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代吉
摘 要:本次研究主要利用了1999年10月到2016年10月玉樹地區草原火災資料和氣象觀測資料,進一步分析了青海省玉樹地區草原火災與氣象條件之間的關系。首先分析了玉樹各縣草原火災分布情況,以及草原火災發生過程中地區降水、風、氣溫、相對濕度等氣象因素變化情況,最后提出了草原火災防范對策。
關鍵詞:青海玉樹 草原火災 氣象條件 關系
中圖分類號:S8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2
海玉樹地區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頭,平均海拔高度高達4200米以上。玉樹地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冬春季節降雨稀少,很容易出現冬季和春季連續干旱,同時受大風天氣影響,導致地表水分蒸發量不斷增加,氣候干燥異常,使得植物自身蒸騰量加大,草木缺水,一旦遇到高溫干旱天氣,就會為草原火災發生提供條件。
一、材料選取
本次研究選擇了1999年10月到2016年5月玉樹地區草原火災資料和氣象觀測資料,這些氣象材料主要包含了結古、囊謙、雜多、曲麻萊、治多、清水河地區的草原火災發生次數和火災發生前的氣象條件。研究中對玉樹地區草原火災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同時在火災發生前進一步分析了不同地區降水、風力、氣溫、相對濕度等氣象因素,最后明確了草原火災發生與氣象條件之間的關系。
二、玉樹地區草原火災分布特征
1.玉樹地區草原火災時空分布特征
通過圖1數據可以看出,玉樹地區草原火災從1999年到2016年共發生21次,其中發生火災次數最多的是結古,出現了7次,其次是玉樹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的囊謙和曲麻萊,發生次數分別為5次和4次,清水河出現了3次,草原火災次數最少的地區是雜多和治多,各出現了1次。從本地區火災時空分布特點可以看出,玉樹地區草原火災呈現從東向西逐漸減少的趨勢。詳細情況如圖1所示。
2.玉樹地區草原火災發生時間分布
從1999年到2016年共發生火災21次,平均每年發生火災1.17次。其中2005年無草原火災發生,2006年和2007年玉樹地區出現火災3次,2000年、2003年、2008年各出現1草原火災,2001年~2002年、2004年、2009年~2010年各出現火災2次。2011年到2016年出現火災共出現火災6次。從玉樹地區草原火災月份變化情況來看,地區草原火災呈現年初和年末高發的現象,其中草原火災發生次數最高的是3月份,其次是每年的11月份和12月份,草原火災發生最低的是每年1月份、2月份、4月份和5月份。詳細情況如圖2所示。
三、青海玉樹地區火災發生前氣象因素分析
通過最近幾年的實踐研究可以發現,草原火災的發生,受到地形,植被干燥程度,氣象因素等綜合條件影響。通過對各個地區火災發生前各種氣象因素進行有效統計,發現不同氣象因素條件下,草原過火面積損失程度存在較大差異性。
1.連續干旱對草原火災的影響
連續干旱無持續性降水,是導致草原火災發生的重要因素[1]。降水持續減少,地表植被干燥程度不斷增加,燃燒點越來越低,加大了草原火災發生幾率。玉樹地區3月份7次草原火災都出現連續無降雨天數長達18天以上,其中在2010年連續出現58天無持續降水,使得草原火災連續發生。囊謙在2010年3月和2002年4月發生火災之前,連續無降雨天數質超過了一個月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地區無持續降雨是導致草原火災發生的一個重要氣象因素。
2.大風天氣對草原火災的影響
干旱持續,大風不僅會加速可燃物水分蒸發,導致植物身體逐漸干燥,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增加植物和氧氣的接觸面積,一旦出現過火點,就會導致可燃物燃燒的更為旺盛[2]。所以大風天氣是導致草原火災發生的最重要因素。青海玉樹地區地理位置特殊,冬春季節青藏高原受西風帶控制,海拔高度越高,風力越大。大風天氣使得地面風速迅速增加,草原火災危害面積和大風天氣呈線性關系。草原發生火災,如果遇到連續大風天氣,草原過火面積會隨之增大,風速越大,危害越大。特別是在持續干旱氣象條件下,大風就成為草原火災發生的最重要氣象因素。
3.溫度對草原火災的影響
