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梁
為加快推動村鎮銀行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強化“支農支小”政策定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筆者對轄區6家村鎮銀行開展了專題調查。調查顯示:當前村鎮銀行發展存在“六位”頑疾,需要從“六化”入手逐步規范、健全和完善。
一、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
村鎮銀行設立的政策初衷和市場定位是:立足縣域、服務社區、支農支小。經營理念是:制定支農支小發展戰略,創新探索支農支小商業模式,向下延伸分支機構,不斷拓展服務網絡,著力打造專業化、精細化服務支農支小的社區性銀行。
(一)經營區域定位
村鎮銀行基于“三農”而生,其特色在于“三農”,根基也在于“三農”。為此,村鎮銀行應牢固樹立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在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實現自身的不斷完善和壯大。
(二)目標客戶定位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需求中,低收入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需求滿足程度最低;而村鎮銀行大都經營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市場認知度低,在大項目和大客戶上無法與農村信用社和農業銀行競爭,應走不同于已有農村商業性銀行的差異化市場路線,通過市場細分,把目標客戶定位在大銀行不愿意服務的小企業和“三農”等低端客戶和困難群體。
(三)產品定位
村鎮銀行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以滿足當地農民的金融需求為導向,開展以小額信貸為主的各類金融服務,根據不同的農村市場特點設計出適合本地的融資產品。
二、比較分析
調查顯示,轄區村鎮銀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整體運行健康穩健,經營狀況良好。但從經營規模、盈利能力、風險管控等角度看,東營萊商村鎮銀行優于其他村鎮銀行,形成了“一家強,五家弱”的格局。主要原因分析:
(一)股權結構差異性較大
東營萊商村鎮銀行的股權結構更加契合“本地化、多元化和民營化”的監管要求,發起行萊商銀行股權占比25%,民間資本持股比例更高,而其他5家的村鎮銀行發起行占比51%。合理的村鎮銀行股權結構,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各方積極性,同時增強了獨立性,避免發起行的過度干預。
(二)產品創新能力存在差距
調查發現,除東營萊商村鎮銀行產品種類相對較多外,其他機構普遍缺少特色,日常僅辦理一般的存貸款及結算業務,不能銷售理財產品,對外宣傳缺少優勢產品載體,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金融產品不豐富,成為制約當前村鎮銀行機構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管理層本土化程度各異
東營萊商村鎮銀行管理層(包括董事長),均來著東營本地,熟悉當地情況,有利于發揮本土優勢。而經營較差的村鎮銀行,例如河口中成村鎮銀行管理層全部由發起行派駐或兼職,甚至工資也全部由主發起銀行支付,儼然淪為發起銀行的“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由于管理層的非本土化問題,業務拓展難度大。
(四)員工業務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東營萊商村鎮銀行起步早、發展快,在吸引優秀人才方面走在全市村鎮銀行前列,支行行長以上的管理人員絕大多數具有銀行從業經歷。截至2016年7月末,本科以上學歷占比99.1%,取得銀行從業資格、理財規劃師資格的人數占比71.9%,形成了上老、中、青合理搭配的人才隊伍。而其他村鎮銀行在人才引進、人員配備方面則明顯滯后,除少數高管外,多數是校園招聘的學生,金融服務經驗缺乏、實際工作經驗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三、透視制約村鎮銀行發展的“六位”頑疾
(一)市場和經營錯位
當前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更趨向于縣域中小企業、中高端客戶,偏離了設立初衷和市場定位。其一,在競爭區域定位上,以市、縣(區)城區為重點;其二,在存款客戶定位上,傾向于對公存款、財政性存款,重點客戶主要是規模以上或中小企業和政府部門;其三,在貸款客戶定位上,以中小企業短期貸款為主,其貸款客戶主要鎖定為在大中型銀行難貸到款的中小企業。其四,在金融產品開發上,往往定位有擔保能力的群體,優先滿足大戶需求。
(二)產品和服務越位
