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瑩 賀亞瑩
摘要:在網絡文學流行的今天,怎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現階段大學生教育的核心問題。文章對網絡文學興起的背景和特點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分析了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探討了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舉措,以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文學;大學生;思想教育;策略
大學生是網絡用戶群的主要構成成員,網絡已經變成了大學生生活的核心部分,網絡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網絡文化的形成。因而,客觀了解網絡文化流行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同時充分運用網絡文化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現如今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熱點。
一、網絡文學興起的背景與特點
網絡文學是網絡社會與數字技術的產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有作家通過電腦取代紙筆來寫作,這種寫作與操作打字機無任何差別,寫出來的作品并不能叫作網絡文字。一直到數字技術的運用,在電的系統中,根據很多元件所構成特定電路,讓電的信號根據要求來傳輸,構成計算機網絡,之后又將電話與電腦連接,演變成互聯網,進而出現了網絡語言與數字出版等新的發明,寫手經過自己的微博寫作將作品經過互聯網傳輸到文學網站,這一過程就演變成了一種新媒體寫作,即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比較來說,網絡文學的特點就是更新速度很快、語言風趣幽默、容易被人們接受。
二、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網絡文學的誕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戰,越來越多水平參差不齊的網絡文學作品噴涌而出,一些作品調侃崇尚,歪曲經典,沒有思想政治教育涵義,還有一些網絡文學缺乏對正確價值觀的追求,產生了顛倒是非、粗鄙化的情況。大學生閱讀這類作品易于產生不良的思想,樹立錯誤的是非觀念,最終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長時間的教育沒有任何好的效果。
再者,網絡文學如果不正確利用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后果。一些大學生癡迷于網絡小說在上課時不聽課,網絡閱讀使得很多年輕一輩變成低頭一族頸椎老化,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也是很不利的。
三、新時期如何利用網絡文學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提升大學生素質與辨別能力
網絡文學作品的準入機制上有一些紕漏與不足,一些暴力信息、情色信息、不良信息均通過互聯網渠道大力傳播,因為互聯網本身具備顯著的虛擬性特點,導致一些大學生不具備一定的自控意識與警覺意識。為應付這些不良信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態的影響,大學生本身就需要積極強化自己的信息識別能力,準確認識網絡文學作品的優勢與劣勢,強化識別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控制自己上網的時間,可以準確使用網絡,不沉迷于互聯網。
(二)充分利用網絡文學的影響力
在網絡文學還沒有普及的時代中,很多讀者群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就是紅色書本教育,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等。在過去這些紅色經典激勵了很多熱學青年去當兵,為保衛國家而奮斗。而一樣是保衛守護與愛國主義,網絡文學使用了別的方式來展現。例如,幾年前盛行的《士兵突擊》,沒有愛情,沒有女人,只有清一色的軍人,講述的故事均是戰友情、努力奮斗、部隊、不放棄,可是每一個士兵均是有血有肉的,經過士兵們的拼搏與奮斗,傳遞出保衛國家和不拋棄的價值觀。這種表現方式和教材比較起來,更能夠將大學生讀者群的目光吸引過來,使大學生充分感受到為國家為人民貢獻的情懷。
(三)促使教師合理挑選網絡文學
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環境均是很單一的,在校園內,對社會事件參加度不高,生活節奏緩慢,這時候網絡起到了開闊視野、提供選擇的作用。教師可以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挑選出一部分易于引起大學生共鳴的作品在大學生中傳播,在該種思想熏陶下,經過不一樣的網絡文學作品對比,對網絡文學里面的先進人物展開學習,進而給大學生閱讀網絡文學提供典范,把正面和反面角色進行對比,給大學生提高自己的修養與素質提供參考。
總而言之,在網絡文化流行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準確引導大學生對待網絡文學,使大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網絡文學進行正確的判斷與評價,這也是現階段高校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
參考文獻:
[1]于梁梁,吉植強.網絡文學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影響調查及對策分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01):64-66.
[2]暢軍亮,李居銘.網絡文學的多元價值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0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