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民
摘 要:電力系統中的線損是各級供電部門重要的參考指標,線損不僅能夠反映出供電網絡的先進性設計以及安裝的合理性,同時也能反映出供電企業的供電水平,線損通常發生在供電的過程中。所以必須加強對于營銷配電線損系統進行有效地管理,這樣才能夠促進供電企業營銷配電的水平與質量,保證用戶的用電安全。筆者針對營銷配電中線損管理系統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多年一線工作經驗,針對性的提出出線損管理系統的改進解決方案。更好的促進線損管理系統在營銷配電中的應用。
關鍵詞:營銷配電;線損管理;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TM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2-0196-02
所謂的線損,就是在電路在配電的過程中,產生電力損耗的現象,這也是營銷配電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所以必須針對線損進行有效地管理和維護,這樣才能保證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地節約能源,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配電線損的管理,基于電力質量基礎進行保障,也是解決線損問題的關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從目前來看,線損管理系統能夠實時針對線損存在的問題進行監控,從而有效地提高線損問題及時處理的效果。供電企業應該針對配電線損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對于線損管理系統的應用,從而保證電力輸送效率最大化。
1 營銷配電線損管理系統應用現狀
從目前來看,我國電力企業對營銷配電線損管理系統建設已經非常全面,從配電站到地方,并且同地方到用戶這樣的流程轉變,能夠實現全過程的電損管理。并且結合遠程控制,使進一步增強了遠程抄表,智能記錄信息收集等功能,從而有效的促進營銷,配電線損統計和管理,提供精準及時有效的數據信息,更好的促進電力企業的經濟發展[1]。通常來說,線損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技術線損,一種是管理線損。技術線損由于設備和線路自身的問題,所以技術線損無法避免,例如變壓器中銅損和鐵損電力線中的電阻以及接觸電阻,這些因素都能夠引發電網降壓、發熱,造成電量損失。管理線損則是因為管理方面出現失誤造成的電損,例如人為的偷竊線路,漏電短路等問題。從這些方面來看,人為電損能夠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為了避免電損不再發生,必須進行針對性的電損管理。目前營銷配電電損管理系統主要采用的是管理結果模式,也就是說每月統計一次線損發生頻率,然后根據線損發生頻率來判斷線損管理單位的管理水平,這樣的管理模式無法起到預防和控制的作用,只能夠起到統計和結果的作用,所以具有非常明顯的滯后性與盲目性,同時每月一次的統計,不僅周期長,而且無法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所以從目前來看。鮮筍管理系統還存在非常大的缺陷。由于電力是一種特殊商品,所以在產供銷。
2 配電線路中線損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
2.1 供電量與售電量的數額不匹配,造成管理的混亂
在傳統的配件模式下,由于一戶一個電表的制度,所以每一戶電表進行抄表和統計,都需要人工進行操作,這樣不僅增加了配電線損數據收集與管理的內容。而且也極大的增加了抄表時間和人工成本,造成工作效率降低。同時由于在抄表的過程中,還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容易影響抄表工作,例如。在和用戶交流的過程中會增加抄表時間。在抄表的路途上,也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還有可能受到雨雪天氣的影響,造成無法抄表,這些問題都嚴重的影響抄表效率。其次,由于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住戶比較分散,所以抄表范圍非常大。很多人加上抄表人員嚴重不足,所以供電企業無法及時進行有效統計。同時由于住戶的電表長時間處于運轉狀態,所以一定會造成損耗,對于電表的抄送也會產生影響。因為電表抄送的問題,造成數據不準確,所以企業在進行綜合統計的過程中,無法與實際的輸送電量保持一致,進一步損害了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
2.2 線損管理系統設備實施不達標,造成管理困難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電力企業對于先進設備的引入非常積極,通過高科技的計算機軟件管理系統,能夠有效地代替傳統的人工抄表方式,這樣不僅能夠加快工作處理速度,而且還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對于數據統計的準確程度明顯改善。但是由于工作人員對新軟件新技術認識程度不足,所以在很大程度下會影響工作效率,同時企業在軟件使用和設計的過程中,沒有經過科學的驗證,缺乏管理制度和統一的規范標準,這樣,軟件的數據處理很容易與實際數據出現偏差。這種情況下也會造成線損管理存在不足,甚至會出現額外的工作[2]。
2.3 線損管理系統人員素質不達標,管理不合格
由于線損管理需要專業的技術,所以在目前來看,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對于線損管理人員續也有較高的要求,必須根據計算標準和算法進行工作,這樣才能保證電量和電量損失的發生量進行準確統計。但是從目前來看,很多的線損管理人員,由于自身專業水平不足,對于配電線路的管理認識程度也不全面。供電企業對于線損管理不夠重視,缺乏專業人才引進,這樣會造成線損管理無法順利開展。
3 配電線損管理系統的應用及功能
3.1 規范調整供電量行為
配電線損管理在進行實施以后,必須針對實際的工作環節進行有效地統計,通過變電站,線路等實際產生電量的環節進行計算,從而有效地收集數據,并且將數據傳輸到智能化平臺,利用智能化平臺,針對各個電量進行有效地實時監控,這樣能夠促進數據按照電網結構進行統計,通過這樣全過程的監控和自動化的管理,也能夠減少人為原因,對線損統計的失誤。
3.2 嚴格控制調整電量的方式
在線損管理系統應用的過程中,售電量必須根據電量電費系統直接提取,針對電量的調整,必須進行嚴格審批,如果售電量不足的情況下,必須實現各個層次之間針對電量的調整。避免由于人為原因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售電量的隨意變動,保證用電量調整的合理性與規范性。
3.3 保證電量調整與綜合線損統計考核相銜接
在營銷配電線損管理系統應用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健全電力輸送環節的對應關系。針對變電站主變電器,電表等數據進行提取,實現自動供電的目的,并且從電量電費系統提取售電量信息,實現對數據的有效對接。通過對不同形式不同地區的線損進行對比,能夠實現綜合的考評方式,避免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線損管理失誤。同時針對電量的調整,必須要有嚴格的調整流程。這樣能夠有助于減少不合理調整的發生,避免公司或企業的利益受到損失。對于供電電量調整調整發起人的權利進行限制。保證電量調整的流程有理可依、有據可依。對于電量調整流程,進行嚴格的監管,保證線損統計工作的準確。加強對于線損專業人員的引進和培養,提升線損管理專業團隊,更好的應用新技術、新方法來提高線損管理系統的功能,充分完善營銷配電體系的改進。通過定期開展專業技術培訓課程,引導線損管理人員主動了解并且學習線損方面的知識[3]。還可以通過邀請專家、學者等來到供電企業內部進行宣講,從而有效樹立線損管理意識。
4 結語
從目前來看,電力線損對于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非常密切。盡管電力傳輸不可避免的發生一定的損耗,但是很多的人為原因造成的損耗還是可以有效避免的。針對這樣的問題,筆者總結了目前配電線損管理系統的應用現狀,并且總結存在的不足之處,包括供電量與售電量的數額不匹配,造成管理的混亂。線損管理系統設備實施不達標,造成管理困難以及線損管理系統人員素質不達標,管理不合格等問題。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可以增強營銷配電線損系統監管的實時性、高效性,提高我國供電企業輸電質量,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徐祖強.芻議電力營銷信息化條件下的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J].低碳世界,2017,(32):149-150.
[2]邢菲菲.智能電網技術中配網線損精細化精確比對的應用探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22):27-28.
[3]趙云.簡述電力系統中低壓電網的線損出現的原因和相應的解決辦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2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