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玲 何結平
【摘要】 目的:探討醫療小丑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10月在本院兒科住院的患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醫療小丑活動。分析對比兩組患兒輸液依從性、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家長焦慮狀況。結果:兩組患兒每次輸液依從性逐步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第1、2、4次中,干預組患兒輸液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兒科病房實施醫療小丑活動,能使患兒更好地配合治療,利于減輕患兒家長焦慮狀況,提高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具有較好推廣價值。
【關鍵詞】 醫療小丑; 兒科病房
Observ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own” Mode Nursing Method in Pediatric Ward/LIAO Jianling,HE Jie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6):0-09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cal clown in pediatric ward.Method:A total of 120 children hospitalized in pediatric ward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carried out the medical clown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The childrens infusion compliance,parents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and parentss anxiety statu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compliance of each inf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improved gradual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first,second,fourth times,the infusion complianc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clown activities in pediatric wards can make the children better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better,relieve the anxiety of parents,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services,and have a good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Medical clown; Pediatric ward
First-authors address:Xiaol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Zhongshan 52841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6.026
醫療小丑(medical clown)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跨學科的治療方法,專業人士通過滑稽、夸張的表演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用幽默的力量幫助患者克服焦慮情感和恐懼感[1-3]。醫療小丑在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及歐洲多個國家已有30多年發展歷史,發展較為成熟[4-5]。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學習國外成熟經驗,在國內率先組建了“小丑醫生”志愿服務團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6]。因此,本院借鑒其經驗,探索醫療小丑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制訂緩解低齡患兒恐懼心理措施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0月在本院兒科住院的患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均在4~12歲,性別不限;(2)聽力、視力、智力均正常;(3)家長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4)住院2 d以上。排除標準:(1)病情危重患兒;(2)中途退出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60例。
1.2 實施方法 為避免實施醫療小丑活動時影響對照組患兒,兩組患兒入院后分別安置病房。對照組患兒入院后接受相關疾病的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藥物護理、并發癥護理、健康宣教等。干預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醫療小丑活動,具體活動過程如下。(1)成立醫療小丑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整個活動的實施。成員由5名主管護師組成,主要負責開展醫療小丑角色扮演。(2)活動培訓:邀請專家對成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含兒科病房常見疾病、兒童心理、應激心理、表演技巧等。(3)微信群交流:建立微信群,成員在群中交流經驗、體會、計劃及實施方案。(4)活動前準備:與患兒及其家長充分溝通,介紹醫療小丑活動內容,爭取家長參與活動、扮演角色。(5)活動實施過程:每例患兒入院后接受4~6次的醫療小丑活動,具體活動計劃及內容,見表1(可重復)。活動由2名護士扮演醫療小丑,于每天輸液前30分鐘開展,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例患兒活動3~5 min/次。(6)定期總結:每次活動結束后邀請患兒家長及小組成員評價活動效果,提出改進建議。對干預組每例患兒實施4次活動,收集患兒入院后前4次輸液情況,評價其輸液依從性,在4次輸液后收集患兒家長焦慮狀況及對護理服務滿意率。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患兒輸液依從性:通過評估患兒對靜脈輸液的反應判斷,將患兒反應分為3類,①強烈反抗,即需強迫完成治療;②反抗,即經勸說完成治療;③主動配合,即主動配合治療。將反抗和主動配合視為依從。(2)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自行設計家長滿意率調查表,內容包括對護理服務技術、護理態度、護士素質等方面的滿意率,滿分100分,總分≥95分為非常滿意,85分≤總分<95分為滿意,總分<85分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3)家長的焦慮狀況: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兒家長焦慮狀況,SAS共20道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分數越高表明焦慮越嚴重[7]。焦慮嚴重程度分為:輕度焦慮為50~59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和重度焦慮為70分及以上。