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青
(重慶市涪陵區中醫院, 重慶 408102)
培養醫學實習生既是醫療機構更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公立醫療機構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對醫學實習生進行培養的效果可直接影響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及各醫療機構自身的發展。影響醫學實習生學習效果的因素較多,而對其進行帶教的方法是影響醫學實習生學習效果最主要的因素[1]。為了進一步提高對實習護士進行帶教的效果,筆者對在重慶市涪陵區中醫院腦病科進行輪轉實習的41名實習護士的帶教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重慶市涪陵區中醫院腦病科進行輪轉實習的41名實習護士。這41名實習護士均為女性。將2015年1月至12月期間在該科進行實習的20名實習護士作為常規組,將2016年1月至12月期間在該科進行實習的21名實習護士作為觀察組。常規組實習護士的平均年齡為(21.1±1.6)歲;其中具有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實習護士有11名,具有中專學歷的實習護士有9名。觀察組實習護士的平均年齡為(21.5±1.7)歲;其中具有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實習護士有12名,具有中專學歷的實習護士有9名。兩組實習護士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實習護士均使用常規教學法進行帶教。具體的方法是:1)在每年的6月至7月,讓實習護士以班級的形式到醫院進行實習。2)實習護士在進入醫院后,先到護理部進行為期1周的崗前培訓。進行培訓的內容包括:醫院的規章制度、進行實習的具體流程及要求。3)按照由醫院建立的實習護士實習流程,讓實習護士到各個科室進行輪轉實習。4)由帶教老師帶領實習護士進行查房、書寫護理病歷、實施護理操作等方面的學習。5)由帶教老師對實習護士進行腦病科患者專科護理方法和護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學,教學內容主要是:⑴觀察患者瞳孔變化的方法。⑵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意識狀態等進行評估的方法。⑶腦病科常見病(如腦出血、腦梗死、眩暈、癲癇、老年癡呆等)的發病原因、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治療的原則及方法、進行護理操作的要點、進行健康宣教的方法等。⑷對危重癥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及對其進行搶救的方法。⑸該科常用藥(如甘露醇等)的使用方法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實習護士使用持續質量改進教學法進行帶教。具體的方法是:1)對帶教老師進行管理的方法是:⑴嚴格按照相關的師資標準選擇帶教老師,并由醫院對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獲得帶教資格。⑵帶教老師在本科室進行護理教學微課比賽,并錄制視頻。⑶建立帶教老師檔案,檔案的內容包括帶教老師的個性、業務能力、教學能力、業績情況及專業特長等。⑷為帶教老師錄制個人微課視頻。視頻的內容包括帶教教師講述自己臨床帶教的方法及個人特色、進行護理教學的相關內容等。⑸在實習護士選擇帶教老師后,由帶教老師根據實習大綱的要求并結合實際工作,為實習護士制定相應的帶教計劃。在實習護士進行臨床實習期間,實施帶教老師責任制。2)實習護士自主選擇帶教老師的方法是:⑴在實習護士到后,先由護士長帶領其熟悉本科室的環境,并為其詳細介紹本科室患者所患疾病的特點及專科護理技術操作的特點。⑵在實習護士進行實習的第一周,讓其了解每個帶教老師的相關資料,并讓其觀看每個帶教老師的微課視頻,以使其在了解每個帶教老師的特點后,結合自身的情況自主選擇帶教老師。⑶在接下來的7周,讓實習護士跟隨帶教老師學習本科疾病的相關知識及專科護理技術操作技能[2]。3)帶教老師對實習護士進行臨床帶教的方法是:⑴帶教老師需根據實習護士的特點及其學習的能力,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其進行教學。⑵使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法為實習護士講解臨床護理案例。在進行臨床帶教的過程中,帶教老師要盡量引導實習護士積極主動地解決其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護理問題[3]。⑶鼓勵實習護士之間對學習到的護理操作內容進行討論。⑷按照“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對實習護士進行帶教。即帶教老師先明確實習護士在每個階段需要學習的內容,然后在進行教學的前一天告知其在第二天需要學習的內容,以便讓其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其學習的效率。⑸在進行帶教的過程中,帶教老師應對實習護士進行日常考評,并在其生活、考試、求職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指導或建議。
觀察兩組實習護士出科考核的總評分及其對教學質量的滿意率。1)出科考核的評分包括理論考核的分數(40分)、操作技能考核的分數(40分)及日常考評的分數(20分),總評分為100分。2)實習結束時,由實習護士對這兩種教學法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進行評價的內容包括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師生互動質量和教學效果等。將實習護士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五個等級。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實習結束時,與對照組實習護士相比,觀察組實習護士出科考核的總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護士出科考核評分的比較(分,)

表1 兩組實習護士出科考核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例數 理論考核分數 操作技能考核分數 出科考核總分 日常考評分數 總評分對照組 20 31.2±4.4 30.2±5.5 61.4±9.2 16.8±1.4 78.2±8.5觀察組 21 33.6±5.1 32.5±4.2 66.1±8.9 18.4±1.2 84.5±9.2
實習結束時,與對照組實習護士相比,觀察組實習護士對教學質量的非常滿意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護士對教學質量滿意率的比較[n(%)]
相關的研究表明,傳統的護理帶教工作存在教學模式僵化、實習護士進行實習的過程中容易因個人問題而分心、帶教老師的教學不到位、師生之間的互動少等問題[4-5]。因此,需在臨床帶教過程中不斷地改進教學模式,以提高臨床護理帶教工作的質量。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使用持續質量改進教學法對在腦病科進行輪轉實習的實習護士進行帶教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護理帶教工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