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近些年來,女職工因生育而引起勞動爭議的案件不斷增加。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孕期、產期、哺乳期(即“三期”)被調崗、停薪或降薪、辭退等問題比較突出。女職工“三期”權益受侵害越來越嚴重,亟需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切實維護女職工的“三期”權益。
關鍵詞:女職工;勞動爭議;“三期”;權益保護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中輸入關鍵詞“女職工、生育”,得到搜索結果為3614件,按年份查看2013年為142件,2014年為617件,2015年為792件,2016年807件,2017年上升至847件,可見女職工生育前后的勞動爭議糾紛呈現逐年遞增趨勢。亟待引起社會各界個別是用人單位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侵害女職工“三期”權益的具體體現
一些用人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女職工懷孕生育期間,發生克扣工資、不準批假、轉崗或者辭退女職工等現象。對女職工的勞動權利造成了極大的侵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單位變相限制女職工生育權
一些單位在招聘條件中變相限制女職工生育權。例如,某企業在招聘時,招聘公告明確將未婚未育的女性排除在外;還有的企業在招聘時寫明,入職5年內不得生育等等。這些都變相限制了女職工的生育權利。另外,還有一些單位雖然沒有書面規定,但是內部形成“一旦懷孕或者生育即轉崗或者遭辭退”的先例,讓女職工不敢生育,從而變相剝奪女職工生育權。
(二)孕期女職工勞動保護不到位
女職工懷孕期間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不適宜承擔過重的腦力或者體力勞動,此時女職工應該得到更多的勞動保護。但用人單位在女職工孕期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等現象時有發生,從而造成一些女職工因超負荷工作而流產,有的迫于勞動壓力“被辭職”,這些都是孕期女職工勞動保護不到位的典型表現。
(三)女職工產期待遇落實不到位
一些用人單位為了自身的經濟效益,經常停發女職工的工資,讓女職工產期沒有任何經濟待遇保障,產生較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還有一些單位,壓縮女職工產假,讓女職工得不到完全的休養,變相侵害了女職工的身體健康權。此外,還有的單位,以職工休產假為由,克扣女職工年終獎或績效獎金,讓女職工承擔較大的經濟損失。
(四)女職工上班期哺乳權受侵害
女職工因為哺乳需要,法律規定,在女職工上下班時間、休假等方面給予了特殊保護。但是一些用人單位,通過滿負荷上班、不準假期、克扣工資等方式,讓女職工在哺乳期間不能享受正常的工資待遇或者獎金制度。這無疑是變相剝奪女職工哺乳權。
二、侵害女職工“三期”權益原因分析
(一)用人單位法制意識淡薄
上述四個方面關于女職工“三期”權益侵害,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用人單位法制意識淡薄。存在用人單位忽視法律規定,對法律規定視而不見等現象。歸根到底來說是用人單位的法律意識淡薄,對職工權益的保護不重視導致的,也暴露出一些用人單位的管理不規范、不人性化。
(二)女職工維權意識不強
一些女職工的維權意識不強,在權利受到侵害時,女職工不維權或者不知道如何維權的現象。還有的女職工為了家庭利益考慮,選擇忍氣吞聲,讓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較低。從法院判決情況看,只要女職工選擇了起訴維權,相關法律健全,女職工勝訴的概率很大。因此,女職工維權意識淡薄也是權益受侵害的重要原因。
(三)司法保護不到位
司法保護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由于舉證責任分配的不合理,導致女職工對“三期”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侵害后果、侵害過程都無法有效舉證,導致訴訟失敗;其二,由于超過訴訟時效,法律對女職工“三期”權益保護失去勝訴保障;其三,由于證據意識薄弱,導致在訴訟活動中不能提供有力的證據證明權益受到侵害,從而導致女職工“三期”權益受侵害得不到司法保護。
三、女職工“三期”權益保護對策
廣大女職工不僅承擔著用人單位的工作任務,還肩負著人類生育繁衍的重要使命。因此,保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特別是“三期”權益,是用人單位、政府相關部門和整個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單位法制意識
職工權益監督部門要通過普法宣傳,加大單位違法成本,單位負責人法制觀念教育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單位法制意識。相關部門要強制單位與職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就雙方的權利義務作詳細規定,針對女職工,要對“三期”的假期、待遇、權利保護作特別的約定,為職工維權奠定堅實的基礎。勞動稽查局等部門要定期給轄區企業普法或者舉辦法制講座,增強單位法制意識和違法成果的感性認識。只有單位的法制意識增強了,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單位對女職工“三期”權益的侵害現象。
(二)增強女職工維權意識
女職工的權益受到侵害與否,女職工自身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要增強女職工的維權意識,增加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從而讓用人單位不敢侵權的同時,也對女職工權益侵害予以法律保護。用人單位要建立學法用法制度,在職工中進行普法教育,增強女職工的法制意識,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加大司法保護力度
一方面要合理分配舉證責任。建議女職工僅需提出“有維權的事實存在”并提供線索證明,其他的舉證責任均分配給用人單位,用人單位無法舉證的,用人單位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另一方面,在超過訴訟時效等程序規定時,法院要做好調解等工作,雖然不能確保女職工勝訴,但是通過經濟補償等形式彌補女職工的損失。同時,法院就侵權較多的企業,向其主管部門提出司法建議書,建議企業主管部門督促企業保護職工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王索妮.實施“全面二孩”必須保護好女職工權益[N].浙江法制報,2016-01-26(007).
[2]江艷.女職工“三期”權益保護不容忽視[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6-03-11(006).
[3]劉奕昕,張文靜,趙新政.女職工“三期”常規案件30天內結案[N].中國婦女報,2016-10-28(A03).
[4]王偉,鄭工法.以案說法談女職工“三期”特殊保護[N].工人日報,2017-03-07(005).
[5]董洪辰.女職工“三期”權益知多少?[N].人民法院報,2017-05-02(003).
[6]董洪辰.女職工“三期”特殊權益知多少[N].中國婦女報,2017-06-14(B02).
[7]張偉杰.女職工“三期”權益易受損[N].工人日報,2008-03-31(007).
[8]嚴峻嶸.“三期”權益保護是投訴重點[N].人才市場報,2009-03-07(A08).
[9]張翊雯.女職工“三期”權益的法律保護[N].江蘇法制報,2006-06-22(C02).
[10]吳濤,譚曉鵬.懷孕遭降薪降級討說法被勸離職[N].深圳特區報,2006-09-12(B02).
[11]徐雋,鄭會燕.拿什么保護“三期”女職工[N].人民日報,2014-04-1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