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武
摘要:一部舞蹈作品的產生,是舞蹈編導精心構思的產物,它是舞蹈編導精心培育的一朵藝術花朵。一切藝術都來源于社會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創作出受廣大觀眾歡迎的舞蹈作品。舞蹈作品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舞蹈作品的結構是十分重要的,是起承轉合結構、ABA段結構還是ABC段結構,在創作之初都要有明確的構思。本文就獨舞編舞技法、雙人舞編舞技法、群舞編舞技法及舞蹈與音樂的關系;舞蹈與舞臺美術的關系,根據本人的舞蹈編導學習實踐的心得體會,都作了初步的論述。
關鍵詞:舞蹈編導 學習實踐 心得體會
中圖分類號:J7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0-0068-02
舞蹈是廣大觀眾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成功的舞蹈作品,像解放初期的《紅綢舞》《大秧歌》《腰鼓舞》,改革開放以來的《千手觀音》《踏歌》《硝煙中的男兒女兒》在人們心中都曾經留下過美好的印象。但是編排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是一項極其復雜的藝術生產過程,需要編導人員精心選擇內容題材、精心突出主題思想、精心謀篇布局、精心設計動作,總的來說就是精心進行藝術創作,才能產生受人民大眾歡迎的舞蹈作品。下面筆者就談談幾年來學習舞蹈編導創作實踐舞蹈作品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一、明確舞蹈編導的任務
(一)舞蹈作品框架
一部舞蹈作品的產生,是舞蹈編導精心構思的產物,它是舞蹈編導精心培育的一朵藝術花朵。首先舞蹈構思要有個作品框架,作品框架包括人物形象、是善是惡、他在干什么、結果怎樣,開始怎樣、后來怎樣、最后怎樣,要用什么動作去體現、怎樣體現、風格特征怎樣表現。以上舞蹈作品框架問題是舞蹈創作開始時必須設計好的,也是要貫穿正個舞蹈創作過程的。作品框架的核心是題材的選擇,《天鵝之死》表現一只不起眼的天鵝臨死之前哀鳴,卻在巴甫洛娃的舞蹈中演繹成為對生命的詮釋。
(二)突出主題思想
舞蹈作品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主題思想是一部舞蹈作品的精髓,是貫穿整個作品的一條貫穿線。主題思想不是粘貼上去的,不是明碼標簽,而是在人物、情節、動作中蘊含的思想精髓。主題的選擇切忌思想僵化、故步自封,一定要與時代同行,用先進的主題思想引導觀眾、啟發觀眾。當年現代舞之母伊沙多拉·鄧肯創作舞蹈《馬塞曲》《國際歌》,在法國大革命時代,啟發人們鼓舞人民拿起武器參加革命推翻波拿巴王朝。
(三)優化結構布局
舞蹈作品的結構是十分重要的,是起承轉合結構、ABA段結構還是ABC段結構,在結構之初都要有明確的構思。結構布局合適整個作品就有了基礎,結構混亂整盤皆輸。為什么有的作品人物也挺鮮明,動作也挺漂亮,但觀眾看了一塌糊涂不知所云,就是因為結構布局上忽略了。《千手觀音》的一整排看似一個人的造型開始,到群舞的變化,再到活潑的快板,最后又是造型結束,是典型的起承轉合結構。
二、注重舞蹈動作的選擇
(一)生活動作
一切藝術都是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舞蹈動作的原型就是生活動作,《豐收歌》的收割動作,《插秧舞》的插秧動作都是來源于農業生產生活。《煉鋼人》的看爐火、往爐里添煤的動作也都是煉鋼工人的生產生活動作。舞蹈編導必須經常深入到生活中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表現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
(二)舞蹈動作
舞蹈動作是生活動作的藝術升華。舞蹈動作比生活動作更集中、更美妙、更生動。舞蹈《豐收歌》的生活動作是收割,但是舞蹈編導設計了一條黃色的綢帶,當一支手做著收割動作,另一支手揚起黃綢帶時,一場麥浪滾滾的豐收的景象就出現了。
(三)藝術動作
