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
摘 要: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中心承養的G6京藏高速K1423+000-K1557+400段,路基排水設施復雜,地處黃土地帶,遇水垂直滲透大、抗剪強度低,受季節性降雨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坍塌造成水毀,尤其在路堤邊坡及坡腳、路塹頂部等地方沖刷形成大面積水毀坍塌、沖溝陷穴,排水設施堿化斷裂,坡面圬工防護風化剝落、沖刷侵蝕,骨架植物防護水土流失,碎落臺裂縫沉陷等,危及到路基的穩定,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為此,水毀修復工程也將成為一年中點多面廣、戰線長、施工難度大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鍵詞:高速公路;路基水毀;修復
中圖分類號:U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1-0143-02
1 路基水毀修復
1.1 水毀病害的發現
(1)結合每天不少于一次的日常巡查,對由于水害引起的路基小缺口、邊坡雜物,排水設施局部風化破損、淤堵等情況,一旦發現及時清理保養。(2)結合暴雨、大雪、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后24小時內開展特殊巡查,對水毀易發生路段加大巡查力度,清理邊溝、排水溝內的淤沙及垃圾雜物,保證排水設施暢通。尤其是上下高邊坡、半填半挖防護或擋土墻,應重點詳細巡視和檢查,并做好巡查記錄,同時安排專人進行24小時值班,搜集相應路段文字、圖片等影像資料,根據病害發展情況適時安排專業養護隊在規定的時限內修復。(3)為準確掌握全線路況信息,每年年初,單位成立路基防排水設施病害調查小組,在分管領導的帶領下,“分組調查、全程徒步、摸清病害、整編上報”,給全年路基水毀工作計劃提供科學合理的第一手資料。
1.2 水毀病害的修復流程
施工前:以日常巡查、特殊巡查、路況調查資料為依據,本著“預防為主、先重后輕、逐步推進”的原則,整編上報整治方案,統籌安排,簽訂勞務合同,安全合同、廉政合同,組織安全學習、安全交底等前期準備工作。施工中:為了盡量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水毀一經確認就立即組織施工。(1)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改變傳統的“給勞務隊一吩咐、抽空轉轉、完了驗收計量的”工作方式,每安排一處,在施工現場和勞務隊面對面簽定養護生產指令單,明確作業內容(對一些隱蔽工程做到提前計量簽認,如現場勘測回填土方工程量等),提供相關技術參數,盡量按原設計恢復,有時因地制宜,增設排水設施,確保路基穩定。(2)分管領導和相關技術人員每天跟點作業,嚴格要求安全標牌布設及著安全服問題,嚴把原材料質量關及施工工藝關。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檢查上道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務下道工序。
1.3 路基水毀施工要點
1.3.1 路基缺口、沖溝陷穴回填土方
(1)采用機械輔以人工清理開挖區域內的淤泥、樹根、雜草、垃圾及表土雜物,清除的淤泥及雜物全部外運至指定的棄渣場。(2)土方填筑前先進行修坡、修底,與原有路基接茬處要挖成一米寬的臺階。(3)填筑作業按水平分層填筑,填料厚度控制在20cm之內,填料直徑不大于5cm。土方填筑碾壓機械采用手扶式振動碾,邊角處等不易壓實的部位采用蛙式夯結合人工進行夯實。(4)嚴格按照現場確定的參數和《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的要求施工,壓實度實行跟蹤監測,壓實度不小于95%。
1.3.2 漿砌片石防排水設施修復
