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王春暉 郝琪 郭曉麗
在河北省的扶貧攻堅戰中,金融扶貧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眾多的金融扶貧模式中,“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戶+保險公司”五位一體的金融扶貧模式,即“政銀企戶保”模式成效顯著。2016年5月底,河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制定了《河北省“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金融扶貧工作力度,打通金融扶貧綠色通道,切實解決“貸給誰、誰來貸、怎么貸、如何還”等關鍵問題。衡水市饒陽縣于2016年6月開始實施“政銀企戶保”模式,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衡水市饒陽縣“政銀企戶保”實踐
饒陽縣地處冀中平原,地形平坦,總面積573平方公里,屬于暖溫帶亞濕潤季風氣候,適宜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作為傳統農業大縣,饒陽全縣耕地面積58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43萬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34萬畝,設施葡萄種植面積達11萬畝,擁有“中國蔬菜之鄉”和“中國設施葡萄之鄉”的美譽。在全國上下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饒陽縣也面臨著精準脫貧的問題。一方面是8000余戶亟待脫貧的貧困戶,一方面是迅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他們都有著強烈的資金需求。但又都缺少抵押物,生產經營風險大,難以滿足金融機構貸款條件。銀行“想放不敢放”、農民“想貸貸不著”的尷尬局面阻礙著饒陽農村的脫貧和農業的發展。
2016年6月饒陽縣以被國務院批準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為契機,率先建起了全國第一家縣級服務三農金融中心。整合農行、保險、扶貧、土地、農林、畜牧、供銷社等相關領域資源要素,實施“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模式,目的是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創新金融產品,強化支持措施,完善服務體系。這種模式靠政府搭臺增信、銀行降檻降息、企業農戶承貸、保險兜底保證來帶動貧困戶脫貧。縣政府成立扶貧貸款擔保中心,縣財政出資3000萬元設立風險補償基金,農業銀行按照10倍系數放大貸款,在對貧困戶信用評定基礎上,降低貸款門檻,對3年以內、5萬元以下的扶貧小額信貸,實行免擔保、免抵押,對貧困戶精準投放。同時,縣政府還聯合中華聯合保險公司,創新推出了針對土地流轉、果蔬棚室、養殖場舍等特殊險種,政府以財政補貼為農戶購買保險服務,降低了農業銀行和農戶的經營風險。為方便貧困戶,縣里充分發揮鄉鎮扶貧干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等熟悉農情、村情、民情優勢,由其協助推薦貧困戶、協助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同時,建立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網絡,為農戶和企業貸款提供便捷化服務;當貸款發生損失時,由擔保中心、銀行機構和保險公司,按照1∶1∶8的比例共同代償貸款本息,降低銀行信貸風險。
實施“政銀保”模式貸款扶貧項目以前,全縣有79個貧困村,8000余戶貧困戶,實施一年半以后,扶貧效果十分顯著,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現饒陽縣僅有4000余貧困人口,并預計在2018年底摘掉貧困帽。目前,饒陽縣貸款已經突破億元,支持貧困戶千余戶,支持農業企業數十家,已有600余家庭農場。
二、“政銀企戶保”的饒陽經驗
(一)“政銀企戶保”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政府是“政銀企戶保”模式的中心,銀行、企業、農戶和保險每一環節的各種活動都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和信用擔保作用。資金的充足是脫離貧困、帶動一系列產業升級的關鍵性條件。政府首先要注資,政府的增信帶動銀行給農戶發放小額貸款或給企業大額貸款。保險公司作為“政銀企戶保”的風險保障措施,需要政府聯合保險公司,創新推出針對果蔬溫室大棚、養殖場舍的特殊險種,政府還以財政補貼為農戶購買保險服務,盡可能的降低農戶的經營風險,讓貧困戶脫貧有了更為堅固的保證。縣政府還設立了新興職業農民培訓中心,教授農民培訓技術,再加上電子商務的發展,搭建蔬菜供銷平臺。
(二)對不同貸款對象實施不同政策
