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介紹了湖南省衡東縣近兩年來在教師工作坊建設方面進行的實踐探索,總結出強化認識,找準定位、統一規劃 ,穩妥推進、主題導向,嚴格實施三個努力方向,力爭讓教師工作坊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方沃土。
關鍵詞:教師工作坊;教師專業成長;嘗試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0-15
作者簡介:劉啟賢(1962—),男,湖南省衡東縣教育局教師工作股股長,一級教師。
湖南省衡東縣(以下簡稱“我縣”)自2015成功申報國培項目縣以來,深化認識,找準定位,扎實實踐,在教師工作坊建設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先后在全縣建設了6個教師工作坊,惠及了全縣近千名教師。尤其是“以縣域名師為針,以線上研修和線下研討為線,以活動主題為載體”的抱團研修模式構建,形成了一線教師培訓常態化格局,終生學習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2016年,湖南省共評出A類工作坊23個,其中我縣有4個教師工作坊成功晉級A類;同年11月,湖南省在桃源縣舉辦的市縣教師工作坊研修現場觀摩研討會上,我縣以《練好工作坊“內功”,服務教師專業成長》為題,介紹了教師工作坊管理統籌經驗;小學語文教師工作坊以《心懷責任,一路耕耘一路歌》為題在全省交流;《湖南教育》以《“走,到教師工作坊學習去!”》為題對我縣教師工作坊經驗進行了報道。回顧兩年來教師工作坊的建設歷程,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強化認識,找準定位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更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1. 深入調研,掌握實情
在全縣實施國培項目進程中,送教下鄉一直是主旋律,摸索了切實可行的經驗模式。湖南省送教下鄉現場會在衡東召開,由此產生的《“八張清單”撬動了縣送教下鄉培訓的興奮點》,被評為教育部“國培計劃”優秀工作案例。教師工作坊是一種嶄新的培訓機制,如何讓鄉村教師搭上坐穩“互聯網+”時代快車、“坐云擁電”升級課堂、打造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共同體,已成為我縣教師新常態下培訓學習最盼、最急、最憂的問題。為此,我們成立教師工作坊建設領導小組。2016年年初,設計了衡東縣中小學教師培訓調研問卷,從17個方面調研,走訪了14個鄉鎮、5所縣直學校,發放調查問卷196份,收回調查問卷162份,撰寫了《衡東縣2016年中小學教師培訓調研報告》。根據教師需求,確定了2016年教師培訓項目。特別是把教師工作坊建立納入到了2016年國培計劃中的重要項目。
2.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為推進教師工作坊建設,2016年縣教育局轉發了教育部《關于印發〈“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研修實施指南〉的通知》和2016年湖南省教育廳、財政廳聯合發文《湖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工作坊研修實施意見》。教育局相繼召開了教師工作股、基教股、教研室、計財股、電教站和縣教師發展中心主要負責人座談會,針對《實施意見》,深度分析我縣教師培訓現狀,組織了省市縣級培訓基地校積極申報教師工作坊承辦校和縣域名師申報坊主工作,在申報基礎上擇優確定承辦校、遴選坊主和主持人,同時根據省廳文件精神,細化管理考評方案和落實經費保障。經過反復討論,認清了形勢,明確了目標,知曉了步驟,形成了共識,在全局上下匯聚了建好教師工作坊的強大正能量。
3. 找準定位,明確要求
我縣教師工作坊定位:支持教師專業成長,為他們獲得專業上的交流提供平臺,滿足教師在職業發展上的認同需要。示范輻射:依托縣域名師,引領一定數量的區域骨干教師打造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以點帶面,培訓一批優秀教師。合作學習:工作坊關注的是教師的“學”,全縣所有教師都是一個“學習者”,工作坊“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合作,促使受訓教師真正將所學到的教育理論應用到教學實際,形成“以學論教”的系統教學思維,提升專業化水平。區域引領:接地氣、求實在,通過網絡課程研修+網絡校本研修+短期集中研修的方式,開展混合式研修,促進全縣教師群體可持續發展,引領區域學科教學。
按照“省級做示范,市縣兩級促全員,重點在鄉村”的思路,2016年,我縣建立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初中語文、初中數學四個教師工作坊,每個教師工作坊各遴選學員100人,共400人。要求每個教師工作坊,依托縣域內名師,引領學員在學科專家指導下,通過常態化研修活動,圍繞一個中心主題,由淺入深,不斷探索,特別是學員在學中樂,在樂中學,結識一批志趣相投的學友共同探究,碰撞出思想火花,積累新生成資源,使優秀教師走向卓越,一般教師獲得發展,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
