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慧
摘 要:日本是亞洲經濟發達的國家之一,不僅經濟上發達之外,其文化發展也有自身的獨到之處。日本與我國地理位置比較近,從古至今,日本文化在發展中都與我國的文化相融合,尤其是吸收借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大促進日本的文化的發展。本文筆者根據自身的經驗積累,淺析日本文化的特點和形成的原因。
關鍵詞:日本文化 特點 原因
早在繩文時代日本文化就已經產生,并經歷了原始文化、封建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等眾多發展時期。從繩文時代到現代文化中日本文化形成獨特的文化特點,有自己特殊的文化系統。如果說到日本我們可以說非常熟悉,畢竟在過去的一百年之間我們國家與之產生了眾多瓜葛。但是如果說到日本文化大部分人對此了解并不深刻。文化與文字、語言有密切的關聯,與民族和民族成分也有重要的關系,想要弄清日本文化的特點和形成的原因還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日本文化的特點
(一)自身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從古至今。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流都非常密切,在我國唐朝時期,日本文化與我國文化就已經出現相互借鑒的趨勢。但是日本文化也有自身特殊的文化特點,與我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區別,日本文化特點在現代發展中充滿矛盾,主要就是外來文化與日本本國文化的不統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這個矛盾是對立統一的。日本在文化發展的早期階段,引進了許多外來的文化,比如我國唐朝文化就被日本引進本國文化的發展中。一直到現在我們都可以在日本文化中看到我國唐朝文化的影子。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日本是一個擅長學習的國家,這也是日本快速成長為世界上經濟與文化發達的國家之一的原因。日本人穿衣服的習慣是“左袵”,將左邊的衣服疊加在右邊,呈現“反y”的形狀。但是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如果不是管仲尊王攘夷,恐怕我們現在要穿蠻夷的衣服。孔子認為“左袵”的衣服是蠻夷的符號,所以日本要擺脫蠻夷形象必須改穿中國人“右袵”的衣服,老式的“和服”統統不準穿,滿朝文武上朝穿的官服和唐官一模一樣。
(二)重視文化交流與輸出。日本的民族文化來源比較復雜,但是對于文化的認同卻很一般,從整體上來說,日本文化不僅僅注重對別國優秀文化的吸收,更注重本國文化的輸出與交流。日本比較擅長將自己本國的文化輸出,在世界范圍之內“推銷”本國的文化觀念。這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可以看的清楚而明白。比如我國前些年孩子愛看的動畫片《哆啦爾夢》就是日本的一種文化輸出,日本通過動畫片的形式讓其他國家的孩子認同本國的文化。
(三)自卑感與優越感并存。隨著現代西方國家的發展,日本追隨西方文化發展的腳步發展自身的文化,逐漸走向文化“西方化”的發展道路。因此,在發展本國文化的時候日本面對西方強權政治顯得比較自卑,反過來,日本從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到的文化習慣性的向東方國家顯擺,這又顯出日本文化自身的優越感。
二、日本文化形成的原因
(一)歷史因素。日本的文化可以追溯到繩文時代,繩文文化和古墳文化共同組成日本國家的原始文化源泉。我們知道日本靠著海洋,屬于島國,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歐洲大陸先進的文化對日本早期文化的形成產生過多的影響。再加上繩文時代的日本生產力落后,支撐人們精神生活的是巫術文化。進入的彌生時代之后,日本農耕祭祀活動發展勢頭正猛,但是巫術文化和自然迷信仍然支撐人們的精神生活。進入封建時代,日本集中體現為白鳳文化,這個時期日本的吸收我國唐朝大量的歷史文化,加速了日本文化的發展。日本大量吸收我國漢字記事以及我國唐朝的漢字的音和義等來標記日語中的音和聲。到了封建時代日本才終于結束了沒有語言文字的歷史。發展到后封建社會文化稱之為德川時代文化,德川時代文化日本文化繁榮與發展的速度比較快。中國的儒學、特別是朱子學取得獨尊的地位,成為官方意識形態,推動日本精神文化的發展。這個時期中國的儒家學說成為日本官方的意識形態。進入現代之后,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形成日本資本主義文化,并走向帝國主義時代,這個時期日本全面學習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文化,尤其是本國科學技術、經濟發展和思想文化上都選擇性學習西方文明,加速日本資本主義文化的形成。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日本更是大量接受美國的資本主義文化,由此日本的正式進入現代文化時期。
(二)先天的地理位置。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有限,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導致日本經常受到地震和臺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因為地處海洋地區,在日本的資源并不豐富。因此日本的居民大部分以游牧和捕魚為生。但是其交通比較便利,可以通過海洋去往任何一個地方,這也是日本可以吸收各個國家先進文化的原因,雖然先天地理位置造成日本常年經受惡劣天氣的影響,但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也促進了日本文化的發展。比如在過去的一百年間,日本借助自己先天的地理位置發動戰爭,雖然對被戰爭國家帶來嚴重的傷害,但是日本學習到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這是毋庸置疑,不能隨意磨改的。
(三)價值觀念因素。日本人自身又獨特的價值觀念,與中國人不同,與其他西方國家的思想價值觀念不同,日本思想價值觀念更加傾向“忠、孝”等原則,他們認為一個人是不是優秀取決于這個人身上是不是具有這些特點。但是日本的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并不僅僅通過一個人的人格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具有價值的。這一點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在日本很少有人在公眾批評別人的行為舉止。也正是因為日本這種獨特的思想價值觀念,日本文化才能產生如此多元的文化。比如日本文化中“忠”,早在幕府時期,“忠”就被認為是自己對君主的絕對的忠誠,在戰爭中,如果將領失敗就是對君主的“不忠”,他們會以一種殘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忠貞”,比如日本盛行的“剖腹自盡”,手段不可謂不殘忍,但是日本的武者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天皇的忠誠和尊敬。
三、結語
日本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文化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發展的載體,帶有這個國家獨特的文化特色。日本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僅吸收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而且注重本國文化的輸出與交流。從這一點上來說,是值得我國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