——基于Fuzzy-AHP模型[J]. 稅務研究, 2017(2):9-13.
[5]蔣姮. “一帶一路”地緣政治風險的評估與管理[J]. 國際貿易, 2015(8):21-24.
[6]盧藝. “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風險和審計策略[J]. 中國內部審計, 2017(3):86-88.
[7]周偉, 陳昭, 吳先明. 中國在“一帶一路”OFDI的國家風險研究:基于39個沿線東道國的量化評價[J]. 世界經濟研究, 2017(8):15-25.
[8]烏云娜,卞青. 基于ISM模型的風電建設項目費用控制影響因素分析[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12(2):257-261.
[9]郭金玉,張忠彬,孫慶云. 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5):148-153.
[10]王鳳娟, 盧毅. “一帶一路”海外承包工程非傳統安全風險分析——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例[J]. 工程管理學報,2017(1):129-133.
[11]張守健. 基于ISM模型的標準信息化影響因素分析[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0(8):1306-1310.
[12]張洪亮,潘瑞林. 基于ISM的精益生產實施要素體系結構研究[J]. 管理現代化,2013(3):120-122.
[13]向鵬成, 董東. 跨區域重大工程項目風險相互關系的社會網絡分析[J].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14(6):674-680.
[14]烏云娜,胡新亮,張思維. 基于ISM-HHM方法的PPP項目風險識別[J].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3(1):67-71.
[15]張英. 汽車逆向物流障礙因素的ISM分析[J].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z2):445-449.
[16]周曉光,李莉,高學東. 基于解釋結構模型和AHP的IT項目開發風險管理[J]. 科技管理研究,2013(22):185-189.
[17]席芳,汪超,李俊星.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SWOT分析及發展策略[J]. 交通企業管理,2017(2):1-3.
[18]張音音. 中國經營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背景、意義和挑戰[D].廣州:暨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