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西
摘 要:國家經濟較快發展帶動了交通運輸業的進步,尤其是農村公路施工方面的發展越來越快,推進了農村化建設和當地經濟的發展。但隨著道路運行時間的增長,同時受到各方面外界因素作用,對農村公路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如路面塌陷、開裂等。為此,加強農村公路的維修和管理十分必要,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可提高維修工作的合理性,可充分改善農村公路的抗壓性、穩定性。因此,本文對農村公路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和分析。
關鍵詞:農村公路;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U416.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2-0119-02
1 農村公路的重要性及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發展狀況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動脈,對后者而言,前者是必不可少的,更是其發展、升級的基礎和關鍵。另外,農村公路網絡的規劃與形成,對區域經濟的進一步提高和升級意義重大。可以說,農村公路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是加快我國農村城市化進程、全面提高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關鍵。農村道路的建設,能夠在根本上改變農村自給自足的消費環境,將農村與城市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能讓農村經濟緊跟城市步調,創造良好的增長契機。農村經濟難以增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交通滯塞,農民出門困難。如此一來,農民必然需要面對難買難賣這一問題,從而使得農村的消費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限制在自給自足這一方式之中。農業是我國的重要產業,公路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意義非常巨大。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很有必要,如此一來,農業結構會得以優化調整,使得農民收入有所增加。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農村公路可以給農村帶來交通上的極大便利,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民難買難賣的問題,促進農民消費環境的改變,全面加快農村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1.1 瀝青路面再生技術在國外的發展狀況
上個世紀初,國外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了對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研究,但真正初具規模的應用到實際施工過程中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而近十年來,世界各地廣泛開始對道路工程施工中瀝青路面再生技術進行試驗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與此同時,也在實際的道路施工中進行了廣泛地推廣以及使用。但是在我國,先進理論指導的缺乏,合適的材料以及設備的缺少,瀝青路面再生技術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實踐表明,經過再生的瀝青混合料一般只適用于道路的基層,小面積的修補以及低等級路面的維修。而國外發達國家對舊瀝青混合料的再生技術一直十分重視,同時技術也相對成熟。歐美等發達國家研究出了能夠適用于各種條件下瀝青路面再生再利用的辦法,與此同時,在再生劑開發,再生混合料的研究,相關施工設備的發明使用方面相對深入成熟。
1.2 瀝青路面再生技術在國內的發展狀況
對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研究,我國開展的時間較早,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國道路修建都曾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廢舊瀝青混合料進行修路,但是僅限于廢物再利用。1982年,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瀝青路面再生技術開始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從此,我國開始了系統的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研究,并在后來的道路建設中應用于實際之中。
2 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概述
2.1 冷再生技術的優勢
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中,其優點為:可就地施工;可充分節省原材料,避免過度消耗。就地施工是指該技術應用中可避免前期準備,直接在維修作業中進行施工,根據施工方案直接在原有道路路面進行作業。與傳統基層路面施工相比,該技術可降低對原有路面的破壞程度,極大程度地縮減了施工周期。
2.2 技術應用前提
該技術使用前,需對現有路面進行全面勘測、調查。如路面是否存在大范圍的坑槽、松散、推移、沉陷等問題,然后才可進行技術應用與否的判斷。如果舊路面的瀝青層存在功能衰減,彎沉數值在0.01mm以上,一般不建議對該路面進行基層冷再生技術的施工。另外,如果市政道路的水泥砂礫層較為穩定,未遭到明顯破壞,且路面面層狀況良好時,可采用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施工。
3 農村公路再生技術在施工中的應用
3.1 路面清理及施工放樣
對原有路面進行清理,將路面雜物清理干凈,保證施工面干燥潔凈。遵循設計要求由測量技術人員進行施工前復測,復測水準點高程、路線中線及邊線。復測完成后,施工機械設備就位。
3.2 新集料和水泥撒布
根據室內試驗確定水泥摻加劑量,采用方格網法布置水泥,在施工路段范圍內標出2m×2m的方格網,計算每一個方格的水泥用量,然后人工按格均勻攤鋪。要注意水泥需均勻攤開,保證撒布面積均等,撒布完水泥后,應檢查撒布情況。
3.3 冷再生機再生施工
冷再生機組施工是一個現場的系統的施工過程,一套設備將整個現場冷再生的工藝流程(破碎——拌和——攤鋪——初壓)全部完成,技術先進但是質量控制難度系數也較高。為了使再生施工攤鋪后的混合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再生施工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舊水穩基層混合料中的含水量(應在施工前通過試驗獲得其數據);二是施工過程中因施工工藝、施工機械、外部天氣條件等影響而會損失的水分,通常我們會按照1%左右予以考慮。為保證再生施工工程質量,施工現場試驗人員應按照頻率對再生深度、水泥劑量、含水量等技術指標加以及時檢測。
3.4 整平與碾壓
主要選用平地機進行整平施工,橫坡與平整度按照有關施工規范要求加以有效控制;冷再生機工作起終點施工選用人工平整的方式。碾壓施工通常情況下包括3個過程:遵循先輕后重的方式,選用振動壓路機進行施工,為了提供條件方便平地機整平施工,避免水分損失狀況的發生,緊跟著用冷再生機再進行一遍穩壓。應在冷再生機每一施工段起終點位置選用人工的方式進行整平碾壓施工,以確保松鋪系數符合施工要求。應將施工速度控制在1.5-1.7km/h之間,同時,為避免出現漏壓情況,要有效控制錯輪寬度,控制碾壓遍數在2遍。
3.5 養生
材料的穩定性與強度直接受到養生質量的影響,因而,必須及時在碾壓施工結束后在冷再生基層上面覆蓋養生棉或土工布,并實施灑水作業,養生時間確保不少于7d,且整個期間應始終處于濕潤狀態;為避免車輛通行對路面造成嚴重危害,要封閉交通。
3.6 冷再生施工實驗檢測
施工過程中,試驗人員現場取樣,對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劑量進行檢測,現場根據試驗檢測結果,隨時對混合料的含水量和水泥劑量進行相應調整。在路面初壓完成之后,對平地機施工可以通過水準儀進行控制,松鋪2cm,每施工20m測量一個斷面,橫坡保持在0.3%以內的偏差,保持中線高程偏差在5mm-10mm之間。對路面壓實度可根據公路工程質量評定標準進行檢測,取樣每100m進行一次,平整度檢測取樣也每100m進行一次。對冷再生施工路面通過上述的幾個試驗檢測及測量方法進行質量檢測,從而發現施工存在的不足,對施工工藝進行優化,以提升施工結果。
4 結語
冷再生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大量舊路面材料的棄運問題,節省了采購新的路面材料的費用,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和對資源的浪費,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能夠很好地體現我國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以及和諧發展等理念。
參考文獻
[1]徐鳴.冷再生技術在瀝青路面基層鋪設中的應用分析[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6,(02):125.
[2]徐向軍,毛小榮.舊路面冷再生技術應用[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3,(05):236.
[3]李矗,余鵬,張立,等.冷再生穩定劑選擇[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2):33.
[4]郭淑茶.就地冷再生技術在市政建設上的應用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