玉樹地區海拔高度普遍在4200米以上,冬春季節降水稀少,陽光直射,日均溫差較大。當空氣溫度持續大于0度以上時,地表溫度會大于10度。氣溫高達十10度以上,地表溫度會超過30度。地表溫度迅速升高,使得草原植被的蒸騰作用不斷加強,土壤中的水分不斷散失,使得可燃物更加干燥。陽光直射會導致可燃物本身溫度升高。地表溫度越高,可燃物達到燃燒點,所需要的熱量大大減少,一旦適宜條件就會導致草原火災發生。研究結果顯示[3],當地表溫度小于10度以下時,草原火災發生概率僅有17%。而玉樹地區每年10月份以后以及春季的2月到4月份,有一半以上的火災發生都是在中午14點地表溫度超過30度的情況下出現。
4.相對濕度對草原火災的影響
相對濕度直接影響到草原植被體內的含水率,相對濕度越大,草原植被的燃燒點越高。進入冬至以后,草原相對濕度較大,平均相對濕度都保持在40%以上。但地區草原相對濕度隨季節變化存在較大差異性。冬春季節當相對濕度大于70%時,草原火災不容易發生。但是如果冬春季節出現持續性干燥,即便是短期內草原相對濕度達到80%,也可能發生火災。冬春季節持續干旱,加上大風天氣,相對濕度小于30%,加大草原火災發生的可能性。
四、結論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玉樹地區草原火災從東到西發生次數呈現減少趨勢,其中草原火災發生次數最多的是囊謙和曲麻萊,火災發生最少的是雜多鎮和治多。此外,該地區火災發生呈現年初和年末高發的現象。每年3月是草原火災發生次數最多的時期,11月到12月是草原火災發生的次高峰期。而每年的1月份、2月份、4月份和5月份是草原火災發生的最低月份,現在這種情況可能和降雨,溫度,土壤相對濕度有很大關系。青海玉樹地區草原火災發生情況,受地形,植被干燥程度,氣象因素等綜合條件影響,其中持續干旱,降雨不足,大風天氣,氣溫和地溫較高,相對濕度變化較小,是引起火災持續發生的主要因素。連續干旱天數越多,持續降雨越少,地表植被干燥程度越大,火災發生幾率也會加大。針對青海省玉樹地區火災發生現狀,需要我們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草原火災防控工作。
1.強化火災部署,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青海玉樹地區各個鄉鎮要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精神,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主體責任,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全面推行地方領導負責制和部門分工責任制,形成政府負責,齊抓共管,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扎實做好草原火災防范部署。克服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切實做到排除隱患,火災早預報,火災早處置,避免發生重特大草原火災和重大人員傷亡現象。
2.強化監測,認真做好安全隱患排查
青海玉樹各鄉鎮要做好火源監管和隱患排查工作,下大力氣筑牢在草原上用火審批,督促檢查,日常巡護,監測預警等工作防線,持續鞏固草原火災防控管理成效,堅持做好日常巡護和專項檢查工作,將草原防火重點物資力量相火災,高發地區轉移。要認真檢查防火預案和制度的建立完善、防火物資保養更新、火源管制措施落實、防火培訓演練等情況,為徹底消除火災隱患做好準備工作。近期省上將派出督查組分赴重點草原火險治理區開展草原防火現場督查。
3.完善工作制度
各地要高度重視草原防火值班工作和火情信息報送工作,做好應急值守,完善信息調度,按時報送草原火災(情)統計報表(每月25日前實行零報告制度),做到草原火災信息不遲報、不瞞報、不漏報、不錯報,確保火情信息暢通。各地要定期開展草原防火演練,提升防火隊伍實戰技能和草原火災科學處置水平。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火情信息及時處置,火情動態隨時掌握,一旦發現火災,必須認真核查、報撲同步,妥善科學處置,做到火情殲滅于萌芽,大災止步于小災。
參考文獻
[1]我國草原火災防控的實踐與探索[J]. 馬有祥. 中國應急管理. 2012(11)
[2]淺談草原火災的預防[J]. 李雅芝,白宏達,桑維秋,常子恒. 吉林畜牧獸醫. 2006(12)
[3]黃南地區草原火災氣象條件分析[J]. 裴少陽,申燕玲. 青海農林科技.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