一方面,產品瞄準中高客戶。據調查,轄內6家村鎮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50余種,但產品大多定位于中高層客戶,6家村鎮銀行單獨為農戶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到8種,占比不足20%。另一方面,利率定價非理性。調查發現,個別村鎮銀行存款利率高達6%,貸款利率方面,一年期貸款平均利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非理性的定價行為影響了村鎮銀行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股權結構移位
發起行股權占比偏高,本地化、民營化不夠。調查中發現,由于主發起銀行的絕對控股地位抑制了其他投資主體的投資積極性。民間投資股權占比偏低,是對民間資本投資村鎮銀行的歧視,投資村鎮銀行只是“抬轎”之舉,唱主角的依然是主發起銀行。
(四)宣傳不到位
從轄區調查的情況看,村鎮銀行社會公信力不足問題十分突出,由于村鎮銀行體量小、實力弱、網點少,社會認知度低。普通百姓對這類新興的金融機構比較陌生,特別是農村地區,認為村鎮銀行是個人開的銀行,甚至有人認為在村鎮銀行存款不安全。正是由于正面宣傳不到位,使得村鎮銀行社會公信力不強、社會認知度較低,帶來吸收存款難問題突出。
(五)金融政策傾斜失位
目前,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對村鎮銀行沒有傾斜,甚至受村鎮銀行資產規模、經營指標、發起人擔保等條件限制,獲取央行資金難度更大。盡管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對村鎮銀行執行優惠水平(比城商行、農商行低4個百分點),但2015年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后,往往因為村鎮銀行風險監管評級較其他大銀行低,因此被劃定為高風險等級而多繳保費,抵消了存款準備金制度對村鎮銀行的紅利。
(六)財稅扶持缺位
據調查,政府對村鎮銀行的財稅扶持力度不足,許多優惠政策不明確或落實難度大。2015年出臺的《山東省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不適用于村鎮銀行;農商行已享受的委托貸款、貼息貸款、財政性存款等優惠政策,村鎮銀行不享受;財政部、稅務總局制定了對農村金融機構收入減按3%的稅率征收營業稅的優惠政策,但并未顯現出對村鎮銀行的差異化優惠。
四、促進村鎮銀行健康發展幾點思考
(一)經營理念社區化
堅守貼近市場、貼近社區、貼近居民、貼近小微的市場定位,將金融服務的觸角逐步深化到鄉鎮、社區,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的真空和空白,真正做到扶貧扶弱。同時,強化政策引導,督促村鎮銀行下沉金融服務重心,延伸服務網絡,穩定優化基層網點設置,增強服務小微、支持三農的能力。
(二)高管和股權本土化
讓當地客戶接納村鎮機構,必須打造服務品牌和堅持本土化道路。首先,以行長為核心的經營團隊務求本土化,強化行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本土優勢,防止因為文化差異,造成水土不服;其次,推動股權本土化,不斷淡化發起行對村鎮銀行經營管理方面的干涉,充分發揮其獨立法人治理的靈活性,增強其發展活力。
(三)央行扶持政策差異化
進一步加大支農再貸款傾斜力度,并并給予利率優惠。允許穩健的村鎮銀行進入同業拆借市場,提高競爭力。支持村鎮銀行發行專項用于“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債券等,不斷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實施差別化的存款保險制度管理,在保險費率與經營風險匹配的前提下,整體下調村鎮銀行的費率執行水平。
(四)財稅政策支持常態化
把已出臺的財政貼息、不良貸款財政核銷、財政獎勵、金融基礎設施費用補貼、稅收減免等扶持村鎮銀行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在現有優惠政策基礎上,視涉農貸款比重情況,實施不同的稅收減免政策和補貼政策。同時,完善村鎮銀行貸款風險補償政策,調動其支農支小積極性。
(五)產品創新特色化
村鎮銀行應立足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現狀,開發區別于其他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機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綜合考慮資金運作成本、風險收益等因素基礎上,合理確定產品價格及期限,秉承差異化經營思路,有效填補其他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空缺。
(六)正面宣傳要強化
加大對村鎮銀行的品牌宣傳力度,正面引導公眾充分了解村鎮銀行,贏得農戶和中小企業的認可,樹立村鎮銀行服務三農和小企業客戶群體的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