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燕
【摘要】 目的:探討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使用常規心電圖檢查,觀察組使用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檢查,觀察兩組心肌缺血與心律失常的診斷情況。結果:觀察組心肌缺血陽性率為90.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3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4.933,P=0.000);觀察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可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的準確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 心電圖;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GAO Lingy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2):012-01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to diagnos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agnosed by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The positive rat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rrhythmia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positive rat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4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2.38% in control group(字2=14.933,P=0.000).The detection rates of atrial arrhythmia,ventricular arrhythmia,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Electrocardiogra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ischemia; Arrhythmia
First-authors address:Hany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2.004
冠心病是最常見的臨床疾病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冠心病會加速機體的老化過程,該疾病的治療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1-3]。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甚至血管堵塞,造成患者心肌缺血與缺氧,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4-5]。冠心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不穩定型心絞痛、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且易引發患者心力衰竭、猝死等并發癥,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6]。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即為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檢測,盡早診斷冠心病是臨床治療中的關鍵問題,本研究中患者采用的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結果,發現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患者的檢出率較高,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4例。納入標準: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與WHO心臟學會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相符;患者的資料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患者存在意識障礙;精神疾病;除冠心病外的其他運用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心電圖診斷。患者在入院后的3 d內進行檢測,采用美國GE MAC 1200心電圖機進行觀察診斷,在檢測過程中,避免室溫下的電磁干擾;常規心電圖機要遠離患者的病床和導線,檢測過程中房間避免使用其他電器;病床的寬度≥0.8米。患者在檢查時采用仰臥位,保持放松心情,記錄心電圖的機械要保持穩定性和防表面干擾,進一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1.2.2 觀察組 采用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檢查。在使用常規心電圖的基礎上,使用美國百慧醫療生產的CT-082型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系統,通過模擬12通道24 h心電信號、全時段生活日志予以記錄,連續監測24 h心電改變情況,并實施信息處理及分析回放、人工校正。做一些適當的運動檢測,能更容易觀察患者的運動和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間的關系,潮濕皮膚不宜檢查,患者在檢測過程中,不能洗澡,還要避免出汗,24 h內身體出現不適情況為醫生診斷和治療帶來了可靠的依據。具體做法是:提前預約和提早注意事項。在心電圖室安排安裝輪椅或推車,行動不便的患者可在床邊進行檢測。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檢查,可進行連續24 h檢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心率,特別是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活動、情緒狀態,對其進行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分析。患者在檢測過程中,可坐或躺下,對電極的貼放皮膚的準備就緒。電極放置的皮膚位置用酒精和小塊沙片磨滑,以清潔皮膚并降低阻力。保證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和電極線電極,附著在干凈的皮膚上,減少移動和EMG干擾的影響,并用膠帶固定。觀察記錄患者的活動,做好患者24 h活動記錄。檢測設備連接電腦后,自動錄入患者信息,提取數據并在計算機里做數據處理。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評估患者的心肌缺血,其中,常規心電圖檢測常規心電圖檢測導聯不超過1個R波在1/10和ST段下降,下降0.05 mV以上即為心肌缺血。動態心電圖檢測結果提示ST壓低,心臟供血不足即為心肌缺血。(2)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等。通過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心跳節律、心率、持續時間、起止狀況等,判斷心律失常的類型。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56~78歲,平均(62.3±2.2)歲;伴心肌梗死21例,伴心絞痛21例,伴高血壓38例,伴糖尿病32例,伴高脂血癥20例,無并發癥12例。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58~81歲,平均(64.1±1.8)歲;伴心肌梗死23例,伴心絞痛32例,伴高血壓29例,伴糖尿病19例,伴高脂血癥23例,無并發癥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心肌缺血陽性率比較 觀察組心肌缺血陽性率為90.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3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4.933,P=0.000)。
2.3 兩組心律失常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的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飲食和老齡化程度的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致殘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患病人群明顯趨于年輕化[7-11]。相關數據顯示,近20年來,全球冠心病死亡率增加34.9%,中國以120.3%的增速增長,中國冠心病死亡率占全球冠心病死亡總數的13%,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12-16]。冠心病亦被稱為缺血性心臟病,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臟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血管狹窄或梗阻而引起的心臟疾病。冠心病患者會出現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致使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猝死。每年有1 750萬心臟病患者死亡,其中每年有760萬人死于冠心病,預計到2020年底,世界各地的死亡人數將達到2 500萬人。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供血不足引起的冠狀動脈狹窄、缺血性心臟病或心肌病變引起的功能障礙。冠心病在45歲以上的男性中也很常見,55歲以上的絕經后婦女、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和肥胖的癥狀更易患該病。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中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心律失常和冠狀動脈灌注可導致相互作用增加,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風險。冠心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非常重要,能顯著降低病死率,因此,要加強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診斷。對于世界各地數億名冠心病患者,特別是在高危患者中,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干預和降低,已經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以及臨床上越來越亟待解決的問題。
