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管理是指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1],其主體是健康管理師,即從事健康監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健康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2]。健康管理理念和健康管理師最早在美國出現。直至今日,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對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已較為成熟,而我國2005年才由衛生部提出“健康管理師”這一新興衛生服務職業。盡管健康管理在我國提出已有十幾年時間,但其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從事健康管理實踐的人才相對匱乏,健康管理隊伍尚未形成。培養一批以健康管理師為核心的服務團隊,是有效降低個人患病風險,滿足群眾醫療服務要求,降低我國醫療費用開支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過對綜合性醫院護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師功能定位、服務內容等的認知情況,以期為推動健康管理師職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利用分層抽樣法對湖北省1所二級乙等和1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臨床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從事護理相關工作;②完成問卷的所有內容。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分為2部分。①臨床護士基本情況,包括醫院等級、性別、年齡、職稱、學歷等;②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師認知狀況,包括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師的了解程度,對健康管理師應具備的學歷、專業背景、來源、崗位性質、功能定位、服務內容、擇業影響因素認知狀況。其中,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應具備的專業背景認知狀況、功能定位認知狀況及服務內容認知狀況為多選題,其余均為單選題。
本研究采用問卷方式進行調查,通過《問卷星》共發放問卷660份,回收有效問卷629份,有效回收率為95.30%。
通過《問卷星》對臨床護士進行調查并對數據進行整理,運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檢驗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率表示。
兩所醫院中,臨床護士選擇非常了解健康管理的有13人(占2.07%),選擇非常了解健康管理師的有9人(占1.43%)。身邊是否有朋友參與健康管理相關職業一項,共調查629人,缺失值2人。詳見表2。

表1 臨床護士基本情況

表2 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師的了解程度 人(%)

表3 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學歷認知狀況 人(%)
兩所醫院的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應具備的專業背景認可度依次為護理學(占88.55%)、基礎醫學(占80.92%)、公共衛生(占71.86%)、臨床醫學(占65.18%)、藥學(占62.48/%)、醫藥衛生管理(占61.37%)及其他專業(占16.69%),詳見表4。

表4 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應具備的專業背景認知狀況 人(%)
本項目共調查629人,缺失值為4人。兩所醫院的臨床護士認為健康管理師來源為全科護士者占25.44%,其次是健康教育人員(24.64%),詳見表5。

表5 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來源認知狀況 人(%)
兩所醫院的臨床護士認為健康管理師的崗位性質是全面協調性質者最多,占54.05%,詳見表6。

表6 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崗位性質認知狀況 人(%)
2.7 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功能定位認知狀況
兩所醫院的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的功能定位主要為康復與健康教育板塊,其中,選擇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宣傳者占81.88%、衛生知識普及占77.11%、個人健康管理占76.15%、疾病康復指導占74.88%、健康檔案管理占73.61%;保健板塊中,選擇老年保健者占65.82%、婦女保健占60.73%、幼兒保健占58.66%;預防板塊中,選擇常見慢性病防治者占66.77%、慢性病篩查占52.94%、社區衛生診斷占39.43%;計劃生育保健板塊占47.06%,詳見表7。

表7 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功能定位認知狀況 人(%)
兩所醫院的臨床護士認為健康管理師的服務內容為健康體檢評估者比例最高,為82.99%;其次是營養學與心理學健康教育,為73.93%;協助醫生進行家訪的選擇比例為48.97%;精神疾病管理的選擇比例為39.75%;其他為8.90%,詳見表8。

表8 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服務內容認知狀況 人(%)
兩所醫院的臨床護士健康管理師擇業影響因素認知前3位分別為對公眾健康的意義(53.58%)、收入(21.78%)及工作環境(11.76%),詳見表9。

表9 臨床護士對健康管理師擇業影響因素認知狀況 人(%)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理及心理壓力不斷增大,高血壓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亦呈持續增長趨勢,給個人及社會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3]。鑒于此,2005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布第四批新職業,其中健康管理師直接與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相關[4]。目前,我國關于健康管理的研究正處于初級探索階段,理論研究滯后于健康管理工作的實踐和應用,建立完善的理論體系、準入標準、培養機制和培訓模式,是發展健康管理事業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國健康管理工作試點仍位于社區,而綜合型醫院醫護人員對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師職業認知相對缺乏。調查結果顯示:兩所綜合型醫院臨床護士中非常了解健康管理者占被調查護士的2.07%,對健康管理師非常了解者占1.43%,提示應在護理專業學生、醫務人員中加大關于健康管理師職業的宣傳力度,完善相關培養機制,高校可開設健康管理專業,培養從事健康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管理者可為醫務人員創造機會參與發達國家的健康服務培訓,并培養、建設自己的健康管理師專業師資隊伍[5]。
《健康管理師職業標準》指出從事健康管理師職業必須具備一定的學歷基礎。王郁等[6]結合《健康管理師職業標準》,對我國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的初級架構進行探討指出,健康管理師應具備:①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②高昂的工作熱情,敬業主動、認真負責、善于學習、敢于創新的職業態度;③人際交往能力、知識綜合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專業發展能力、管理能力等。本研究調查發現:97.93%的臨床護士認識到健康管理師應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且不少于61.37%的護士認為健康管理師應具備護理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臨床醫學、藥學及醫藥衛生管理等專業背景知識。健康管理師是知識型技能人才,需要具備堅實的知識基礎,其不僅需要掌握學科所涉及的系統知識體系,如健康管理、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常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衛生保健、流行病學以及醫學統計學、健康教育學、中醫養生學等,還需要了解其他相關學科知識,如心理學、營養與食品衛生、醫學倫理學、醫學信息學、健康保險和相關法律法規等[7],以便更好地適應不同情景下健康照護對象的健康需求,保證全面而合理的為干預對象制訂有效、科學的健康照護方案。
表7結果顯示:兩所醫院中參與調查的臨床護士認為,健康管理師主要在康復與健康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少于73.93%的護士認為健康管理師的主要服務內容是健康體檢評估及營養學與心理學健康教育。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健康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2007年)指出健康管理師職業功能主要包括5大項:健康監測、健康風險評估和分析、健康指導、健康風險因素干預以及指導、培訓與研究[8]。不同于全科醫生,健康管理師的工作重點在于預防疾病,這一特點決定了其在實際工作中的功能定位,即運用掌握的知識為人們分析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運用有效的方法進行健康干預,從而達到健康管理目的[9]。
健康管理在我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它能幫助醫療機構、企業、健康保險公司以及社區等采取有效服務手段對個人健康進行個性化管理,以達到有效預防疾病、節約醫療支出的良好作用[10]。調查顯示:53.58%的護士表示在選擇健康管理師職業時比較看重工作對公眾的健康意義,21.78%和11.76%的護士會考慮收入及工作環境,提示管理部門應重視健康管理師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健康管理師職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如積極發揮其在體檢人員(包括學校職工、各事業單位職工等)綜合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增強其職業自豪感;不斷完善健康管理師的宏觀管理政策,包括準入資格、培訓與開發、績效評價和薪酬管理等,在綜合醫院體檢中心試點設置健康管理師的崗位和補償機制,鼓勵綜合醫院護士報考健康管理師;擴大健康管理師職業地點,為我國健康管理師職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