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見偉 戚曉思 宣銀
摘 要:廊坊高校林立,為北京“兩翼”發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調查研究廊坊高校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與服務“北京兩翼”發展的相互關系,在服務北京“兩翼”發展中,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機制創新,戰略協作,資源整合,探索廊坊高校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新模式,有效服務京津冀區域發展,實現廊坊高校在“北京兩翼”區域發展中承載的人才培養的社會功能。
關鍵詞:廊坊高校 人才培養 北京“兩翼”人才需求
北京“兩翼”的設立,是千年大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舉措。廊坊處在京津核心位置,是京津走廊上的一顆明珠,處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為廊坊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廊坊市是河北省重要節點城市,地理位置優越,環抱著“北京兩翼”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特別是在服務“北京兩翼”發展中,廊坊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才優勢,必然要求承載著京津冀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任務。廊坊地區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得之如寶,失之不再。廊坊市所屬各高校也迎來了人才培養、就業、創業等方面的絕佳機遇。
一、廊坊高校服務北京“兩冀”發展調研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廊坊各高校共發放2000份問卷,并對問卷進行篩選,有漏填、少填的視為不合格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970份,在誤差范圍之內。經過對有效問卷數據分析,得出了調研的第一手數據資料。
對廊坊高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現分析如下:
(一)廊坊高校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基本情況
課題調研小組奔赴廊坊師范學院、廊坊職業技術學院,華北科技學院,燕京理工學院,防災科技學院等院校進行調研,從調研的大學生男女比例看,男生占46%,女生占54%;從各年級比例看,大一學生占20%,大二學生占20%,大三學生占27%,大四學生占33%;從本專科分布看,本科占91%,專科占9%;從專業大類分布來看,財經類18%,工程類17%,信息類15%,機械類16%,醫藥類3%,管理類8%,土建類7%,藝術類6%,文學4%,文化教育類2%,旅游、畜牧、交通和勘探各占1%。此次我們調查廊坊多個高校多個專業的學生,數據更具代表性,信息更加準確。
(二)廊坊高校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自我認知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從調研數據看,廊坊高校大學生在對自己職業生涯是否有規劃方面,9%的大學生認真規劃,59%的大學生簡單規劃,另外有32%的大學生不知道怎樣規劃。學生在大學期間要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有無及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質量,更直接影響到求職就業甚至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敗。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
2、認為自己具備的突出能力方面。數據顯示,具有社會能力的占24%,表達能力的占11%,團隊協作能力的占13%,適應力的占20%,創新力的占7%,管理能力的占10%,自學能力的占15%。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認識比較清晰,這需要日常中不斷地學習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是最低的,只有7%。這說明大學生應該好好培養創新能力。一個人專業技能是職場競爭力的基礎,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很多軟實力方面的配合,比如職業素養、溝通能力、談話方式等等方面,這些方面就是你的競爭力所在。
3、就業是否有信心。數據顯示,15%的同學表示非常有信心,59%的同學表示一般,12%的同學表示很茫然,14%的同學表示沒有信心。從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就業信心不足,一方面,源于沒有正確的就業規劃;另一方面,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專業技能沒有信心,不知道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對未來專業對口工作表示疑慮。
4、選擇單位的依據。選擇收入福利高的占45%,看工作地區的占36%,發展前景的占28%,發展機會的占32%,專業對口占16%,興趣愛好占15%,工作條件占21%,單位類型與規模占12%。這也與當前國家人才流動的大數據一致,符合調研的數據預期,也說明了當前學生比較實際,社會在進步生活質量在提升,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舒適,而一份好待遇的工作則是物質生活的保障。專業對口,興趣愛好,工作條件,單位類型與規模等方面占比較小,說明大學生還是注重就業的實際效果,偏重實際,有些學生需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就業觀。
(三)廊坊高校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對北京“兩翼”的認知
1、您否了解北京“兩翼”雄安新區和北京副中心?數據顯示,20%的學生對北京兩翼非常了解,49%的學生不太了解,多達31%的學生沒有聽說過北京兩翼。這說明,學生需要對北京兩翼多了解,也說明目前北京兩翼發展需要進一步的發展,成為吸引學生前去的動力,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就業前景。
2、您畢業后有機會去雄安新區和北京副中心,您會考慮嗎?從數據看出,25%的同學愿意去,49%的同學看機會去,31%的同學看發展,合適就去,這也說明了廊坊高校大學生愿意去,還是比較實際,客觀看待北京兩翼的發展,發展好了就會吸引大量的畢業生前去就業。如果機遇好的話,更加愿意去雄安新區和北京副中心發展。
3、在北京兩翼是否選擇專業對口工作。數據表明, 22%認為會,20%認為不會,還有看情況的占58%。數據表明,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對口工作,但是專業和工作發生沖突時會選擇工作,另一部分則認為只要工作合適并不介意是否專業對口。
4、是否在北京兩翼創業?數據顯示,有6%的同學去北京兩翼創業,24%同學則是在政策好的情況下會考慮去創業,但是41%的學生沒有考慮過畢業后的計劃,29%學生沒有去創業計劃。數據顯示,北京兩翼的發展讓廊坊高校大學生充滿了期待,但也要看北京兩翼將來的發展,學生會根據北京兩翼的發展情況做出自己的規劃。
5、您選擇去去雄安新區和北京副中心發展的理由有哪些?
