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琳
什么是對話式教學?我們談到的對話式教學,絕不能理解為簡單的一問一答式,教師講解和傳授,學生的聽從和接受已經不能夠滿足我們現今的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了,正真的對話式教學應該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不能只是“上下級關系”,或學生與學生之間不能只是各個獨立的關系,而是互相之間平等的對話,共同的探究的學習過程,要以課堂為平臺,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不要只是一味的將自己會的知識和教材有的知識“教”給學生,而學生也只是將老師告訴的知識“記”住,要互相交流、研究、討論,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和提高,這樣,學生已經從一種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了主動探討知識。
一、教師要做聽眾,學生需要我們的傾聽
音樂是沒有固定概念和標準答案的,對于音樂鑒賞來說,是每個人不同的情感體驗,同樣的音樂,聽的人具有不同的經歷和知識水平,就會有不同情感體驗,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不能用自己的對音樂的思維方式來衡量學生的對錯,要允許有不同的體驗,要發展學生的自我創造能力,也不要試圖講透音樂,讓學生都按照我們的固定思維去想象,那么學生和工廠里的模具下生產的機器零件沒有差別,個個相同。
教師要學會傾聽,不只是要耐心地聽學生說什么,而是要聽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中聽出學生的個性,聽出學生的不同思維,從而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用不同的方法激發他們不同的的創造潛能。
二、課堂的和諧氛圍決定著教學目標是否能夠實現
《音樂課程標準》中重新定位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音樂教學活動應該是過程與結果并重,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關系。”新課改后,可以說對從前死板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顛覆,音樂教師的角色有了新的轉變,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里,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指導者、執行者、監督者、傾聽者,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授自己的知識,而是轉變為在音樂與學生之間連接的紐帶,把音樂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按照他們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音樂,在對音樂的理解中讓學生進行二度創作,構建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有一個自我發揮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新課程要求的教學目標。
三、重視可充的拓展和延伸,讓學生的知識面放大
音樂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鑒賞課時,不僅要重視學生對音樂耳朵的培養,同時還要注重相關學科之間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如可以延伸到器樂、歌唱、戲曲、影視、舞蹈表演、音樂作品創作,甚至美術等方面,音樂與這些相關學科是存在著內在必然聯系的,情感是藝術類學科永恒的聯系紐帶,雖然該學科強器樂離不開音樂鑒賞,影視里面必然會有歌曲和音樂的出現,舞蹈雖是肢體語言,可是永遠離不開音樂的支持,音樂作品的創作也一定是懂的音樂鑒賞的基礎之上才能順利進行的,美術和音樂屬于同一種藝術體系,在情感的表達上是相似的,將這些相關的學科結合起來,就完成了音樂鑒賞課的拓展和延伸,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再單一枯燥,變得有趣而多變,拓寬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體系。
本文中所討論的對話式教學,恰好符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自我創造能力,挖掘學生創造潛能,我以一堂課為例,說說對話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以《中國民族音樂》為例:
1.采用提問的方法,要求學生能分辨出每個民族典型的音樂作品
教師在組織教學之前,要將做好的課件展示給學生,一共是三張照片,第一張是一望無垠的草原,藍天白云下面牛羊成群,牧人在馬背上揚鞭馳騁,第二張是在布達拉宮前,漂亮奔放的藏族姑娘穿著盛裝,唱著歌跳著舞,第三張是篝火邊維吾爾族的姑娘唱歌跳舞和小伙子們彈起冬不拉的歡樂場面。我讓學生通過照片去分辨出是哪個民族,接下來,播放《天邊》、《酒歌》、《阿拉木汗》三首民族歌曲,每播放一首,就會提出問題,這支歌屬于哪個民族的風格特點?它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應該在什么場景下演唱這首歌曲?它的音樂旋律、節拍和節奏有什么特點?這樣層層遞進的一串提問,使得學生在聆聽音樂時必須專心致志,回答問題時,他們的答案各有不同,意見多樣,教師要允許這樣的不同發生,音樂沒有標準答案,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如果實在有偏離音樂初衷太遠的回答,那么音樂教師就應該有所引導和提示,音樂是一種無字的語言,需要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耳朵。這樣通過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思考得出的答案,一定會遠遠好過教師一味的講述和傳授。
2.采用引導和想象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是什么樣的地域風格和文化傳統產生并發展了該地民族音樂
教師可以找同學來說說,內蒙古、西藏和新疆在他們的腦海里是什么樣的,每個地區民族音樂特點,一定是與這個地方的地域特點和人文壞境、文化傳統有著密切聯系的,內蒙古幅員遼闊,有寬廣美麗的大草原,潔白的蒙古包,牛羊滿山,放牧的人們喜歡唱著有悠遠豪放的曲調,蒙古族的歌曲旋律來自本民族的傳統的生活習慣,他們熱愛家鄉、熱愛草原;西藏地區以山路為主,海拔很高,他們信仰宗教,熱愛大自然,歌曲高亢嘹亮,音高跨度很大,這一點體現了西藏的地域特色;新疆美麗富饒,氣候適宜,這個民族熱情好客,活潑大方,所以新疆地區的音樂聽起來節奏明快,熱情洋溢。音樂教師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做到指引的角色,把想象和思考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每一次音樂情感體驗,從而完成新課標下的音樂鑒賞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