二、統一規劃,穩妥推進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為推進教師工作坊的建設,按照《湖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工作坊實施意見》,我縣教育局堅持“四統一”穩妥推進。
1. 統一搭建團隊,優化人員配置
教師工作坊要有效,坊主、主持人是關鍵。我們確立了以坊主為首的三人行指導團隊,經認真考核和縣教育局黨委審定,遴選出縣域內名師(特級教師、市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擔任各坊坊主;坊內教研員由縣教研室相關教研員或縣教師發展中心本專業教師擔任;坊內管理員則由教師工作股或縣教師發展中心校級領導擔任。同時為做好坊內日常培訓事務管理,我們給每個坊都配備了坊主小助手,協助坊主進行攝像、線上線下資源整理、課堂空間建設輔導、編寫研修簡報、發布研修動態、協助坊主處理日常工作。2016年,我縣建設了四個教師工作坊,對于遴選坊主和落戶學校,我們從10個省市縣培訓基地學校篩選出四個承辦校。在篩選過程中,我們既考慮坊主因素、三人行搭配,還考慮學校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并且顧及城鄉結合一體化。坊內活動要出色,成員得跟上。在組坊過程中,我們實施坊主“組閣”制,且傾斜于鄉村學校。由坊主確定師德高尚、樂于奉獻、學識扎實、組織能力強和有一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基礎的教師擔任小組長,再由小組長招募組內成員,要求組內成員年齡在45周歲以下且有較好的網上操作學習能力。組建科學合理、權責分明的學習團隊,極大地推進了教師工作坊的活動開展。
2. 統一經費保障,優化服務措施
自2016年申報“國培計劃”鄉村教師工作坊項目以來,縣教育局確定把教師建設教師工作坊作為全縣教育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長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除省教育廳撥付的3萬元經費之外,縣財政撥付給每個教師工作坊10.2萬元,用于聘請授課專家、購置網上學習資源、保障學員學習生活費和教師輔導費等,學員往返差旅費則由派出學校承擔,所有參加教師工作坊學習的學員實行免費培訓。對于每個坊內的工作經費,要求在開支符合上級財政有關規定基礎上,具體使用明細則由教師工作坊承辦學校校長、坊主和主持人共同掌握。同時對教師工作坊主持人按1/3標準工作量計算,對超工作量的則每月給予400—600元的獎勵。對全縣4個教師工作坊排名居全省縣級工作坊前5、10、20、30名分別給予5000、4000、3000、2000元獎勵;對優秀小組、優秀小組長、優秀學員、各種比賽活動優秀者給予一定獎勵。這一系列經費保障措施,全方位地盤活了教師工作坊這盤棋,形成了學員積極向上,你追我趕的新局面。
3. 統一規范要求,明了各自任務
教師工作坊有坊主、教研員、管理員小助手,我們嚴格按省定要求明確了各自職責,各個小組長、每位學員準確掌握省定優秀小組、優秀學員考核標準,每個工作坊,我們規定要有研修主題、調查問卷、學習簡報、考勤記錄、研修反思、研究成果、優秀展窗、再生資源。工作坊每個學員上傳一個學習資源包(含同一個內容的一篇教學反思、一個教學設計、一段教學視頻、一份教案、一個課件)。在明了任務、明確要求情況下,全縣以坊為單位,緊扣研修目標,緊貼教學實際,注重資源積累,突出師德師風教育和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呈現出“你追我趕”的學習熱情,形成了“走,到教師工作坊學習去”的嶄新格局。
4. 統籌研修時間,減少工學矛盾
2017年,我縣在原有5個教師工作坊的基礎上,結合調研過程中所了解的學前教育教育教學現狀,我們又新建了100人的學前教師工作坊,落戶于我縣市級示范園——新塘中心幼兒園。作為國培項目縣,培訓任務重、培訓壓力大,齊頭并進的還有四個省級基地校與鄉村校手拉手、五個學科五個片區的送教下鄉活動,參培人數近千人。若不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學校有可能停擺,培訓有可能凌亂不堪,所以我們統一安排日程,在不同的時段安排不同的培訓項目,盡可能減少工學矛盾,有序推進教師工作坊活動。
三、主題導向,嚴格實施
教師工作坊名稱上借鑒了傳統手工作坊的意蘊,強調教師緘默性的教育智慧的凝練與分享,將短期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在崗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所以,開展相關主題的課程研修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以主題導向,嚴格實施線上研修和線下研討相結合,讓每個工作坊成為教師提升的大平臺。
1. 研修有主題,力爭學有導航
我們每個工作坊的坊主特別是專家團隊,都是杏壇老匠、行家里手,他們都耕耘在教學一線,十分了解教師的培訓需求和薄弱環節,他們根據學科特點和學員需求設定各有特色的研修主題,優化研修內容,明確研修任務,主要來自于高校和省教師培訓機構專家,專家團隊為教師工作坊研修把脈號診,培養坊主,每個坊的核心專家在線上線下指導,對整個教師工作坊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每個工作坊的活動能有條不紊地在主題導向下開展。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工作坊定位于鄉村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確定的主題是“文本研讀——凸顯文本的核心價值”;初中數學教師工作坊研修主題“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深度融合”,力推巧用多媒體助力數學學科教學,以此為主題引領各項活動;“低年級的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師工作坊的主動脈;小學語文教師工作坊則高舉“強化語用意識,讓語文閱讀教學回歸本真”這一鮮明的旗幟;學前教育教師工作坊大力倡導“語言集體教學活動與游戲的巧妙融合”。
