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強
[摘要]目的 探究小切口開窗術治療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研究組,每組 41例。參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研究組行小切口開窗術治療,將兩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VAS及JOA評分實施對比分析。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且JOA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同常規治療方式比較,對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來講,小切口開窗術,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腰椎神經恢復速度更快、疼痛度更低。
[關鍵詞]小切口開窗術;腰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5(a)-009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fenest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7,82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bined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d study group,4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fenestration.the total effective rate,VAS and JO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VAS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and the JOA score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licated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the small incision fenestration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with a faster recovery of lumbar nerve and milder pain.
[Key words]Small incision fenestration;Lumbar disc herniation;Lumbar spinal stenosis;Clinical study
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屬于當前臨床病癥中,較為常見的類型,且該疾病在近些年,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發展趨勢。該疾病臨床表現為:活動受限制、疼痛感強烈等。患有此疾病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活動、質量等,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多應用椎板切除術實施治療,但是術后極易出現瘢痕粘連等并發生,影響術后恢復。而小切口開窗術是一種外科微創技術,手術造成的切口小,更利于術后恢復。本次研究選取我院納入的82例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將兩組獲取的臨床治療效果實施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研究組,每組 41例。參照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22~66歲,平均(42.5±2.3)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5.3±0.4)年。研究組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25~70歲,平均(46.2±3.4)歲;病程7個月~9年,平均(5.6±0.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研究對象均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在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下開展本研究。
1.2方法
參照組行后路椎板全切除減壓術治療。當患者被推入到手術室中后,醫護人員需對患者,施行腰硬聯合麻醉,在患者腰部后方作一切口,使患者節突、腰椎版等位置,可以充分暴露出來[1]。在利用透視機,確定手術位置后,將椎弓根釘,放入到椎體內部,在患處進行鉆孔處理后,置入根釘和定位針,同時將突出的椎間盤、錐板等組織切除。最后,將螺釘和螺帽擰緊。
研究組行小切口開窗術。將患者推入到手術室中后,取俯臥位作為手術體位,將患者安置好后,對其施行全身麻醉。在麻醉藥起效后,確定開窗點,在椎旁選取作一切口,將錐板周圍的硬脊膜、黃韌帶等實施分離,使神經根、游離靜脈叢,能夠暴扣出來,從而凸顯出椎間盤突出的具體位置[2]。在手術期間,醫生需要將患者腰椎髓核組織去除,如果患者伴有馬尾表現,則需要將棘突基底內板清除干凈。同時,對椎體進行修復,盡可能讓神經根保持松弛的狀態,以此來達到減壓的目的。最后,對手術切口進行止血處理,在放入引流管之后,對切口進行縫合[3]。
兩組手術完成之后,都需要利用抗生素配合治療,在手術完成7 d之后,醫護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開始腰背部肌肉功能訓練,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的機體功能[4]。
1.3評價標準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患者腰部劇烈疼痛感等,其他臨床癥狀表現,均完全消失,日常生活、工作不會受到影響,表明患者已經痊愈;患者腰部有輕微疼痛、腿部有輕度疼痛感,但不會對日常工作、生活產生影響,表明治療有效;患者疼痛距離等,其他臨床癥狀表現,均未消失,同時伴有腰腿痛、小腿麻木等癥狀表現,對日常工作、生活影響較大,表明治療無效[5]。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評分:對兩組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0分為無痛感;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劇烈疼痛[6]。
JOA(joint operating agreement,JOA)評分:對比兩組患者腰椎神經功能的恢復情況,其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恢復程度越好[7]。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VAS、JOA評分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且JOA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椎間隙變窄,是外科較為常見的臨床疾病,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來講,其之所以會出現椎間隙變窄,主要是受到椎間盤突出的影響,導致椎管內占位[8]。同時,小關節突出增生、黃韌帶肥厚等,也會引發此并發癥的出現。如果患者長時間椎間盤突出,突出位置會出現粘連、鈣化等問題,導致椎間隙愈發狹窄,椎體受力失衡,引發無菌性炎癥、骨質增生等問題[9]。
相關研究顯示,在傳統治療中采用藥物進行保守治療,但是由于大部分藥物都是通過血液循環后,才能夠到達病變位置,而椎間盤位置沒有血管組織,所以,其在軟骨板中的滲透也非常有限,往往無法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10]。而采用后路椎板全切除減壓術治療,會對腰椎結構造成極大的影響,嚴重情況下會導致腰椎結構產生缺損問題,致使患者在手術完成后,可能會出現椎體位移等情況,不利于術后恢復,部分患者甚至會在術后,出現復發[12]。而本次研究中所選用的小切口開窗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同傳統手術治療方式相比,具有術中所造成的創口面積小,使患者的所承受的痛苦相應減小;并且可以較少的對腰椎組織實施剝離,不僅可縮短手術時間,還能夠使腰椎完整性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使患者術后可以快速恢復[11]。小切口開窗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不會對患者的腰椎結構帶來較大影響。通過對比以上兩種手術治療方式可以發現,小切口開窗術治療效果遠高于傳統治療方法。對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來講,利用小切口開窗術,不僅切口面積小,可以對腰椎的正常結構,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減輕或消除椎間盤壓迫等情況,還具有以下幾大優勢:①手術期間操作技術更加簡便,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手術過程中,采用的是持續性的硬膜外麻醉,整個手術花費時間相對較短,能夠有效縮短患者俯臥位時間,減輕術后體位護理工作量[14]。②患者脊柱在術后穩定性保持效果較好,手術切口大約為4 cm,能夠有效避免椎體位移等,其他術后并發癥的產生。③可以減少硬膜在椎管外部暴露的面積,降低硬膜纖維化出現的概率[15]。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56%,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3.17%(P<0.05),且研究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參照組,JOA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由此可以提示,小切口開窗術,對于治療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同常規治療方式相比,對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來講,小切口開窗術,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腰椎神經恢復速度更快、疼痛度更低,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孫躍先,尹威,于晶.用小切口開窗術治療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的效果探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59-61.
[2]韓建龍,王雪,朱新煒,等.改良小切口開窗與椎管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對比[J].廣東醫學,2016,37(19):2926-2928.
[3]韓智.小切口開窗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合并腰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 5(13):178.
[4]趙磊,閆廣輝,李志賞,等.小切口旁正中肌間隙入路神經根管減壓治療單節段單側側隱窩型腰椎管狹窄癥[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8):1092-1094.
[5]張惠煊,張旋,簡新民.選擇性開窗減壓治療老年多節段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療效[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 25(13):1447-1449.
[6]俞勇,吳世舫.三種術式聯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的療效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6):453-454.
[7]馬界明.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應用小切口開窗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對比研究[J].當代醫學,2017, 23(9):109-110.
[8]李久豐.小切口開窗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的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6):8-9.
[9]何井法.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7):132-133.
[10]曹紀委.腰椎間盤突出癥經保守治療與后路開窗手術治療的比較[J].光明中醫,2016,31(18):2657-2658.
[11]田德洲,唐韜,董永軍,等.厚度微創椎板間開窗椎管擴大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的療效[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 16(33):6512-6515.
[12]燕勇.經皮推間孔鏡與開窗術治療腰推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對比[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7(11):1329-1331.
[13]楊兆義,王慶雷,馬建華,等.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椎板間開窗減壓與全椎板減壓手術治療及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9):1321-1322.
[14]劉二俠.乒乓球運動員中央型腰間盤突出的癥狀及治療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16(24):142-146.
[15]韓康,高浩然,卞娜,等.經皮椎間孔鏡與單純椎板開窗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6):868-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