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翔 鄧揚 尚云海
【摘要】 目的:研究與分析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根據不同麻醉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觀察組采取硬膜外復合全麻,對比兩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血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拔管、自主呼吸恢復、清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采取硬膜外復合全麻的麻醉效果較為理想,且能減少各種不良反應,因此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 全子宮切除術; 不同麻醉方式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tic Methods in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YUAN Xiang,DENG Yang,SHANG Yunha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6):-128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in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Method:A total of 70 patients undergone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cheal intubation general anesthesia,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pidural combined general anesthesia.The anesthetic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levels of plasma norepinephrine and epinephrin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ve extubation,spontaneous respiratory recovery,wak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epidural combined general anesthesia is ideal for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and it can reduce various adverse reactions,so it is worth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y; Hysterectomy; Different anesthesia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Shenzhen 51804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6.038
在臨床婦科中,子宮切除術是一種常見術式,且由于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腹腔鏡技術在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也更為廣泛[1-2]。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后不良反應少等特點。但其缺點也不可忽視,如患者呼吸及循環功能受到二氧化碳氣腹的影響后,其可能出現高尿酸血癥以及較為強烈的應激反應,從而延長患者術后清醒時間,以及減弱其術后鎮痛效果,進而對手術療效產生嚴重影響[3-5]。目前腹腔鏡手術主要采取全麻,但其術后鎮痛效果差,且術中需使用大量麻醉藥物[6]。因此本文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根據不同麻醉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即對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應用及效果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根據不同麻醉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需采取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均知曉本次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愿參與本研究;對本次麻醉藥物過敏。該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即根據患者體質量,一次靜脈注射咪達唑侖、維庫溴銨、芬太尼、丙泊酚等誘導麻醉后,快速氣管插管連接麻醉機行機械通氣,注意對通氣頻率和氧流量予以控制。使用微量泵靜脈持續輸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維持麻醉,依據患者術中的狀態熵(SE)、反應熵(RE)等,及時調整麻醉藥物用量。
觀察組采取硬膜外復合全麻,即采用適量乳酸鈉林格液于硬膜外麻醉前30 min進行快速輸注,之后協助患者采取左側臥位,然后選取腰2~3棘突間隙實施硬膜外麻醉。完成穿刺后,妥善留置硬膜外導管于患者頭端,導管置入長度約為3 cm,注入2%利多卡因5 mL,觀察5 min無蛛網膜下腔阻滯征象后,采用0.75%羅哌卡因經硬膜外腔注射,用量為100 mg。結束并固定麻醉平面后,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具體方法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觀察記錄兩組血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的水平,即于腹腔鏡氣腹壓力穩定后采集靜脈血進行測定,對比兩組術后拔管、自主呼吸恢復、清醒時間,記錄兩組藥物追加、術后躁動、惡心嘔吐、術中知曉率等發生情況。(2)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兩組麻醉效果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滿意為85~100分,一般為65~85分,不滿意為<65分。總滿意=滿意+一般。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 對照組年齡48~58歲,平均(49.35±3.21)歲;觀察組年齡48~58歲,平均(48.57±4.6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血漿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血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術后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術后拔管、自主呼吸恢復、清醒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術中知曉、藥物追加、術后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觀察組藥物追加、術后躁動發生情況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惡心嘔吐、術中知曉率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麻醉效果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麻醉滿意度為91.43%(32/3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28/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在臨床上,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其優點在于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疼痛程度小等。而其麻醉方式主要包括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硬膜外復合全麻[7-8]。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的過程中,其會產生程度不同的應激反應,而其發生的頻率與麻醉方式具有密切關系[9-10]。針對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采用硬膜外復合全麻,其可有效阻斷交感神經興奮傳導,且能保持患者術中生命體征、醛固酮、皮質醇水平等穩定,還能有效縮短術后清醒時間[11-12]。
本文的研究中,對照組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觀察組采取硬膜外復合全麻。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拔管、自主呼吸恢復、清醒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藥物追加、術后躁動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均少與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文獻[13]報道一致,這表明患者行硬膜外復合全麻不會對其呼吸道產生顯著影響,且麻醉起效迅速。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此種麻醉方式可促使由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的肺功能減退有所減輕,并能降低機體應激反應有關。在對麻醉深度進行合理控制的前提下,還可促使患者不良反應顯著減少[14-15]。本文研究結果還表明,硬膜外復合全麻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相比,其能加速患者術后恢復。硬膜外復合全麻能對患者大腦皮層皮質邊緣系統或下丘腦投射系統進行適度抑制,并能降低機體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從而對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產生抑制,進而降低血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水平[16-17];同時其還可降低支配區域傳導的傷害刺激,并對脊神經傳導加以阻滯,減少傳入損傷性刺激,進而減輕患者的疼痛感[18-20]。
綜上所述,硬膜外復合全麻對于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通常腹腔鏡的傷口在肚臍處是1 cm長,在下腹部側則各為0.5 cm的傷口,在手術后,1 cm的傷口通常或做簡單的縫合,此時可能使用可吸收線或不可吸收線縫合,若使用不可吸收線縫合,則應于手術后7 d予以拆線,若用吸收線縫合則不需拆線;至于0.5 cm的傷口,使用透氣的膠布貼合就可,但有時為增加傷口愈合的整齊性,也可能用縫針、簡單地縫合。對于這些傷口的護理,要注意的是保持傷口清潔、干燥,等傷口完全愈合后(約10 d),方可淋浴或弄濕。
參考文獻
[1]郝偉,王鵬,單世民.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麻醉與靜吸復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應用的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36):97-100.
[2]代玉超,于鵬,劉曉花.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7):115-116.
[3]梅靜,陳曉芳,徐桂萍.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OL].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6):73-75.
[4]姜燦紅,馬愛兵,毛英麗.兩種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0):148-149.
[5]姜崇發.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效果[J].當代醫學,2017,23(2):67-68.
[6]高廣民.不同麻醉方法應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效果分析[J].北方藥學,2017,14(6):169.
[7]練生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7):29-30.
[8]鄭和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療效觀察[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52):10185,10190.
[9]汪越,詹銳,王葉慶,等.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7,25(10):694-696,700.
[10]鄭莉莉.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鏡子宮切除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北方藥學,2014,11(3):103,124.
[11]祝芳琴.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4):138,142.
[12]王苗級.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4,20(21):71.
[13]趙偉,曹永軍,胡宇.腰硬聯合麻醉復合依托咪酯在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5,36(12):1461-1464.
[14]程銘.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4):100-101.
[15]曲穎.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效果研究[J/OL].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3):68,70.
[16]宋杏麗.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0):60-61,63.
[17]譚洪光,李經緯,郭敏,等.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與單純全麻在高血壓患者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108-109.
[18]魏代梅,張安軍,許乃福.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8):133.
[19]林毓政.觀察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過程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7):440-441.
[20]涂其忠.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效果探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170-171.
(收稿日期:2018-03-01) (本文編輯:李瑩瑩)