2. 研修有要求,力求學有所得
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教師工作坊建設和活動開展離不開紀律要求作保證,我縣教師工作坊既要接受年底省里考評,同時縣內也要排名站隊,2017年1月10日,教育局舉行“衡東縣國培計劃(2016)各項目展示評比活動”,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宏建親臨到會致辭,強調:“國培工作與縣情相結合,與校本研修相結合,與青年教師培育相結合,與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相結合。重在突出青年教師培育培養,真正落實‘三年成長、五年成才、十年成名規劃。”根據教育局的《衡東縣國培項目展示評比方案》對12個國培子項目進行展示匯報、考核亮分。聘請專業評委和互評組,每個組參照省里要求按照培訓目標、培訓過程、培訓成果、活動反思、工作建議五個方面進行匯報,逐一打分,然后進行總結表彰。用農村一句俗話來講“三分錢買一個燒餅也要分個厚薄”。
3. 研修有創新,力保學行并舉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全縣六個教師工作坊不斷地顯現出自我特色。高中數學工作坊已走出衡東,服務衡陽,他們培養的高中數學名師已經在衡陽市高中學校顯現作用;小學數學教師工作坊從細微著手,使鄉村教師領略了省城名師風采,他們生成的資源貼近了農村工作實際,深受農村教師歡迎;初中語文教師工作坊在青年教師坊主侯志中的帶領下,在專家團隊指導下,積累了許多生成資源,在教學中應用,通過賽課培養了一批初中語文教學的“能手行家”;初中數學工作坊成員由原來的生疏、青澀,在專家的指導下逐步走向成熟,教師們初步掌握了幾何畫板的應用,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的測評,學員通過率明顯提高;就連2017年剛剛創建的幼兒教師工作坊,以問題為先導,通過專家釋疑解難,積極探索幼兒教師成長規律。參培教師深情地說:“教師工作坊打破了我們固步自封的思想,讓我們感受到了網上學習和集中研討的魅力,我們要用好教師工作坊這一平臺”。
回首教師工作坊的建設歷程,從無到有,從有到日臻完善,這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團隊不斷提升發展的過程。近兩年的實踐探索,我們得到了領導的大力支持、同行的鼓勵幫助,使得我們的教師工作坊呈現了極強的凝聚力和發展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推動教師進一步專業成長。教師工作坊是一種常態化學習模式,每個坊的主持人既要組織活動,又要加強業務指導,因而提升了一批骨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培訓能力,真正發揮了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這也恰好與我縣的名師隊伍建設之路相吻合;青年教師在坊內學習交流討論,既有學科名師傳幫帶,又有理論學習引領提高,教師工作坊又成為了我縣青年教師成長的大后方。二是生成一批優質培訓課程資源。每個工作坊博采眾長,推陳出新,在學習中碰撞思想,在研討中積累提升,每一個案例、講座、沙龍跟帖、學習心得都是很好的培訓課程資源,在小組長和主持人的總結整理下,生成了實用性強的課程資源,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借鑒。但教師工作坊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怎樣促使教師專業水平整體提高,有待我們積極探索;教師工作坊坊主、三人行和坊主助手的能力提升有待進一步加強;三人行和助手付出的艱辛勞動,應給予的報酬有待上級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予以進一步明確。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目前我縣6個教師工作坊發展態勢良好。我相信,只要我們繼續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勁,緊緊抓住教師工作坊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務實有效開展各項活動,就一定能日臻完善,讓教師工作坊成為我縣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方沃土。
參考文獻:
[1]魯 奮.找準定位 求實創新 提升品位——給中小學教師開展教科研工作的幾點建議.《浙江教育科學》,2003(1):25-26
[2]張金懷.學校教育科研的窘況分析.《教育藝術》,2014(12):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