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曉 楊子琦
【摘要】近年來,現金貸業務作為一項面向低收入群體的信貸產品在我國迅速發展。目前,我國現金貸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野蠻生長的狀態滋生了諸如“暴力催收”等不少社會問題。“嗜血現金貸”還是“窮人生意”這一問題引發社會熱議。文章對現金貸基本情況及其在我國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國現金貸業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的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監管建議以規范現金貸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現金貸 高利率 問題 監管
一、現金貸業務的概念及特點
現金貸,是小額現金貸款的簡稱,是針對申請人發放的無抵押、無擔保、無場景的消費類貸款業務,具有方便靈活的借款與還款方式,以及實時審批、快速到帳的特性。現金貸的期限一般是1-30天,額度范圍為1-30000元。現金貸這種小額短期借貸產品的目標群體主要是普通的、傳統的信貸領域尤其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所關注不到邊緣人士,或者說是低收入人群。這一群體是我國普惠金融所照顧不到的,但是他們的借貸需求客觀存在。現金貸業務的簡單流程如下:
二、我國現金貸業務的發展狀況
我國的現金貸業務類似于國外的Payday Loan模式,就是一種針對低收入人群的期限在7-30天,額度在100美元至1000美元之間的無抵押、無擔保、無場景貸款,因為該貸款主要是解決客戶的短期小額的資金需求,一般在發工資之日償還,因此被稱為“發薪日貸款”。2014年前后發薪日貸款模式被引入我國,也就是現在的“現金貸”。2015年現金貸作為消費金融的一個重要分支在中國強勢崛起。與國外不同的是,我國“現金貸”業務依托于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的優勢發展得極其迅速,就其現在來講,我國現金貸的便利程度不亞于國外的發薪貸。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有的現金貸平臺已有2700多家,且都游離在監管之外。現金貸的活躍用戶有3000萬人,人均累計借款3000元,這就說明在我國現金貸就有高達近300億元的市場。這些活躍用戶的人均借款次數4.5次,平均年齡僅為28.5歲,而平均借款利率高達日息千分之五。目前我國主要的現金貸平臺有:趣分期、拍拍貸、人人貸、現金巴士、2345放款王等。2017年10月螞蟻金服投資的趣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創始人羅敏的一次公開講話引起了社會的熱議,現金貸一時間成為社會口誅筆伐的對象。
三、我國現金貸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幾個典型問題
(一)利率畸高
雖然我國的現金貸平臺對外宣稱的利率在國家規定的上限36%以內,但事實上的現金貸年化利率遠超36%的紅線,是名副其實的高利貸。比如某現金貸平臺的一項產品年利率30%,服務費一次性扣10%,管理費月8%,逾期費達日2%,這樣綜合下來這一業務的實際年化利率已遠遠高于其名義的30%。據統計我國現金貸平臺的平均年化利率達到了158%,某些平臺竟達到了300%以上。現金貸容易給借款人造成利率幻覺,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現金貸金額小、期限短的特點,蒙蔽了借款人的雙眼,讓其產生一種錯覺,現金貸的利息不高可以承受。另一方面,分期付款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給借款者造成幻覺,如某平臺一產品10000元借款,借款期限一年,每月還款951元,這樣一年下來總的還款額為11412元,借款利率約14%,還可以接受,但是細究下來,借款10000元,但提前扣除手續費服務費等,實際到手9384元,這樣服務費率大約6%,此外在借款期內借款人實際平均占用資金金額并不是到手的9384元,而是約4600元,因為還款方式為分期付款,本金金額每月都在減少,因此最終的實際年化利率達45%以上。正是這兩方面的原因掩蓋了“現金貸”的“高利貸”本質。
(二)目標群體多為在校大學生及低收入人群
現金貸平臺是在繼p2p、校園貸之后出現的又一互聯網金融的產物。早在2014年“校園貸”開始盛行,由于借款人信用資質不佳,沒有還款能力,造成了一系列違約事件,校園貸平臺暴力催收的方式釀成了一系列的悲劇事件的發生,給社會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因此證監會叫停了校園貸業務,很多校園貸平臺紛紛倒閉,但還有一部分平臺進行了轉型,成為了現在的現金貸平臺,因此我國的現金貸還存在著過去校園貸的影子。在校大學生也成為了現金貸的發展對象。現金貸主要面向大學生以及一些低收入群體,這些人普遍不具有從銀行等傳統的金融機構借款的資格,因為這些人沒有合適的抵押物以及穩定的收入來源。這些群體中好多人自制力不強,借款之前并不考慮自身的還款能力。現金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產物,其最初的推廣很多都是通過電商渠道,很大一部分人借錢不是因為真的需要而是過度消費,貸款的去向都是網購,更有甚者是為了玩游戲購買道具等。據星河資本對20萬借款用戶的統計: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即低收入群體)的借款人占到了40%;有50%的借款人不怕風險,在3家以上平臺借款;50%的借款人沒有較高的學歷年齡在20到30之間。