(1)石料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石料均勻、不易風化、無裂紋。片石的厚度不小于15mm;用作鑲面的片石,應選擇表面平整、尺寸較大者,并要加以修整規則。(2)砂漿的技術要求砌筑用的砂漿類別和強度等級應符規范和設計要求,近五年水毀項目采用M7.5漿砌片石,勾縫抹面采用M10砂漿。砂漿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的質量標準符合混凝土工程相應材料的質量標準。砂漿的配合比符合設計要求。砂漿必須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采用機械拌合,拌合時間為3-5min。(3)施工要求:砌筑基礎的第一層時,由于基底為土質,應直接采用座漿砌筑。砌體應分層砌筑,砌體較長時可分段分層砌筑,分段位置應盡量設在沉降縫和伸縮縫處。各砌塊應安防穩固,砌塊間座漿飽滿,粘結牢固,勾縫均勻。在砌筑上層砌塊時,應避免與下層砌塊錯縫,不能留通縫。砌筑工作中斷后,下次砌筑時,應對已砌筑的砌筑表面進行清掃和濕潤。(4)養生要求:漿砌工程在砌筑12-18h之間及時養生,經常保持外露面濕潤,需要麻袋或草袋外加一層塑料膜覆蓋,并經常灑水養生,保持表面潮濕,養生時間一般不小于28d。
1.3.3 C20混凝土碎落臺修復施工
(1)碎落臺應分段施工,分段放樣,根據路基中線及路肩外邊溝放出內側邊線,根據路肩高程控制頂面高程。(2)澆筑混凝土前要支好模板,G6京藏高速K1423+000-K1557+400段碎落臺大部分斷面寬度在200cm,模板采用10*5*200(cm)的木模板,三段用樁固定,下端采用重石塊推頂,保護好模板,保證在混凝土振搗后不變形不走樣。(3)C20混凝土澆筑,將塌落度控制在3-5cm,且和易性良好,先用振搗梁振搗后,再用人工插釺振搗或平振、整平、人工收面三次。(4)根據現澆混凝土的厚度,每5m設置伸縮縫,縫寬2cm,清縫深度兩倍縫寬,并用瀝青麻絮填充處理,表面用M10砂漿抹面。(5)每施工完成一段待初凝后,灑水1-2次,并用養護膜覆蓋密封養護,隨時檢查表面是否濕潤,保證混凝土24小時表面濕潤。
1.3.4 菱形骨架網格護坡修復施工
(1)網格護坡施工前先進行砼預制塊預制,砼預制塊采用拌和站現場預制,按設計配合比拌和,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預制塊應清光抹面,強度滿足要求后才允許搬運和安裝。(2)骨架施工前應先修整邊坡缺口,使安裝地帶的標高和邊坡坡度與圖紙要求相一致。(3)護腳完成后進行網格劃分,然后掛線開始安裝泄水槽和檢修踏步砼擋塊,擋塊安裝應線條順直,擋塊與擋塊之間間距一般控制在1.5cm左右,砌筑時注意砌縫的互拉交錯、交搭,砂漿采用鋼釬搗密實。完成后即可安裝護肩拱眉擋水塊,然后進行護肩漿砌。(4)網格砌體表面應平順,線條清晰。整體砌筑完成后進行場地清理,并用瀝青麻筋塞伸縮縫,砌體外露部分用M10砂漿抹面和擋塊勾縫,勾縫用M10砂漿勾凹縫,縫深度控制在1cm左右,力求縫美觀質感。(5)以上工作完成后即進行覆蓋并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一般為7天,經必要的養生后,將砌筑材料的殘留物清除干凈,同時不得損壞已成的網格,如有松動或脫落之處必須及時修整。
2 路基水毀維修建議
(1)除了從設計、施工、養護等方面把關外,要依靠全社會力量,對公路所經之處進行綜合整治,對沿線村民進行宣傳引導,杜絕生活垃圾堵塞排水設施及影響邊坡坡腳的穩定性。(2)反對違章超載增強廣大人民的愛路護路意識,保證公路通行質量。(3)加強路基水損害預防,在日常養護中,強化“封水、引水、排水”的養護理念,重點加強對構造物勾縫脫落、路塹頂部黃土陷穴、路堤邊坡缺口的處治,把潛在的病害消除在萌芽狀態。(4)進一步提升預防性養護的科技含量,與“四新”技術引領養護方式轉變結合起來,在新材料方面,施工中積極采用新材料新工藝,針對黃土地區的填方易坍塌特性,施工中積極采用雙壁波紋管等,繼續采用8號鉛絲編制鉛絲網布設于急流槽底加固措施的應用,在施工中提高施工質量,對新采用的施工工藝等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和提高。
3 結語
G6京藏高速K1423+000-K1557+400段近五年在路基水毀修復施工管理經驗,全文客觀的從病害的發現、修復流程、施工控制要點、建議做了簡單論述,充分證明,受公路設計使用年限、季節性降雨、人為因素,養護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公路路基水毀維修達到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將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公路養護技術規范[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上海市公路管理處.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