一切舞蹈動作都是從生活中來的,生活動作是源泉,舞蹈動作是提煉,藝術動作是結晶,所以舞蹈編導必須到人民大眾的社會生活中去吸取營養,發現舞蹈的題材內容、舞蹈動作的原始姿態、再加工成舞蹈動作、最后提煉成藝術動作。在有了準備好的藝術動作之后,再經過對題材的理解后進行藝術構思謀篇布局。有了完整的構思之后選擇合適的舞蹈動作,按照音樂的旋律、節奏、情調、意向進行舞蹈編導工作。藝術動作必須準確、鮮明、韻味、風格都要經過嚴密的篩選,才能保證舞蹈作品的最后成功。
三、明確舞蹈樣式的分類
(一)獨舞編舞技法
獨舞是舞蹈中最小的形式,也是舞蹈編導最需要練習實踐的舞蹈形式。獨舞編舞首先是“核心動作編舞法”,所謂“核心動作”就是最明顯、最易記、最突出的動作,它要反復運用、多次變化出現、給觀眾留下印象最深的動作。
“捕捉形象法”是舞蹈創作的又一個方法論。舞蹈《雀之靈》通過一系列孔雀的動作諸如:孔雀漫步、孔雀吸水、手臂呈孔雀騷首弄姿、展翅前行等動作刻畫出一只美麗的孔雀。
“線性敘事法”是根據中國傳統哲學: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理一點一點敘述出一個故事。
“形象比擬法”是通過一個恰當的比擬,讓觀眾想象舞蹈中的人物作為。舞蹈《扇舞丹青》用一把扇子比擬成畫筆,在專情繪畫書寫。觀眾完全想象出一位才女或才子,在專心書寫繪畫,以扇子為筆書寫丹青的畫面一目了然。
(二)雙人舞編舞技法
雙人舞基本上是從芭蕾舞中借鑒過來的。中國傳統男女授受不親不可能有單獨接觸,所以中國舞蹈歷史中也就沒有表現愛情的雙人舞。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前蘇聯的芭蕾舞《天鵝湖》等劇目中,感覺到雙人舞是舞劇中的核心,雙人舞是一個必須借鑒來的舞蹈的重要形式。中國男女雙人舞有好多經典作品,其中一部雙人舞《梁祝》,從“同窗共讀”“十八里相送”“樓臺會”“殉情”到“化蝶”,敘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
雙人舞顧名思義是兩個人的舞蹈,有接觸的雙人舞舞段,有分開的雙人舞舞段。接觸的雙人舞有手握手、手搭腰、地面接觸、空中托舉等各種造型。這里男女二人一般男舞者為托舉者,開玩笑說男舞者就是女舞伴的“扶把”。手與手相握就會產生“支點”“力度”、《撞擊》《運行》的技術技法。不同的技法形成舞蹈中需要不同的造型,一般都是以女舞者的姿態造型為主,男舞者輔助完成,或扶或拉,或托或舉,二人都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達到默契。
(三)群舞編舞法技
群舞是舞蹈的重要形式,有男子群舞、女子群舞、男女混合群舞,選擇核心動作、編織各種造型是基礎,隊形的變化是群舞的重要手段。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通過彎彎曲曲的構圖表現小溪在山間的流淌;通過圓形到直線的隊形變化表現蜿蜒曲折到激流之下的澎湃;一條斜線的高矮起伏表現江河的波濤等,都是通過隊形的變化來表現形象。蒙古族舞蹈《駿馬舞》通過表現馬背上的蒙古民族在一群英勇的獵手馴服烈馬的情境,群馬奔騰、英勇無畏、上馬下馬、偏腿撩腿,翻舞行進在萬馬奔騰之中,奮蹄前行的馬群、前赴后繼的馬群、翻云覆雨的馬群,各種隊形的變化,襯托出英勇無畏的蒙古族人民英勇彪悍的形象。
四、舞蹈與音樂、舞美的關系
舞蹈離不開音樂,有人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編舞法其中就有一項“音樂編舞法”,選擇一段美好的音樂,然后根據音樂的旋律、節奏、情感、意向構思舞蹈作品。音樂的段落就是舞蹈的結構,它們要相一致。流暢的旋律就要有抒情的舞段;激憤的旋律就要有強烈的動作;不同的節奏有不同的舞蹈動作,三拍的圓舞曲就要配上圓滑流暢的動作;切分的音樂就要有跳躍性的動作;現代爵士音樂就要有爵士舞相配;激昂的搖滾舞曲就要有街舞對應。總之音樂確實是決定舞蹈的情調與形式的。情緒舞、情節舞、就要配上不同的音樂,獨舞、雙人舞、群舞、舞劇都要精心選擇音樂,音樂選對了就成功了一半。
舞蹈與舞臺美術的關系,包括舞臺上的燈光、布景、音響,外景演出注意周圍環境包括山水、背景等因素。總之舞蹈是本體,但是它又是綜合藝術,需要各種因素配合,音樂、舞美、服裝、道具等,只有各項工作協調配合才能造就一個完整的舞蹈藝術。
參考文獻:
[1][美]多麗絲·韓芙麗.舞蹈創作藝術[M].郭明達譯.北京:中國舞蹈出版社,1990.
[2]李續,張守和.舞蹈編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張建民.中國雙人舞編導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