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也稱腦血管意外,是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閉塞、狹窄,甚至破裂造成的腦血液循環障礙[1],其發病急,致死率、致殘率、復發率高且病程長、花費大,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多數腦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是指身體、心智和情感與他人保持一致不相矛盾,并能將個體心境調整為當下最佳狀態[2],它是人類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正確地對腦卒中病人進行心理干預,有利于促進病人心理健康,進而使病人達到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的最佳狀態。
選擇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住院的無意識障礙病人59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評定量表(MMSE)評分>21分。排除標準:①計劃診療時間<1個月;②不愿意配合病人。研究過程中因住院未滿1個月而退組者3例,最終參與病人56例,其中包括:男41例,女15例;年齡35歲~82歲;小學學歷6例,初中學歷24例,高中學歷14例,專科及以上學歷12例。
采取王極盛編制的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該量表包含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適應性差、心理不平衡、情緒失調、焦慮、抑郁、敵對、偏執和軀體化10個因子,共80個題目,每個題目均采用5級評分[3]。均分<2.00分表示研究對象總體看來心理健康,均分2.00分~2.99分表示研究對象總體看來存在輕度心理健康問題,均分3.00分~3.99分表示研究對象總體看來存在中度心理健康問題,均分4.00分~5.00分表示研究對象總體看來存在嚴重心理健康問題。
入院時護理人員通過與病人、家屬或陪侍人交談,觀察、記錄病人日常生活起居、情緒、對外界環境的心理反應情況,采用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對病人進行問卷測評,并根據測評結果分析、總結出腦卒中病人存在的共性心理問題及各病人自身的個性化問題[4],針對性地給予系統護理干預。
1.3.1 共性護理干預
①針對測評結果,由病人家屬或陪侍人、醫生、心理治療師、康復治療師、護士等共同制訂病人的康復訓練目標、計劃。②每周二、周五分別對新入院病人、親屬或陪侍人進行入院團體健康宣教。主管醫生、責任護士負責疾病治療及護理知識宣教,內容包括腦卒中的發生、發展、轉歸相關知識,基礎疾病的治療、護理知識,飲食、情志、服用藥物、康復治療的作用及意義,康復訓練方法及目標等;心理治療師負責根據入院時病人量表測評結果中的共性問題,開展團體心理治療。③采用康復治療組工作模式[5],建立康復治療小組,成員包括康復醫師、康復護士、康復治療師等。由康復醫師任治療小組組長,負責康復治療小組工作質量的整體把控;康復護士任治療小組聯絡員,負責小組信息傳遞、溝通、反饋;康復治療師負責實施康復訓練。小組成員定期進行病例討論以改善病人功能障礙。康復治療過程中,親屬或陪侍人需全程參與,保證病人及家屬或陪侍人與醫生、護士、康復醫師之間的有效配合。④科室每月組織1次公休座談會,由科室主任、護士長、醫生、護士、康復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病人及親屬陪侍人等共同參與,目的是建立一個病人醫療、護理經驗分享平臺。每次座談擬定不同主題,流程內容包括醫生、護士、康復治療師的疾病治療、護理、康復知識宣教、病人家屬或陪侍人的護理經驗分享以及心理治療師對病人不良情緒應對方法的指導。座談會上,工作人員可就病人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提示和說明,病人家屬或陪侍人也可以就個人在病人護理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心理問題進行咨詢。⑤科室每周一、周四為預出院病人及親屬或陪侍人進行病人出院團體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院外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及康復訓練方法、改善病人居家護理環境和居家護理注意事項、基礎疾病用藥注意事項及家庭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問題和對策,并要求病人定期復診。必要時病人可根據實際情況與社區康復中心聯系轉介。⑥建立微信群,由專人負責維護。病人可利用微信群繼續與醫護人員交流。
1.3.2 個性化護理干預
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病人、家屬或陪侍人信任。根據量表測評結果,為有心理問題的病人選擇適宜的病房與病友,安排有豐富情緒管理經驗的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鼓勵病人表達自身意愿,采用認知干預、放松干預等心理干預技巧,消除病人不良情緒,幫助病人以積極態度面對現實[6]。②情感支持水平較低、醫藥費用負擔較重是腦卒中病人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可利用志愿者、好友、鄰居協助等加強病人的情感支持水平;經濟困難者可申請病人單位、社會支持以減輕病人自身經濟負擔[7]。③對存在焦慮、抑郁等問題的病人,應盡量選擇直系親屬作為病人陪侍人,由心理醫生及時介入進行心理干預治療。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④將有心理問題的病人列入交班內容。在日常治療、護理、康復訓練過程中注意與病人的有效交流、溝通,仔細觀察病人表現,如有異常則重新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并將測評結果告知醫生,根據醫囑及時處理。
系統干預4周后,采用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再次對病人進行測評。
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率表示。
入院時病人心理健康量表總均分為3.98分,屬于中度心理健康問題。56例病人中有4例病人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因子分≥2分的病人統計狀況見表1。

表1 入院時因子分≥2分的病人
干預4周后病人心理健康量表總均分為2.33分,屬于輕度心理健康問題。56例病人中無嚴重心理問題病人。因子分≥2分的病人統計狀況見表2。

表2 干預4周后因子分≥2分的病人
心理問題是一種動態失衡的心理過程,對個體的生存、發展以及穩定的生活質量起到消極作用[7]。及早發現存在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腦卒中住院病人,對病人進行共性護理干預及個性化護理干預,可以改善病人心理健康狀況,降低甚至避免心理問題導致的一系列不良事件。研究結果顯示:入院時病人心理健康量表總均分為3.98分,研究對象總體存在中度心理健康問題,干預4周后病人心理健康量表總均分為2.33分,研究對象總體存在輕度心理健康問題,與入院時相比,心理問題得以改善??赡苁怯捎谘芯空卟捎弥袊诵睦斫】盗勘韺π氯朐翰∪诉M行心理健康評定,根據評定結果采用系統護理干預措施,借鑒集體心理治療方式(入院團體治療和出院團體治療),給予新入院病人及家屬團體入院宣教,對出院病人進行團體指導,同時每月組織一次公休座談會,使病人了解到康復治療訓練配合方法,也為家屬傳授了疾病護理經驗。采用康復小組工作模式,并結合科室信息公眾平臺與病人溝通交流,為病人提供各種科學、專業的護理知識支持的同時也為病人及時解決疾病相關問題提供了平臺,增強了病人對疾病康復的信心,減少了心理問題產生的因素。針對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病人,采用個體化護理措施,心理治療師積極介入治療,可有效減輕病人因疾病所致的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幫助病人達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從而提高病人生存質量,有利于病人積極配合康復治療,提高康復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