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等級資料以Z表示,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比較 干預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4~12歲,平均(6.4±3.1)歲;住院天數平均(4.2±1.5)d;肺炎28例,小兒腹瀉15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其他5例;母親陪護42例,父親陪護18例。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4~10歲,平均(6.6±3.2)歲;住院天數平均(4.0±1.8)d;肺炎26例,小兒腹瀉15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其他4例;母親陪護40例,父親陪護20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陪護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兒的輸液依從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每次輸液依從性逐步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第1、2、4次中,干預組患兒輸液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滿意情況比較 干預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904,P=0.027),見表3。
2.4 兩組患兒家長的焦慮狀況比較 干預組患兒家長焦慮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186,P=0.029),見表4。
3 討論
3.1 醫療小丑活動提高了患兒輸液依從性 住院兒童常因醫院陌生環境產生不適應感和對醫護人員產生抗拒、害怕的情緒而不配合治療。目前國內主要是通過開展游戲形式對兒童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以減輕兒童留置靜脈輸液疼痛、轉移注意力,從而提高依從性[8-9]。開展醫療小丑活動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住院患兒輸液依從性,提示通過實施醫療小丑活動可使護士成為患兒的朋友,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信息溝通,使患兒被動配合變成主動配合,進而觀察患兒的生長發育水平、活動能力及情緒反應,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3.2 醫療小丑活動提高了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滿意率 游戲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兒童最喜愛的活動,也是兒童真實的生活。研究表明,游戲對兒童身體、智力、情感、創造性、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相當大的影響,能使兒童忘卻痛苦、認識事物、促進身心發育,達到身心與環境的和諧[10]。醫療小丑活動通過開展的游戲分散了兒童的注意力,改善其對醫院、醫生、護士的恐懼情緒,促進患兒盡快配合治療,由于患兒情緒的改變,家長的擔憂隨之減少,護理服務滿意率得到提升。
3.3 醫療小丑活動減輕了患兒家長焦慮狀況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中心,其患病住院對于每位家長來說無疑是個較強的應激源,住院患兒家長是一群容易發生情緒障礙的高危人群,家長在患兒住院期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僅影響其自身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患兒的情緒、治療和康復過程[11]。因此,及時有效改善患兒家長的焦慮情緒非常重要。研究證實,心理護理可以改善患兒家長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家長協助護理作用,提高了其對患兒的護理知識水平,縮短患兒治療周期,提高康復治療效果。本研究與王云等[12]、安繼奮等[13]研究報道一致。醫療小丑活動的目標主要給予患兒歡樂,減輕患兒對醫院、醫生、護士的恐懼,維持患兒心理健康,促進親子關系的目標[14-20]。
參考文獻
[1]陳立蓉,金佩虹,陳啟蓉,等.學齡期住院患兒心理壓力源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22):102-103.
[2]陳麗愉,徐子鈞.廣東省中醫院普兒科住院患兒家屬焦慮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職業與健康,2017,33(6):783-786.
[3] Bornstein Y.Medical clowns at hospitals and their effect on hospitalized children[J].Harefuah,2008,147,15(1):30-32.
[4]阿塔·席特龍,楊俊霞.醫學小丑與戲劇治療[J].戲劇藝術,2013(5):26-33.
[5]王曉軍.以色列:“小丑醫生”不尋常[J].醫藥前沿,2013,24(3):74.
[6]趙艷花,李詩韻,江宇,等.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探索“小丑醫生”志愿服務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6,32(6):476-477.
[7]楊艷杰.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48-254.
[8]張姍,盛桂梅.探討情景游戲在兒童留置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84-85.
[9]高雪卿.簡易游戲對門診學齡期輸液患兒輸液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8):69-70.
[10]成麗,林燕.情景游戲干預對門診輸液室學齡前兒童輸液治療的影響[J].蛇志,2015,27(4):402-403.
[11]高長俊,陳允恩,張晴,等.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兒父母焦慮抑郁情緒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7,24(3):337-339.
[12]王云,魚麗榮,張敏,等.心理護理措施對肺炎患兒療效及其家長心理狀態的應用效果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4):716-717.
[13]安繼奮,楊玉巧.護理干預對減輕住院患兒家屬焦慮的探討[J].護理研究,2011,25(9):817-818.
[14]汪春霞,隆碧霞,向紅遐.分層級護理模式在兒科病房應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6):159-161.
[15]馬曉偉,周琦.FCC模式在基層醫院兒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與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5(24):43-45.
[16]李菲菲,洪潔.優質護理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32):161.
[17]毛淑瓊.家庭化護理模式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2):179.
[18]袁俊榮.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優質護理模式的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7,23(1):12.
[19]張東亮.“小丑醫生”何倩敏:病房里的快樂魔法師[J].老人世界,2016,5(1):7-8.
[20]大海.了不起的“小丑醫生”[J].晚報文萃,2016,5(5):62.
(收稿日期:2018-03-08) (本文編輯:李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