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昌
摘 要: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學科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了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形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本文將基于對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課程設計分析,提出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各維度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 化學課程 意義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一、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
本世紀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指出:素養不只是知識與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過利用和調動心理社會資源、以滿足復雜需要的能力。2014年3月,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國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提出各學段的學生應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亦稱“21世紀素養”,是對農業和工業時代“基本技能”的發展與超越,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復雜交往能力。核心素養具有時代性、綜合性、跨領域性與復雜性。核心素養已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它決定著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的大致方向。那么,核心素養到底為何能得到國際上的重視,又為何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以幾何級態勢增長,人們逐漸認識到以往應試教育的弊端,人們認識到單純的知識教學不能占據學生的全部學習生涯,書本知識不能填滿學生生活的空間,要留有余地。因學生不僅身為學生,他們還屬于社會,他們需要以一種全面發展、思維健全的姿態走向社會。國際上長達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擁有“核心素養”,才能將有限拓展到無限,才能在給學生打下堅實知識技能基礎的同時,又為未來發展預留足夠的可能。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化學課程設計原則
1.化學科學品質的培養
學習興趣能使學生始終對學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并在其中得到樂趣和滿足。生活中的化學無疑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師可將化學滲透到生活中,如生活中的抗氧化妙招、利用化學知識滅火等等。這些貼近生活的小例子,不僅能使化學學習變得有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其次,化學教學中豐富多彩的實驗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能幫助他們在腦海中留下實驗過程和結果,以加深印象,有效地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此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淵博的知識等,都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因素。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實驗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實驗可謂是鍛煉學生意志的絕佳途徑。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意志。如設計一項實驗任務,讓學生長期堅持去做。還可結合化學史教學,介紹有關科學研究工作者為人類進步不畏艱險、奮勇登攀的優秀品質。
2.化學科學水平的提高
首先,在化學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使學生逐步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對立統一、事物發展的矛盾性和統一性、量變到質變等觀點學習和認識化學問題,提高學生應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其次,初中化學啟蒙教育階段,應結合教學內容、化學史教學,對學生進行堅韌不拔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嚴肅認真的作風等方面的教育。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不只為得到正確的結果而去做實驗,要通過多種方法與途徑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研究方法和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使學生認識到一切科學知識都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的道理。
再次,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改革開放以來,為謀求經濟發展,我國環境已不堪重負。教師應通過“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使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和習慣。
3.思維能力的訓練
“素養不等于知識,但知識又是核心素養的必要基礎。”因此,在初中化學的教育過程中,不能拋開知識來談素養,要在打好知識基礎的同時,加強學生化學思維的訓練。化學學科中的知識是分散的,構成這個世界的元素和物質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而不同的物質又有不同的性質與用途,相互之間聯系又復雜。因而,教師可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運用知識網絡圖來構建自己的化學知識結構,以幫助將各物質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進行整合,這有利于學生元素知識的學習,也能為以后的化學學習建立良好的思維模式。
4.強化自主學習能力
葉圣陶先生認為:“我們離開了學校,仍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強越好。”學會學習是初中生的必備素養,而學會自我學習便更是能使自己受用一生的素養。化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不僅是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如果不“會學”,就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需要。因此,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培養學生不斷攝取新知識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5.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化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社會上一些關于食品安全的負面新聞抹黑了化學這門學科,很多人都認為是化學技術的進步才給這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物質“作亂”的機會,但實際上化學本無對與錯,關鍵是人類如何運用化學。因而,在學生剛剛接觸化學的初中階段,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化學,加強學生的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合理運用化學知識為人類造福迫切需要廣大有道德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同學的參與。”
三、結語
從內涵來講,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具有宏觀指導性質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對于應試教育而言的,重在轉變教育目標指向,從單純強調應試應考轉向更加關注培養全面健康發展的人。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反思與改進。盡管素質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國長期存在的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問題,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效。解決這一問題,要從完善評價標準入手。全面系統地凝練和描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標,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發展情況的評價標準,有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