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英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衛生院,海南 保亭 572300)
胃潰瘍是指發生于胃的慢性潰瘍。該病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與多發病。胃潰瘍的發病主要與生活習慣、遺傳因素及飲食習慣等有關。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反酸、嘔吐等[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泮托拉唑和奧美拉唑對胃潰瘍患者進行治療。本文主要探討用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老年胃潰瘍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衛生院接受治療的90例老年胃潰瘍患者。將這90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9例;其年齡為54~86歲,平均年齡為(69.87±5.98)歲;其病程為10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3.01±0.72)年。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16例;其年齡為57~83歲,平均年齡為(68.54±4.65)歲;其病程為9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2.34±0.5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甲組患者使用奧美拉唑進行治療。奧美拉唑(生產企業為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56577;規格為20 mg×14粒)的用法是:口服,20 mg/次,1次/d。連續服用30 d。為乙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進行治療。泮托拉唑(生產企業為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10032;規格為40 mg×7粒)的用法是:在餐前口服,40 mg/次,1次/d[2]。連續服用30 d。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將患者治療的效果分為:1)顯效:患者胃黏膜的潰瘍面完全消失,其反酸、胃部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2)有效:患者胃黏膜的潰瘍面縮小50%以上,其反酸、胃部疼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3)無效:患者胃黏膜的潰瘍面未縮小,甚至在擴大,其反酸、胃部疼痛等臨床癥狀無改善[3]。
使用SPSS5.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n(%)]
胃潰瘍具有發病率高、易反復發作等特點[4]。該病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高于青年人群。相關的研究表明,胃潰瘍主要是由于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酸性胃液及蛋白酶對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所致,故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黏膜的抵抗力是治療該病的關鍵。泮托拉唑和奧美拉唑均為抑制胃酸分泌的常用藥物[5]。奧美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蛋白酶分泌,選擇性地抑制胃黏膜壁細胞分泌酸性物質的過程。根據藥代動力學顯示,該藥主要通過肝和腎進行代謝。老年人的肝、腎功能較差,使用該藥進行治療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泮托拉唑為第三代質子泵抑制藥。該藥可選擇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抑制壁細胞中H+-K+-ATP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有研究表明,泮托拉唑在弱酸環境下可轉化為具有特異性的環次磺胺,環次磺胺與胃酸分泌的質子泵結合后,可使其喪失泌酸的功能。該藥對肝細胞酶無影響,故安全性較高[7]。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治療,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這說明,與使用泮托拉唑相比,使用奧美拉唑對老年胃潰瘍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