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熱”,與中國電影在印度的“冷”形成鮮明對比。僅以上月為例,筆者除了在印度當地電影頻道偶爾看到功夫題材的中國影片之外,在電影院很少能看到中國影片的身影。30日與幾名印度人交流時,大家對中國電影比較一致的觀感仍然停留在武俠動作片層面。特別是一名印度當地“95后”對筆者說,他最喜歡的中國影片是《洪熙官之新少林五祖》。要知道這部片子比他年紀還要大一歲,可見近年中國電影在印度的發展乏善可陳。
從自身來看,近年來能征服國際市場的中國電影不多,這限制了印度電影界引入中國作品的愿望。從印度本地電影市場來看,《功夫瑜伽》制片人之一帕瑪爾認為,“由于印度電影院數量比中國少,數量可能只是中國的零頭。所以為保證印度電影優先排片,外國電影就很難與本土電影競爭發行權。”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電影在印度市場就一籌莫展?!罢业秸嬲哂兄袊厣膬热荩瑯涌梢源騽佑《扔^眾”,帕瑪爾說,“如果中國電影發行單位能夠找到印度本土的發行商或電影制作人進行合作,通過共同開發帶有普遍性或共通性的故事,采取合作制作或者翻拍經典的方式,也許中國電影同樣會在印度取得成功?!?015年時,中印曾商定要合拍《大唐玄奘》《功夫瑜伽》和《大鬧天竺》三部影片,后來筆者就此事詢問印度朋友,答復說記得成龍的《功夫瑜伽》曾在印度上映,對另外兩部卻沒有印象。
中印間文化差異特別是印度普通民眾對中國極度缺乏了解,也是印度觀眾對中國電影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印度記者高和認為,“中國電影在印度并不出名,原因在于印度人并不完全了解中國。因此,進一步加強兩國民間的人文交往就顯得尤為重要”?!?/p>
(胡博峰 宇同)
環球時報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