饒陽縣在“政銀企戶保”模式的具體實施中針對貧困戶和農業企業分別推行“政銀”模式和“政銀保”模式。“政銀”是“政府擔保+銀行貸款”,該模式運用居多,它是以政府財政資金作為擔保,帶動銀行貸款的體系,適用于小額貸款,風險較小,多用于貧困戶。饒陽縣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給予政策傾斜,切實做到把資金貸給有需要的人,做到精準扶貧。主要貸款對象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種植戶,提供資金支持建造大棚,種植蔬菜。“政銀保”是“政府擔保+銀行貸款+保險兜底”,該模式是以政府財政投入的風險基金做杠桿,以銀行貸款投入為基礎,以保證保險為保障的合作農業貸款體系。該模式主要適用于大額貸款,針對大企業,貸款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當地扶貧龍頭企業主要是通過向銀行貸款的同時為貧困戶增加就業崗位的方式來增加貧困戶的家庭收入,銀行為保證金融扶貧精準性,實行分類貼息政策,對企業和合作社根據帶動貧困戶數量,實行差別化貼息政策,帶動越多,貼息越多。這樣一方面扶持了當地的優秀企業,另一方面促進了貧困戶的就業,達到了龍頭企業帶動扶貧的目的。
(三)建立風險共擔機制
為了防范系統性風險,建立了由政府主導,由饒陽縣服務三農金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司法、公安、法院、供銷社、銀行、保險公司、產權交易中心、鄉鎮村等部門組成追償小組,防范貸款逾期不還的行為,杜絕發生系統性風險。借款人到期未能還款,超過30天等待期后,保險機構承擔貸款本金額度的80%,銀行承擔15%,風險基金承擔5%。銀行未按操作流程發放貸款造成的損失由銀行承擔。建立追償機制,供銷社、銀行、保險公司、產權交易中心和鄉鎮村建立了日常溝通機制,借款人出現還款違約時,啟動貸款追償程序、風險補償金賠償和業務暫停機制。建立大災預警機制,明確保險公司賠償上限,保險公司賠償上限為政策性保險和所有貸款保證保險費總額的70%。如政策性農險賠付率達100%時,保險公司賠償上限為貸款保證保險費的120%。當貸款不良率達到3%時,銀行則應立即暫停放貸,并由饒陽縣服務三農金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產權交易中心、合作銀行、保險公司共同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四)建立簡捷高效的業務辦理程序
建立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網絡,在縣設立服務三農金融中心,鄉鎮設服務三農金融工作辦公室,村設金融工作站。對有資金需求的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服務及管理,各農業經營主體(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公司)申請貸款,須經村推薦、鄉初審后,由縣服務三農金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確認后交合作銀行按貸款條件給予辦理,經過合作銀行調查后批準放貸款的經營戶由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審查辦理扶貧貸款戶名下的承包土地經營權、棚權等資產對政府的反擔保手續,合作保險公司辦理相關保險后,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填寫《政銀保合作協同扶貧貸款反擔保通知書》,通知銀行發放貸款。
三、“政銀企戶保”的推廣
政府及保險公司應加大宣傳力度,向農戶講述投保農險的重要性。同時保險公司也應根據風險發生的概率相應的降低保費以減輕農民投保費用,提高農戶參保的積極性。地方政府和金融辦應該妥善考慮風險承擔機制中的風險承擔比例,或者給予保險公司一定的政策支持,以提高保險公司助力金融扶貧的積極性。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應該在貸款對象上適當放低要求,通過政府增信提供貸款,讓普惠金融的泉水滋潤到每一個貧困戶家庭。
“政銀企戶保”模式的金融扶貧項目的實施,使河北省貧困縣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扶貧效果顯著。各貧困縣應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政銀企戶保”的運作機制,各項制度和措施。關注各項資金去向,確保資金安全,利用好銀行征信機制、保險行業的保障性和政府部門的資金保障機制。同時要注重扶持個貧困縣的能力較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科技化,注重扶持與全省發展戰略相符合的扶貧產業。貧困縣要根據“政銀企戶保”運作機制總結工作方法和經驗,促進全省扶貧攻堅工作深入發展。
基金項目:本項目得到“河北經貿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作者簡介:王琪、王春暉、郝琪、郭曉麗均為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學生,指導教師:李鴻敏,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