(三)暴力催收
現金貸是信用貸中最垃圾的一種,一些平臺對外宣稱其壞賬率不高于5%,這肯定不符合實際。由于現金貸主要面向網上獲客,不需面審,這樣的借貸方式,就注定了現金貸的壞賬率會很高。以美國為例,美國“發薪貸”的壞賬率還在10%至20%左右。面臨如此多的壞賬,現金貸平臺在貸款回收過程中出現了類似“校園貸”的暴力催收。一方面,現金平臺效仿校園貸催收方式,通知其父母朋友還款甚至對其進行人格侮辱,泄露了借款者及其家人、朋友的個人信息,更有甚者與黑社會組織勾結對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另一方面,現金貸平臺為收回逾期貸款甚至會向借款人介紹其他的一些現金貸平臺,鼓勵他們在其他平臺借債來還舊債,這種方式造成了借款人多頭借債,利滾利最后使借款人陷入長期債務陷阱,最后拖垮了借款人。
(四)缺乏有效的大數據風控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
目前,我國的現金貸平臺仍然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它們之間沒有一個有效的合作機制。之前現金貸平臺也建立了所謂的合作機制,約定平臺之間互相共享信用不良的借款人信息,但由于沒有一個有效的約束機制,這種所謂的信息共享慢慢就變質了,出現一些平臺為了防止其他平臺與自己搶占優質客戶資源而將列在自己的黑名單里的不良客戶推薦給對方平臺。
(五)信息披露不規范存在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
一是現金貸平臺用一些“無抵押、無擔保”、“快速放款”、“純信用”等字眼來吸引客戶眼球,而對其實際利率、利率計算方式、風險等避之不談。二是現金貸平臺故意弱化逾期提示造成借款人逾期以收取高額罰金。
四、解決現金貸業務發展中問題的建議
(一)對高利貸違法行為進行量刑
根據2015年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36%已經成為法律上的利率紅線。該規定明確了借貸雙方約定的年利率超過36%,則超過部分的利息被認定為無效,借款人有權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這一規定在現實中根本無法遏制高利貸行為,因為在高利貸的交易中,借貸雙方地位不平等,借款人處于弱勢地位。我國要想有效遏制高利貸的發展,應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對從事高利貸交易的雙方進行刑事處罰。美國是對高利貸監管最嚴格的國家,美國的利率紅線為10%,而對民間借貸超出規定的量刑是5-15年,中國香港的量刑是10年,而中國大陸并沒有對高利貸行為進行量刑。
(二)健全現金貸平臺的風險控制措施
一是督促互聯網現金貸平臺建立統一的貸款審核標準,貸前對客戶的償債能力進行審查和評估,嚴禁其向明顯沒有償付能力的人發放貸款,并向客戶提示風險。二是嚴格限制借款人的借款額度上限、展期次數,這樣有利于減少多頭借貸的現象發生。三是要及時對到期貸款進行提示,催促借款人按時還款,并告知其逾期利率,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違約事件的發生。
(三)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范催收行業
暴力催收不僅僅是現金貸行業的特例,它顯現的其實是我國催收行業的發展不成熟、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我國監管部門應對催收行業做出規范性的規定,對有關債務的催收行為進行規范,并加大對暴力催收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在美國有相應的法律體系去規范催收,對有關違法行為有明確的處罰措施。美國對貸款公司有嚴格的管理,不允許貸款公司惡意騷擾和直接接觸借款人,連催債的電話都有嚴格的限制。我國也應借鑒國外的這種經驗,通過立法方式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對催收行業進行規范,呼吁合法催收、綠色催收。
(四)建立有效的合作以及信息共享機制
現金貸平臺應成立一個類似于銀行業協會的這樣一個行業自律性的組織,這樣可以作為現金貸平臺之間的一個協調人促進平臺間的合作。此外還需建立一個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將現金貸個人信息加入央行征信信息基礎數據庫,并逐步實現與芝麻信用等大數據征信機構間的信息共享,幫助平臺有效識別多頭借貸和商業欺詐。促進平臺間信息共享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行業交易成本。
五、結語
現金貸有其存在的客觀必要性,人們對于現金貸的需求古今中外都客觀存在,有需求就要有供給。現金貸本身沒有錯,錯在一些不法的平臺打著“現金貸”的幌子,做著“高利貸”的生意,破壞了現金貸行業的聲譽。現金貸行業的混亂主要是由于國內監管不到位造成的,對于現金貸業務的監管不能“一刀切”,監管部門如果能及時有效地對現金貸行業進行強有力的整頓和監管,現金貸行業將會是普惠金融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
參考文獻
[1]葉文輝.互聯網現金貸平臺存在的風險和監管對策[J].武漢金融,2017(10).
[2]賀軍.如何監管現金貸[J].中國經濟報告,2017(12).
[3]周漢君.互聯網金融監管——基于現金貸視角[J].時代金融,2017(07).
[4]巴曙松,王志峰,舒天之.國外“現金貸”業務發展經驗及啟示[J].業務條線,2017(019).
[5]袁鑫強.探路現金貸風控模式[J].首席財務官,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