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品云 戴麗群
【摘要】 目的:探討家庭支持系統對髖、膝關節假體感染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人工關節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收治的28例髖、膝關節假體感染患者作為試驗組,對照組為同期進行初次髖、膝關節置換的感染患者56例。兩組均接受常規治療及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健康教育,試驗組在傳統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建立家庭支持系統,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自覺遵醫行為,焦率程度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兩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自覺遵醫行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S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患者與家屬的滿意度96.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支持系統中家屬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度、配合情況及對治療過程的參與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家庭支持系統可以提高髖、膝關節假體感染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水平及自覺遵醫行為,降低其焦率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從而提高家屬對患者的心理支持、照料水平,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 髖、膝關節假體感染; 家庭支持系統; 護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2.05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2-0118-03
關節假體周圍感染因治療時間長、費用高、療效不確切、易復發、致殘,對患者造成心理、生理和經濟上的多重負擔,是關節置換之后非常嚴重的并發癥。目前,由于患者對關節感染認知較少,容易引發患者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有的患者還認為無法治愈,對分二步法手術更是不理解,導致治療和護理上更加困難。因此,筆者所在醫院人工關節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為提高髖、膝關節假體感染患者的治療護理效果,建立了家庭支持系統,并進行了有效的實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病例來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人工關節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收治的確診為人工關節假體周圍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并采用間隔器植入病例。其中28例髖、膝關節假體感染患者作為試驗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48~75歲,平均(59.7±5.8)歲,對照組為同期進行初次髖、膝關節置換的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49~76歲,平均(60.2±6.5)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入院時均對兩組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況,家庭體系等。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及護理措施。其中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及護理措施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試驗組則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增加建立家庭支持系統。
1.2.1 實施家屬健康教育 傳統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介紹、住院期間飲食與活動指導、安全指導、用藥知識指導、專科疾病康復指導、術前及術后護理等。試驗組在傳統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同步實施家屬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屬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增強患者家屬的認知,并將分二步法手術的方法、原理、特點,以及可行性和必要性等告知家屬。由家屬協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護士動態評估患者家屬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1.2.2 家庭心理支持系統 講解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及家庭支持重要性,并采用授權教育法,讓家屬參與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共同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
1.2.3 家庭隨訪體系的建立 對患者采用門診隨訪及電話隨訪,出院后半個月、1個月、3個月、半年、一年、兩年各隨訪一次,隨訪率100%。每半個月通過電話與家庭督導員溝通1次,了解患者的功能鍛煉實施、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等遵醫情況。電話隨訪可以了解患者不依從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干預,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1]。通過隨訪,提高患者遵醫行為,改善預后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出院后電話隨訪聯合家庭督導員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出院患者遵醫行為和改善髖關節功能[3]。
1.3 評價指標
(1)查閱相關文獻自制疾病相關知識問卷調查表,兩組分別在出院前1天、出院3個月后各發放一次。調查表信度0.871,效度0.692。內容包括基本理論知識(如疾病的原因、癥狀、藥物治療、預后等相關知識);自我護理能力(如手術后傷口引流管的護理、飲食護理、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功能鍛煉等);自覺遵醫行為(配合藥物治療、合理飲食、按時正確服藥、康復鍛煉、正確定期隨訪)。問卷回收率100%。(2)采用文獻[4]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共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得分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兩組分別于入院后第1天,出院前1天及出院3個月后進行評價。(3)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在出院前1天發放,由患者及家屬共同完成。調查表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試驗組在疾病知識的掌握、自我護理能力、自覺遵醫行為等方面的患者例數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與家屬的滿意度為96.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家庭支持對髖、膝關節假體感染患者治療護理效果的影響
家庭支持系統中家屬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度、配合情況及對治療過程的參與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感染在治療方面,PJI需要徹底清創后進行一期或二期翻修,但關節翻修手術難度很大,易發生肺部、尿路感染等并發癥[5]。另一方面,由于多次手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顯受限,身體負擔及心理負擔較重,如果只注重臨床髖、膝關節治療本身,忽視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和生活信心重建,會嚴重影響患者預后質量進而影響療效。因為家庭是一個自然支持系統,扮演著促進和保護個人健康的重要角色。有研究表明,患者失去家庭的支持,會感到孤獨無援,產生凄涼、悲觀的不良情緒及被人拋棄的恐懼,疾病的痛苦增加了對患者的心理沖擊繼而增加了軀體上的痛苦[6-8]。因此,在常規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建立髖、膝關節假體感染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統進行針對性干預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所謂家庭系統理論將家庭看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系統,各部分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而且每一部分都有助于總體功能的發揮。通過與家屬同步實施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家屬對待疾病的認識和態度直接影響患者。因此取得家屬的配合與支持是保證患者心理護理成功實施的重要因素。同時家屬參與對患者的護理,感受到重視[9-10]。家屬對髖、膝關節假體感染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越高,對患者的知識掌握、自我護理技巧、自覺遵醫行為等方面指導、督促越多,患者的知識掌握程度越高,對患者宣教的效果會更好。梁華玲[11]研究家庭支持系統參與脊柱術后患者健康教育的臨床實施效果得出動員家庭支持系統參與健康教育優于傳統健康教育,能明顯促進患者康復。孫正勤[12]探討家庭支持系統對截癱患者康復的影響得出家庭支持系統直接影響截癱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家庭支持系統的建立可以提高髖、膝關節假體感染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水平及自覺遵醫行為,降低其焦率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從而提高家屬對患者的心理支持、照料水平,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岳春娥,高士輝,閆長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延續性護理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0):38-39.
[2]李鳳華,蘇亞妮,孫正明,等.院外延伸護理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創傷外科雜志,2016,18(2): 89-93.
[3]李倫蘭,甘玉云,張麗娜,等.出院后電話隨訪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4):414-417.
[4]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5-39.
[5]吳林芮.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23):3633.
[6]王艷,吳新,湯根芬.家庭訪視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3):1803-1805.
[7]楊海苓,王萍,侯文秀,等.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延續護理平臺的設計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9):1133-1137.
[8]詹雪,張菁,吳明瓏,等.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管理模式對截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骨科,2015,6(5):265-267.
[9]韓美林,魏秀英.“家化式”管理和護理干預對外傷性截癱病人康復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2(14):1275-1276.
[10]李秀云,徐蓉,劉于,等.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護理照顧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5):18-19.
[11]梁華玲.家庭支持系統參與脊柱術后患者健康教育臨床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328-329.
[12]孫正勤.家庭支持系統對截癱患者康復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08(3):1-3.
(收稿日期: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