從以上數據可以得知:大學生在雄安新區擇業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國家政策支持占38%,國家政策支持會給就業的個人帶來各種利好。個人成長空間占比37%,說明學生還是看著自己的發展,希望在北京兩翼施展才華。交通便利的占22%,環境優美的占17%,這兩項也是大學生看重的方面,會給就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方便。
二、廊坊高校服務北京“兩冀”發展調研問題總結
北京“兩翼”的設立,為廊坊高校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廊坊高校多,生源多,可提供的勞動力資源巨大,無疑為北京“兩翼”的發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同時,北京“兩翼”的發展也會加速廊坊高校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力度,讓廊坊高校培養出適合北京“兩翼”發展的優秀人才。
此次開展廊坊高校服務北京“兩翼”發展研究,探索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調研,通過實地走訪,與學生交流,分析調研數據,得出廊坊高校服務北京“兩翼”發展,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面臨的問題。
(一)政府政策方面
首先,政府需提高對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認識力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政府政策導向需要深入;其次,政府與廊坊高校的協同模式單一,產業、企業和高校的協同很難全面鋪開;再次,政府為高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扶持力度還不夠,全社會關心高校發展的合力尚未形成。 最后,缺乏科學的導向評價機制。廊坊高校服務社會是高校總體工作的組成部分。廊坊高校服務“北京兩冀”發展應該包括哪些方面,是否單純地認為人才輸送,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是否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二)高校方面
第一,廊坊高校需要跟進北京“兩翼”發展的戰略規劃,制定廊坊高校未來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計劃;第二,廊坊高校要把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作為自己院校的發展趨向,目前高校社會服務職能越來越受到重視,培養應用型人才被越來越多的本科院校作為學校辦學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第三,要充分認識到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京津冀區域發展的需要,廊坊環抱北京兩翼,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位置,肩負著為北京“兩翼”建設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的重任。第四,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也是廊坊高校自我革新的需要,廊坊高校與國內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同類院校、職業院校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同時學校自身發展過程中還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高校專業設置缺乏前瞻性和適應性,不能很好地與“北京兩冀”發展融合,高校存在課程體系不完善,師資隊伍薄弱等現象。要想服務好“北京”兩翼發展,廊坊高校必須提升學校辦學實力,辦出特色。
(三)學生方面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廊坊高校大學生沒能夠好好進行自我職業規劃,沒有豐富的職場經驗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職業生涯輔導訓練。缺乏適應“北京兩冀”發展所需要的創新能力,就業信心不足,就業前景看淡。廊坊高校學生對北京“兩翼”發展缺乏足夠的了解,不知道將來去哪工作。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專業技能沒有信心,不知道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對未來專業對口工作表示疑慮。
(四)北京“兩翼”方面
北京“兩翼”處于初建設階段,對廊坊高校的輻射力吸引力還沒有凸顯,北京“兩翼”需要加快發展;同時,北京“兩翼”要形成人才交流平臺,歡迎更多人力和智力資源前去就業創業。
三、廊坊高校服務北京“兩冀”發展對策建議
(一)政府政策方面
首先,政府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認識力度,加大政府政策導向,依據國家主體功能區定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調結構、搭平臺、創載體、建機制,促進高校與區域企業發展深度融合;其次,政府與廊坊高校的協同模式要全面,產業、企業和高校的協同全面鋪開,加強高校與企業溝通體系,成為當地產業行業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和合作者,全面提升高校服務區域企業發展能力;再次,政府為高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扶持。政府主導有效促進創新要素聚集融合,推動廊坊高校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人才陣地。最后,建立科學的導向評價機制。要把廊坊高校服務“北京兩冀”發展作為自身發展的有力因素。
(二)學校方面
廊坊高校利用自身的學科、專業、科技、人才、信息和文化優勢,服務“北京兩翼”發展。廊坊高校堅持需求導向,實施學科專業一體化發展策略,密切跟蹤“北京兩翼”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設置,著力打造一批企業急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加快向應用型轉變,通過轉型發展,促進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大力培養各行各業創新創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北京兩翼”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調整專業設置,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應用型辦學,發揮優勢作用,更好服務“北京兩翼”發展。
(三)學生方面
努力學好本專業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同時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斷提升自己的各種能力,提高創新能力,多多積累經驗,把自己培養成服務“北京兩冀”發展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四)“北京兩冀”方面
北京“兩翼”發展可以加速廊坊高校發展,廊坊高校在服務北京“兩翼”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辦學環境、改善辦學條件、匯聚人才隊伍、做強特色優勢學科、增強科研創新能力、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學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這樣廊坊高校服務“北京兩翼”發展的能力也得以顯著增強。
北京“兩翼”企業與廊坊高校建立人才引進,人才交流機制,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與企業對接機制,加快廊坊高校人力資源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北京兩翼”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 人民日報.設立雄安新區紀實.2017
[2] 人民日報.《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2017
作者簡介:趙見偉,河北三河人,碩士,講師,單位:燕京理工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戚曉思,河北三河人,碩士,講師,單位:燕京理工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宣銀,河北三河人,碩士,講師,單位:燕京理工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