冠心病常分為穩定性冠狀動脈疾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心臟疼痛是該病的典型癥狀,患者必須要引起注意。臨床上也有無癥狀的心肌缺血患者,因而不能證明患者的心絞痛癥狀與心肌缺血、心肌缺氧缺血持續時間、心肌缺血程度等因素有關。但少數冠心病患者癥狀并不典型,患者經常對醫生的誤診十分失望,從而延誤了冠心病的診斷和治療。急性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手術急救急性感染等,即使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癥狀也常常被忽視。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可通過短期心電圖篩查和隨訪消除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因此,患者及家屬應及時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為醫生提供參考。國外醫學專著中提出,心肌缺血發作后,患者體內會產生大量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引起心肌缺血閾值增加。現代研究表明,心肌缺血與冠狀動脈的發生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17-20]。冠心病無癥狀的心肌缺血是一種常見病理改變,可引起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對此,應加強無癥狀患者心肌缺血的臨床診斷。
由于冠心病患者會出現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癥狀,可導致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因此,及早診斷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癥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在臨床檢測冠狀動脈缺血中更為準確,但在醫院檢查中較為昂貴。目前,醫院通過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檢查冠心病,不僅檢測簡單、成本低,而且更易被患者接受,而對冠心病患者臨床篩查診斷也具有重要價值。傳統心電圖可以記錄短時間的心跳活動,但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可用作24 h心臟功能的動態檢查,特別是監測誘導心肌缺血的日常活動。所以患者的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能檢測心肌缺血程度,有效觀察心跳的異常頻率,有效預防突發心肌缺血對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威脅。
心電圖是心臟的基礎檢查項目,常用于了解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不僅胸痛,心悸等癥狀的人需要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任何心臟問題(如心肌炎兒童)和身體檢查,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均需要檢查心電圖。其優點是簡單快捷,容易發現異常。傳統心電圖的缺點是,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反映情況,通常只有1 min。許多人的心臟異常是間歇性的,在常規心電圖檢測中,不一定發生異常,在這種情況下,常規心電圖就無法發揮作用[21-24]。具有典型癥狀的患者中,如果癥狀不發生,心電圖無異常情況,醫生可能要求患者在心電圖異常發作之前重復心電圖監測,檢測結果變化不明顯,常規心電圖正常不能解釋患者的身體問題,當患者心臟病發作時,例如冠心病患者在心電圖出現異常之前,機體變化并不明顯,但心電圖正常并不能解釋問題,患者如果出現典型癥狀,即使心電圖未出現異常,醫生也必須要求患者進行重復常規心電圖檢測,或進行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監測。
心電圖檢查是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見的、最基本的檢查方法,因為其無創性、可重復性、廣泛的業務特點以及有競爭力的價格被很多患者接受,但是其最大的缺點是對患者的心電監測的時間有限,因此很難檢測出患者表現不明顯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癥狀,與24 h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連續監測比較,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的陽性檢出率低。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檢測患者的24 h內心跳情況,1 d之內,檢測部門能收到至少1 000萬次檢測數據,為臨床提供真正可用的臨床診斷、實時臨床數據,使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更合理的依據。因此與傳統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的準確性提高了檢測數據可信度,優勢更加明顯。
目前,中國心臟病患病人數正在增加,特別是心肌缺血,幾乎成為老年人和青少年常見的疾病,人們平時也很難發現常規心電圖的異常,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監測要求24 h即時檢測,24 h(甚至48~72 h)觀測患者心電圖活動狀況,在日常活動中,連續記錄。其獨特的優勢在于長時間的記錄,可以更準確反映心電圖活動的變化。為了彌補心電圖只能做短暫的靜態記錄,一般65歲以上的老年人身體檢查即使心臟無癥狀,也需接受24 h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檢測。因為早期心肌缺血患者幾乎沒有明顯癥狀,在老年人群中則更難檢出,因此建議老年人做24 h的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以檢測心臟安全。(1)有些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時出現心悸、胸悶、胸痛、眩暈或暈厥等疑似心臟病癥狀,但常規檢查(包括心電圖),往往無證據難以診斷。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經常能夠捕獲心電圖,發現零星、短期心律失常或短暫心肌缺血,使患者得到明確的診斷和治療,是最廣泛使用的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應用之一。(2)心律失常及冠心病的其他癥狀,通過大量的心電圖信息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發現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類型、發生率和風險程度。(3)心肌缺血的心電圖誤診率較高。24 h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不僅可以顯著提高心肌缺血的檢出率,還可以顯示缺血時間、持續時間及缺血頻率,對心肌缺血程度與癥狀的關系進行定性,從而得到更為全面和客觀的依據,使缺血性心臟病得到更好的診斷和治療。(4)24 h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經常用于評估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功效,檢測心肌缺血和起搏器的表現,對心臟病的診斷具有決定性意義。(5)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可以有效地檢測心電圖信號的實時變化,還可以進行24 h心電圖活動分析,收集長達72 h的心電圖數據,并可記錄統計、分析心電圖變化。因此對間歇性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特別是無癥狀心肌缺血檢出率非常高,已成為非侵入性診斷方法的廣泛應用[25-2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肌缺血陽性率為90.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3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均優于常規心電圖,臨床診斷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動態心電圖結合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檢測的準確性,值得進一步的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隋鑫,趙東旭,金慧鵬,等.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比較[J].醫學信息,2015,29(17):364-365.
[2]郭冰,朱紅梅.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對比分析[J].疾病檢測與控制,2015,21(6):501-502.
[3]閉清.冠心病應用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的陽性率檢測對照分析[J].醫藥,2015(4):257-258.
[4]季欣.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對比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8(28):107-109.
[5]代少華,陳浩剛,梁翠娟,等.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5,23(2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