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梁露
【摘要】隨著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逐漸普及,審計工作也漸漸融入信息化的行列。文章在分析傳統審計和信息化環境下審計的基礎上,指出我國在信息化環境下審計職員、審計內容和審計技術所面臨的挑戰,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強化意識、引進新型審計軟件、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和控制信息化環境下審計風險的整體對策。
【關鍵詞】審計 信息化 挑戰 對策
一、引言
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工作不僅提高了審計效率和質量,也為審計工作流程和操作的信息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對審計信息化的大力推行,人們熟知的審計行業的審計環境和審計方式隨之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因此我們有效地掌握審計信息化的特點,是審計信息化下傳統審計行業需要面臨和解決的一項重要問題。審計工作更多的是關注審計結果與審計風險的控制,研究傳統審計在審計信息化下的局限性,能夠促進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積極適應審計方式改革和發展的要求。
二、傳統審計和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
(一)傳統審計的方式及特點
傳統審計的方法主要采用抽查、查詢、函證和復核等流程實現。審計部門和人員依據相關規定,對被審部門的財務信息進行一系列的會計操作,并對相關憑證進行復核,從而形成審計結論。傳統審計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事后性,即審計一般安排在年末,審計是對該年進行審計,缺乏事前審計的作用;具有法律效力,傳統審計的結論要求被審部門必須執行,其具備一定的法律效力;集體性,即傳統審計更多關心的是被審單位經濟活動是否與國家、集體或個人的利益產生沖突。
(二)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審計是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就是在審計操作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它包括了信息系統審計,當然還有對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等方面的審計內容。在操作過程中,審計信息化需要有一定的計算機技術,還可能用到一定的數學理論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審計信息化最明顯的作用是用電子計算機來滿足日常辦公工作的需求,為辦公提供便利。但是經過各個工作領域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革創新,我國審計信息化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因此,在信息化全面覆蓋審計工作的進程下,我們必須做好迎接改變的準備。
三、信息化環境下審計面臨的挑戰
(一)審計職員面臨的挑戰
目前審計信息化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深層次發展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它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管理上也越來越先進。其對審計人員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在審計軟件和計算機技術方面。經過人們對系統的完善,在一定的程序下按照規定的時間把數據提取出來,并且由計算機連續不斷的計算數據、輸出結果,雖然這個審計工作很復雜,但是系統卻克服了這個弊端,從而就使得數據更加準確。因此,審計人員有必要學習審計新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一定的數學思維和方法等。
(二)審計內容面臨的挑戰
在審計信息化全面實施之后,與審計相關單位的探究重點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會計資料和其他人為操縱的憑證,更多的變成了審計信息化運行中操作的計算機與之相關的系統、電腦軟件和會計資料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審計人員需要做的工作是確認被審計單位或部門所運行的信息化系統是否符合標準、是不是在法律允許之內,確認軟件的運行是否準確無誤、正確可信并且檢驗被審部門提供的會計信息是否存在偽造情況等。
(三)審計技術面臨的挑戰
傳統審計過程中審計部門和人員運用一系列會計方法對被審部門的財務信息進行一系列審查,形成審計結論。審計信息化得到充分實現后,會計人員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對賬簿進行大幅度改動,很難看出任何操作印記。并且需要對審計信息系統進行核實。因此,怎樣確認審計成果的可信性和審計工作的時效性,采取什么樣的審計方式實施審計,儼然變成了審計人員們應該仔細考慮的問題。
四、信息化環境下審計的應對策略
(一)增強審計信息化意識,轉變觀念
在審計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審計人員必須在思想上認識到“審計信息化”僅僅是提高效率、簡化繁瑣環節,是使審計行業進步的過程,并非我們最終的目標。要讓審計信息化得到重視,必須深刻理解審計信息化將會給審計工作帶來怎樣的變化。它不但會使得審核體系、信息資料貯存形式、數據處理的固有方式得到變化,也使會計數據范疇層得以拓寬,并且還讓審計中應用的內部節制與審計的方法和技術得到改善。
(二)引進并充分利用審計軟件
審計人員日常使用的審計軟件是在進行計算機審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技術工具,審計相關軟件可以分為四類:現場工作軟件、法規軟件、專用審計軟件和審計管理軟件。體現計算機審計軟件的先進程度的審計工作軟件不斷更新,以其特殊的功能如今已然成為審計工作的主流,在審計工作過程中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技術工具,它的成長也體現了信息化環境下審計的發展水平。引入并充分利用審計軟件于實際工作當中已是當今審計行業的發展趨勢。
(三)注重信息化審計專業人員的培養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和支持。現階段,我國許多高等院校都已相繼開設審計信息化專業課程,相關人才的培養逐漸被重視。但是由于整個社會對信息化審計的認識不夠深入,相關審計工作的開展和應用并不夠完善,因此有必要開展信息化審計的正規教學。通過高校資源實現信息化審計的培養,培養更多掌握會計、財務、審計等理論知識,充分了解計算機、審計信息化系統的操作及計算機審計特有技術等方面的復合型審計人才。
(四)有效控制信息化審計的風險
傳統審計在內容上關注更多的是會計資料,而信息化環境下被審單位的財務信息全部由系統或軟件導出,因此要將審計內容的焦點轉移到處理會計資料的審計系統和軟件上。基于此,要求被審單位建立新的內部控制制度,審計人員在對被審部門的審計內容進行審核時,需要對計算機系統的穩定性、準確性和合規性進行檢測和管控,對運行軟件是否合理進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審計結果的準確無誤。
五、結語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審計信息化是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結合近幾年我國在審計信息化行業的研究成果,審計信息化在審計改革領域已經迅速發展。審計信息化的應用使審計工作的處理更快速、更準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此同時,傳統審計也遭遇了巨大挑戰,其發展理念必須要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而創新、改革、發展和完善,只有這樣審計工作才能更高效、更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偉.大數據環境下的電子數據審計:機遇、挑戰與方法[J].計算機科學,2016(1):8-13.
[2]李娟.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信息通信,2014(6):138-139.
[3]李貞雙,梁媛媛.信息時代計算機信息系統審計與質量控制[J].河南科技,2016(9):22-25.
[4]楊俊德.淺議審計信息化與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的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4):38-39.
作者簡介:李海霞(1973-),女,漢族,陜西西安人,西京學院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審計學;梁露(1994-),男,漢族,山西臨汾人,西京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